陳家秀 陳德軍 羅蘭 張智柱 劉江 周霞
近年來,貴陽市蔬菜生產能力逐年提升。2020年,蔬菜播種面積達183萬畝次,總產量276萬t,逐步形成了“大宗品種為主導+花色品種為補充”“周年保供+季節特色”的生產供應模式。為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更好地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貴陽市成立項目組,對全市主要蔬菜基地、重點企業、合作社進行了實地調研,深入了解貴陽種植模式現狀,通過認真剖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突破蔬菜產銷和種植模式瓶頸提出關鍵技術措施和優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貴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位于苗嶺山區,海拔高度1100m左右,按照“適地適種”的原則,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形式多樣的蔬菜種植模式。
①一年多茬種植模式 以保供本地為目標市場,形成了以企業、合作社、大戶為主要經營主體,以速生葉菜、香細菜(芫荽和香蔥)、特色蔬菜為主的一年多茬種植模式。主要模式有:春速生葉菜(小白菜、生菜、上海青等)—夏速生葉菜(菜心、芥菜、油麥菜、薯尖等)—秋速生葉菜(上海青、芥藍、菜心等)—冬速生葉菜(菠菜、芫荽等)一年5~6茬種植模式;香蔥—西蘭花—豌豆尖—甘藍,香蔥—芫荽—香蔥—香蔥(茼蒿等)等一年多茬周年種植模式。

清鎮紅楓湖鎮駱家橋設施蔬菜基地
②一年三茬種植模式 以夏秋季茄果類、瓜類、豆類等蔬菜品種為主,配套冬春綠葉菜類、白菜類、甘藍類等蔬菜,銜接周年種植模式,蔬菜產品以本地保供市場為主,兼顧兩廣、重慶、長沙和省內地州市等外銷市場。目前,主要基地有花溪區青巖至馬鈴沿線瓜豆類基地,修文縣小箐番茄、辣椒基地,清鎮市紅楓湖綠葉蔬菜基地,開陽縣高寨大白菜基地,息烽西山鎮保供蔬菜基地,花溪黔陶香蔥基地等。主要模式有:春大白菜等—夏秋番茄(辣椒、茄子、黃瓜、南瓜、豇豆、菜豆等)—秋冬萵筍(蘿卜、白菜、芥菜等),香蔥—生姜—香蔥,速生葉菜—蒜苗—速生葉菜,大白菜(結球甘藍、花菜等)—大白菜(結球甘藍、花菜等)—大白菜(結球甘藍、花菜等)等。
③一年兩茬種植模式 一年兩茬蔬菜是貴陽目前主要的種植模式之一,5~10月,花色品種豐富,主要種植茄果類、瓜類、豆類、葉菜類、根菜類、蔥蒜類等蔬菜,11月至次年4月主要種植品種為大白菜、蘿卜、結球甘藍、芥菜、速生葉菜、芫荽、香蔥等。主要種植模式有:夏秋番茄(辣椒、茄子、菜豆、豇豆、絲瓜、苦瓜、生姜等)—冬春芥菜(結球甘藍、花菜、大白菜、芹菜、豌豆、大蒜),春夏白菜(蘿卜、萵筍)—夏秋延晚番茄(辣椒、黃瓜、南瓜、苦瓜等),結球甘藍(花菜)—大蔥等。
④單品一年種植模式 為豐富保供市場花色品種,近年,貴陽積極引進韭黃、黃花菜、蓮藕等特色蔬菜品種,開發魚腥草、紫背天葵、養心菜、陽荷等本地資源,形成了一年種植一種單品蔬菜種植模式。主要布局于清鎮市紅楓湖鎮蘆荻村、暗流鎮暗流河村、王莊鄉鏵口村,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陸豐村,新場鎮尖坡村等蔬菜基地。
⑤菜—稻(玉米)種植模式 主要布局于季節性菜地,在保證大季糧食作物生產情況下,冬春種植1~2茬蔬菜。如花溪區黔陶鄉萬畝香蔥基地主要種植模式為香蔥—水稻—香蔥,烏當區下壩白菜(蘿卜)—水稻—白菜(蘿卜),清鎮市新店鎮豌豆(蠶豆)—玉米等種植模式。

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長津公司速生葉菜基地
⑥蔬菜+間作(套種)模式 為了更好利用蔬菜與其他作物間的立體空間,增加單位面積蔬菜產量和產值,近年來貴陽形成了多種蔬菜間作或套種模式。如清鎮市紅楓湖鎮幼果林+辣椒(白菜)模式,衛城鎮番茄+菜豆種植模式,修文縣小箐鎮番茄+菜豆種植模式,六桶鎮復興村魔芋+玉米種植模式等。
利用清鎮市新店鎮,修文縣六廣鎮、谷堡鎮,息烽縣養龍司鎮、溫泉鎮,烏當區下壩鎮,開陽縣花梨鎮等海拔1000m以下低熱河谷流域的氣候優勢,重點突出冬春黃瓜、西葫蘆、豇豆、菜豆、辣椒等喜溫蔬菜,大白菜、結球甘藍、蘿卜、萵苣、芹菜、豌豆等半耐寒蔬菜的生產。接茬模式主要有:早春菜豆(小青瓜、黃瓜、西葫蘆等)—夏秋番茄(茄子、辣椒、豇豆等)—冬春花菜(萵苣、結球甘藍、大白菜、蘿卜等),早春黃瓜(小青瓜、菜豆等)—夏秋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速生葉菜等)—冬春大白菜(結球甘藍、萵筍、速生葉菜等)等。
①設施大棚種植模式 近年來,貴陽2.5萬畝(1667hm2)高標準設施蔬菜基地建成后,積極引進蔬菜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培育打造了夏秋楠木渡番茄、馬鈴黃瓜、流長絲瓜、小箐螺絲椒,冬春青花菜、豌豆、羊肚菌等優勢拳頭產品。目前主要種植模式有:番茄(絲瓜、螺絲椒等)—食用菌(羊肚菌),螺絲椒(彩椒、絲瓜、苦瓜、黃瓜)—西蘭花(荷蘭豆等)等。
②烤煙育苗大棚種植模式 貴陽烤煙育苗一般在2月中旬至5月中旬,利用大棚一年中空余時間,接茬種植1~2季蔬菜,不僅可以解決烤煙育苗大棚用途單一、閑置期長的問題,而且可顯著提高大棚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復種指數,增加經營主體收入。目前主要種植模式有:烤煙育苗—夏秋大白菜—秋冬季萵筍,烤煙育苗—夏秋番茄(辣椒、芹菜)等。
一般選擇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產量高、品質優的蔬菜良種。主要從3個方面選用:一是針對目前暢銷的優良品種,如結球甘藍澳奇麗、澳奇娜,番茄鋼石319、剛石888、金塔瑪,早春白菜黔白5號、黔白6號等;二是針對暢銷的本地特色蔬菜良種,提純復壯后選用,如本地小米蔥、百宜辣椒等;三是針對貴陽市未生產、域外市場暢銷的蔬菜,在加強良種引進、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通過選擇最佳生產環境、種植季節,配套最佳栽培措施,達到優質高效高產后確定品種的開發性,如近2年設施大棚試驗示范成功的博隴螺絲椒品種。
貴陽以喀斯特地貌為主,蔬菜區域布局海拔差異大,倒春寒、低溫凍害對早春茬蔬菜為害極大,尤其對茄果類、瓜類、葉菜類等育苗移栽的蔬菜品種影響更大。近2年,貴陽支持市農投集團在開陽楠木渡、南江、清鎮衛城建成3個現代集約化育苗中心,帶動花溪力合、修文穗青、德農等16個重點育苗基地,打造集約化育苗企業集群,提升集約化育苗水平,年產優質蔬菜種苗達15億株以上,為全省60萬畝(4萬hm2)蔬菜基地提供優質種苗。
推廣綠色高效種植模式,關鍵是高效的接茬安排。貴陽利用立體資源氣候,精準聚焦,重點突破優勢單品。一是圍繞夏秋白菜、蘿卜、結球甘藍、番茄、辣椒、茄子、菜豆等優勢主茬品種,把蔬菜產品形成放在6~9月最佳市場時期,以保證產品高效增值,優勢品種年種植面積占總面積60%以上;二是利用低熱河谷和2.5萬畝(1667hm2)高標準設施蔬菜基地優勢條件,圍繞早春白菜、小青瓜、黃瓜、番茄、辣椒、西蘭花等品種,大力發展“春提早+秋延晚”蔬菜種植,建立保供蔬菜基地10萬畝(6667hm2),以保證蔬菜產品優質高產高效;三是根據主茬品種大田種植時間,選擇適宜季節種植的接茬蔬菜品種,構建高效的全年種植模式,如設施大棚夏秋螺絲椒冬春接茬羊肚菌。
貴陽結合基地配套設施,圍繞茄果類、瓜類等品種示范推廣了以“高壟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圍繞速生葉菜、綠葉蔬菜等品種示范推廣了噴灌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如開陽楠木渡高標準蔬菜基地采用“高壟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種植番茄、辣椒等果菜500余畝(33.33hm2),比傳統種植增產20%以上;清鎮紅楓湖鎮華慧公司蔬菜基地采用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1年可種植小白菜、菜心、生菜等6茬以上。
貴陽形成主要保供蔬菜基地全生育期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技術,明確了以“健身”栽培為基礎,實施黃板和殺蟲燈誘殺、使用生物農藥、統防統治、科學藥劑組合和高效施藥為核心的綠色防控技術,輔以人工整枝打蔓、疏花疏果等規范化栽培管理技術,綜合配套應用,有效防控蔬菜病蟲害。近2年,蔬菜綠色防控集成應用達150萬畝次以上。
盡管貴陽蔬菜生產具有一定的環境優勢和產業基礎,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技術儲備不足、技術隊伍水平不高、推廣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開始集中凸顯,尤其縣、鄉兩級普遍缺少蔬菜專業技術人員,鄉鎮事務繁雜,專業從事蔬菜的農技人員少,市、縣兩級從事蔬菜產業發展工作人員67人,各區縣實際在崗人數平均不足5人,社會化服務組織不健全,不能滿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導致特色蔬菜不突出。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兼業化現象突出,導致從事蔬菜生產的勞動力短缺。同時,因特殊的山地條件,導致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僅為4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9個百分點。加之生產資料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如人工工資從15年前的20元/天上漲到現在的100~120元/天,近幾年復合肥單價上漲20%以上,而一些大宗蔬菜產品如白菜、蘿卜田間價格基本不變;另外,由于部分蔬菜基地常年種植同種蔬菜,導致連作障礙、土傳病害、田間病害加重。如修文縣久長鎮常年種植結球甘藍近1000畝(66.7hm2),由于連作障礙,近年根腫病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小箐鎮也由于多年種植番茄產生連作障礙,造成生產比較效益下降,種植面積從高峰時的1.7萬畝(1133hm2)萎縮到現在的8000畝(533.33hm2)。并且,農民自有資金有限,又無法獲得充足的貸款資金支持,無力改良品種、改進技術,導致蔬菜新技術推廣后勁跟不上。
目前,貴陽蔬菜種植以農戶種植為主,因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農戶種植大多各自為陣,盲目跟風,看見什么品種價格高就種什么,種植完全憑借經驗,缺少統一規劃,產品品種、品質、品相無法統一,形不成單品規模優勢,無法實現規?;a,從種植到銷售都靠農戶自己干,面對大市場沒有競爭力和話語權。如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反映,修文縣本地生產的蔬菜品種多,但常出現一個品種裝不滿一車(1車15t),或要到好幾個基地才能收齊一車的情況,所以進入物流園的量不大,更多是在貴陽市城郊的早市銷售。
一是充實基層農技隊伍。落實基層蔬菜農技人員歸隊歸位、專職專用要求,根據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實基層農技隊伍,在蔬菜生產重點鎮適當補充蔬菜專業人員;二是市縣級在機構人員數量上給予保證,減少行政事務及臨時工作,建立穩定的技術隊伍;三是降低基層職稱評定門檻,擴大中高級職數占比,提高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四是加強農業科研項目、經費、培訓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一批懂技術、懂市場、懂經濟、懂管理的技術人才;五是充分利用大學城、職教城等資源,積極與高校、職校合作,引導培育專業技術人才投身蔬菜產業。
一是面向農民“提智”。有針對性地組織農民開展高素質培訓,通過提升種植水平和蔬菜種植增產增效,穩定農村勞動力。

息烽縣石硐鎮甘藍基地

開陽禾豐集約化育苗基地
二是強化技術支撐。發揮省級新品種展示基地和3個現代化育苗中心作用,開展對工廠化育苗、連作障礙、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等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加快開展集丸?;N子、接種菌根苗、嫁接苗等先進的育苗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建設蔬菜科技創新體系,在重點蔬菜基地創新開展社會化服務。
三是充分利用貴陽集聚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優勢,加快研發推廣適宜丘陵山區蔬菜生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農機裝備,實施高效農機化規模生產示范工程,推進菜園機械化。
按照全省中高海拔夏秋喜涼蔬菜優勢區域及黔中保供蔬菜產業帶的生產定位,統籌優化“四大產業帶”,創建有品種、技術、模式、主體、機制的“五有”基地,推進規模化發展。一是城鎮周邊精細保供蔬菜產業帶。以貴陽城郊、貴安城市圈和三縣一市政府所在地為重點,圍繞城市保供,突出特色精細菜生產,鞏固提升蔬菜基地10萬畝(6667hm2)。
二是次早熟蔬菜產業帶。以低熱河谷蔬菜基地為重點,圍繞冬春優勢季節,突出喜溫蔬菜生產,鞏固提升蔬菜基地10萬畝(6667hm2)。
三是夏秋喜涼蔬菜產業帶。以1000m以上中高海拔蔬菜基地為重點,圍繞夏秋優勢季節,穩定大宗蔬菜種植面積,積極發展特色蔬菜,鞏固提升蔬菜基地40萬畝(2.67萬hm2)。
四是特色加工蔬菜產業帶。圍繞加工企業需求,突出加工蔬菜品種生產,積極開展訂單種植,建設加工蔬菜基地15萬畝(1萬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