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紅
摘 要: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直以來,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都是城市環境保護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主要探究了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的相關策略,旨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治理觀念,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最終全面提升河道生態水平,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河道;污染控制;生態修復;對策
引言
城市河道是組成水系統的一部分,我國城市快速發展可以看作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一個過程,當前城市河流水質與水生物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城市容納人口激增,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河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污染問題越來越多凸顯制約了城市現代化的發展。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問題,闡述具體的控制措施與建議,以期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
1城市河道污染控制的原則
1.1因地制宜
為了有效控制城市河道污染,改善城市河道生態環境,保證城市河道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人們必須結合城市河道的具體環境、當地氣候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河道,加快城市河道建設步伐。為了改善城市河流環境,人們應該根據當地的歷史、生活習慣和城市文化環境,采取有效的城市河流管理方法。同時,人們應結合當地的工業生產、溫度、濕度、地理環境等因素,圍繞當地特有的動植物系統,形成科學全面的治理方案,盡可能以最少的成本達到良好的環境治理效果。
1.2生態原則
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要遵循生態原則,積極發展生物輔助和穩定塘等先進的城市河道污染控制技術,加強河道兩岸綠色植被的建設和規劃。要大力發展凈水植物、耐水植物以及吸水植物,構建河流兩側的生態走廊,全面提升城市河流的自凈能力,減少城市河道內部的污染物含量,維持城市河道的生物多樣性,修復城市河道環境。
2城市河道在當前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
(1)隨著城市河道污染日益嚴重,水體本身的凈化能力降低。城市周邊地表徑流與城市河道構成河道生態系統。自凈能力和自身的能力使城市生態更加美麗,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能夠滿足自凈標準。然而,隨著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很多污染物、污水和廢物在達到標準之前就排入河流。河水中含有大量垃圾,水污染更加嚴重,河水的自凈能力也越來越差。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將成為城市中臭名昭著的“黑水河”。(2)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城市河道原有的生態系統功能逐漸消失。隨著污染的加劇,水質的惡化越來越嚴重,河道中的鮮活植物逐漸消失,種群不斷減少。不少城市河道采用漿砌塊石等硬質護岸,切斷部分城市河流過度硬化土壤和水之間的物質交換,導致城市河流附近的動物和植物都受到了影響,河岸濕地面積萎縮的城市河流生態惡化,失去原來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不能上演。
3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的策略
3.1合理建設人工濕地
為了保證河流治理的效率和質量,建設良好的城市水環境生態系統,人們應加強人工濕地的建設和規劃,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和城市蓄洪能力,合理利用城市水資源,加強對城市水資源的調控。科學規劃建設人工濕地,不僅能有效調節區域環境和小氣候,還能維持當地水生植物種群的多樣性,恢復生態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平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資源的日益短缺,大量的城市水道被占用和用作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導致城市濕地面積顯著減少,凈水能力嚴重不足,城市河道污染控制效率方面存在滯后。因此,在保護天然河口濕地的基礎上,有必要加強城市人工濕地的建設,采用人工河流治理模式,在有條件的河道旁邊開挖人工水道過渡區和人工運河等設施,引入旁路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有效改善被污染的水質,同時提升河道景觀。
3.2水生植被恢復法
根據河道水深狀況合理配置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水生植被能直接吸收轉化水體營養鹽;能借助水下光合作用向水體放氧;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生態位并改善其生存環境;通過生態位爭奪占據抑制藍藻等有害生物生長;固定底泥并抑制底泥污染釋放;營造水面和水下景觀。近岸景觀要求相對不高宜采用松木樁+竹排圍邊種植方式,在景觀要求較高、水深較小且底質較好區域宜采用直接種植、壘石圍邊種植方式,其余水生植物主要采用浮水浮床種植方式,少量采用挺水植物浮床種方式。通過河道水生植被原位修復等技術手段促進城市河網水系水生態多樣性的提升及安全格局的構建。
3.3生態護岸
生態護岸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考慮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充分考慮生態效果。優先采用自然原型生態護岸,種植植被保護河岸、保持自然河岸特性的護岸。通常以水生、濕生植物為主,喬灌混交,同時利用護岸植物舒展而發達的根系穩固堤岸,增強其抵抗洪水、保護河堤的能力。對于較陡的坡岸或沖蝕較嚴重的地段采用天然石材、木材等具有一定的強度的材料保護坡腳,木樁、石塊間的縫隙也為水生植物留下了生長的空間,并為魚、蝦等水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的場所。
3.4化學修復手段
河流被污染后,化學藥劑被添加到被污染的河流中。化學藥劑與被污染水體中所含的污染物發生反應,產生不污染河流的物質,從而科學地消除水體中所含的污染物質,達到河流整治的目的。例如,在重金屬污染物超標的河流中,了解基本情況后,會將能夠吸收重金屬的物質或能夠產生氧化還原反應的物質投入河流,降低金屬物質的有效性。在化學修復中,鹽鐵能反應沉淀磷,石灰能去除氮等。如果河流中藻類較多,可采用含銅制劑、各種氧化及非氧化手段消除藻類物質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突發性水污染往往采用化學修復手段。雖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這種效果很短,不適合河道的長期開發,也不能實現城市河道的永久修復。主要原因是化學修復技術只改變了河流中重金屬的污染形態,而金屬元素的含量沒有改變。一旦條件合理,金屬元素將被重新激活。因此,化學修復是一種常用的修復方法。
結語
一直以來,城市河道污染是影響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城市水環境質量。因此,人們要加強對城市河道污染的控制和對生態修復對策的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河道自凈能力,恢復城市生態平衡,促進城市的全面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溫仲凱,田紅苓,黃金娥.城市河道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對策[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37(011):86-88.
[2]呂靜宜,郭彩琴.城市河道治理的困境成因及其對策研究———基于S市G區推行“河長制”實踐的研究[J].理論觀察,2018(09):94-96.
[3]羅承良.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J].大科技,2018(2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