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
摘 要: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出現溫度裂縫的危害性較大,不僅僅影響混凝土結構的美觀性,還會對于后續應用耐久性產生危害,應該切實做好溫度裂縫控制工作。文章即重點圍繞著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溫度裂縫,首先分析了成因,然后又分別從結構澆筑方案、材料控制以及施工控制三個層面入手,探討了如何防控溫度裂縫,希望具備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策略
引言
在現階段混凝土澆筑施工處理中,因為其直接決定著混凝土結構后續應用狀況,需要切實圍繞著混凝土澆筑質量予以嚴格把關,對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各類干擾因素予以優化防控。溫度裂縫就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應該作為重要防控目標,以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完整度。為了較好優化混凝土結構溫度裂縫防控效果,技術人員往往需要首先分析明確具體成因,對于溫度裂縫形成機制以及影響因素予以掌握,進而才能夠明確后續溫度裂縫控制任務,確保混凝土澆筑施工效果得到良好保障。
一、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溫度裂縫成因分析
(一)溫度裂縫的形成機制
溫度裂縫是當前混凝土澆筑施工中較為常見的一類裂縫問題,顧名思義,溫度裂縫主要和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溫度有關,因為溫度方面的不利影響因素,進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容易出現裂縫問題。在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因為水泥水化會出現較多熱量,這些熱量的出現以及應對不當,就會帶來較為嚴重的溫度裂縫問題。伴隨著當前混凝土結構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大量水化熱,而這些水化熱往往會積聚在混凝土結構內部,無法形成較為理想的外散效果,而混凝土結構表面因為其散熱條件較為理想,進而也就會出現溫度明顯下降趨勢,最終造成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明顯高于表面溫度,這一溫度差的出現必然也就會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在該溫度拉應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結構表面也就必然會出現裂縫。當然,基于混凝土澆筑結構內外側溫度差異帶來的拉應力大小來看,其形成機制往往還和混凝土結構表面自身的性能有關,因為其抗拉強度并不是特別理想,溫度拉應力明顯超出了這一限值,必然也就會進一步增加出現溫度應力的幾率,溫度裂縫問題更為嚴峻。
(二)溫度裂縫的影響因素
從混凝土結構溫度裂縫的形成機制上來看,其主要是由于溫度拉應力帶來的,但是溫度拉應力的形成卻受到了多方面因素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必然也就成為關注焦點,應該作為未來混凝土結構溫度裂縫控制的重要目標。首先,混凝土澆筑中溫度裂縫的形成首先和結構自身有關,結構體積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內部溫度的積聚狀況,往往越大的混凝土結構,更加容易在內部形成較高溫度,進而產生較大的溫度差,由此形成的溫度裂縫更為突出。其次,混凝土澆筑中的溫度裂縫還會受到施工材料的影響,因為混凝土材料的選用不合理,或者是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性能不佳,出現的水化熱較多,同樣也會增加溫度差大小,造成溫度拉應力更大,溫度裂縫更為嚴重。再次,混凝土澆筑施工操作的規范性也會對于溫度裂縫的形成產生影響,如果相應技術操作人員不熟悉該工序,在操作中存在著較多的誤操作,尤其是對于混凝土澆筑以及振搗處理而言,因為操作不當帶來的內部溫度降低效果不佳,也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內外部溫差較大,由此形成嚴重裂縫傾向。另外,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結構內外部溫差的出現不僅僅和內部水化熱有關,往往還和外部環境溫度有關,如果混凝土澆筑時所處的外界環境溫度過低,也會增加混凝土澆筑施工難度,出現溫度裂縫的幾率更高。
二、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溫度裂縫控制策略
(一)結構澆筑方案優化
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溫度裂縫的控制需要首先從澆筑方案入手,要求針對需要澆筑的混凝土結構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構建較為合理的澆筑方案,尤其是在一些相對體積較大的混凝土結構澆筑項目中,更是需要進行優化處理。基于該方面訴求,合理運用分層澆筑方案,避免直接一次性澆筑成型,以此有效實現澆筑厚度的控制,有助于降低溫度拉應力的影響,確保整體澆筑更為高效有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借助于必要的后澆帶進行優化處理,在整個混凝土結構的恰當位置合理設置后澆帶,后澆帶的寬度應該設置在50cm左右,間距可以根據不同混凝土結構的整體長度予以優化控制,一般可以設置為每隔25m一個后澆帶。在后澆帶應用中,需要注重合理調控澆筑時間,尤其是在主體結構澆筑完成后,后澆帶的澆筑應該保障采取同種混凝土材料,以便盡量確保整個混凝土結構的澆筑更為協調,具備整體性效果。
(二)混凝土材料控制
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溫度裂縫的出現還和具體施工材料密切相關,如此也就需要從混凝土材料入手予以控制,力求在促使混凝土材料符合要求的基礎上,優化水化熱等性能,進而實現溫度拉應力的降低,最終體現更強溫度裂縫防控效果。對于混凝土材料進行優化控制,必然需要首先優選各類原材料,在保障原材料符合訴求的基礎上,更好實現對于最終混合料性能的優化。比如在水泥材料的選擇上,應該優選低水化熱水泥品種,并且在使用前進行必要試驗檢測,杜絕應用水化熱較為嚴重的水泥參與混凝土材料配置,以此降低溫度拉應力。為了有效實現后續水化熱的控制,除了從水泥材料入手予以優化選擇外,往往還需要注重合理運用外加劑,比如減水劑的使用就能夠有效實現混凝土配置比例的有效調控,對于因為混凝土材料水化熱帶來的溫度裂縫形成積極防控,應該在實際運用中予以優化把關。細粉煤灰的應用同樣也能夠有效實現水泥應用量的降低,進而降低水化熱程度,在溫度控制方面同樣也具備理想作用。當然,在混凝土材料配置過程中,技術人員也需要合理控制配比,在確保混凝土材料整體性能符合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降低水泥應用量。
(三)規范技術操作
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溫度裂縫的控制還需要表現在具體技術操作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能夠予以規范化處理,以此更好提升混凝土澆筑水平,規避人因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在澆筑速度以及振搗處理中,更是需要選擇高素質人員參與其中,以確保溫度裂縫得到有效防控。在技術操作規范中,首先需要重點做好人員審查工作,要求促使所有參與到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人員具備較強崗位勝任力,可以熟練掌握和執行相關工作任務,對于混凝土澆筑中涉及到的各個關鍵因素以及溫度裂縫的防治方式較為熟悉,以此更好優化自身施工效果。比如在振搗處理中,施工人員需要合理運用振搗設施,嚴格按照快插慢把的基本原則,促使所有混凝土澆筑區域都能夠得到有效攪動,進而實現相應區域內溫度的有效調控,促使溫度差盡可能較低,緩解溫度拉應力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混凝土澆筑處理中,技術人員還應該靈活運用冷卻水管進行內部溫度的有效調控,在降低內部溫度的同時,也就可以規避溫度裂縫。
三、結束語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溫度裂縫是比較常見的一類病害問題,其形成機制主要和溫度拉應力有關,進而也就需要注重從各個影響因素入手,確保混凝土澆筑處理較為規范可靠,在澆筑方案、混凝土材料以及技術操作上予以精細化控制。
參考文獻
[1]趙廣資.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J].江西建材,2021(04):110-111.
[2]劉騰.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1,6(04):159-160.
[3]易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溫度裂縫控制探討[J].四川水泥,2020(12):29-30.
[4]秦海燕.建筑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及對策解析[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1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