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雷
摘 要: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隨著生活物質基礎越來越好,城市建設的速度加快,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口進入城市,為城市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城市人口增加為城市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同時,為城市帶來許多問題。其中,建筑壓力是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城市建筑建設的項目越來越多。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風險評價;控制
引言
近幾年,城市化建設的速度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導致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為了人們安全,城市在建筑建設期間增加建筑工程項目。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在受到環境、人、施工材料、機械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較高,且存在潛在的風險,應從多個角度出發,加強對建筑功能施工危險源的辨識,提出管控措施,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風險。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建筑工程規模的不斷發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層出不窮,既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又使得工期變長,導致整個工程被迫停工,造成非常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對于建筑施工的順利開展是非常不利的。要想使得建筑施工的整體效率與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那么就必須嚴格落實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滲透在施工建設的每一個環節,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從而為工程項目建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2安全風險評價方法
為了更好地對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和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控制,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可靠保障,就要先將識別和分析不安全因素得出的結果及待檢查項目編制成表,這樣就能在檢查過程中將逐一部位、各個環節全部檢查到位,確保檢查過程中出現疏漏,該方法就稱為安全檢查表法。當前,檢查表有多種形式,但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檢查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都要遵循以下要求:①檢查表的內容必須足夠全面,不能遺漏潛在的危險;②在檢查表編制過程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但如果檢查要點過多,使得檢查人員的注意力分散,則會導致主要危險因素被掩蓋,最終得到的評價結果不夠確切。而對于安全檢查表來說,其主要的應用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能夠對項目進行更加系統的檢查,保證各項關鍵的危險因素不會被遺漏,進而使得檢查質量得到可靠的保障;②可以結合現有的規章制度對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從而得出更加確切的檢查結果;③對于安全檢查表來說,其采用的是提問的檢查形式,整個檢查過程要有問有答,不僅能讓參與人員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還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宣傳效果;④安全檢查表的編制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分析過程,能夠使檢查人員有更加全面和系統性的認識,便于更加快速、準確地發現危險源問題。
3控制危險源的安全措施及方法
3.1高層施工安全危險源的識別與預警
利用BIM和傳感器結合,在施工現場的洞口臨邊,腳手架,塔吊附近三個區域附近安裝多個實時傳感器并建立BIMNavisworks可視化預警系統。①利用UWB超寬帶技術,實現現場作業人員的實時定位,可以將人員實時位置信息及時上傳到預警系統中,一旦現場作業人員距離洞口過近,系統經過數據分析確認后,就會觸發系統警報和安置在現場的警鈴,對系統操作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進行警示,提醒作業人員與洞口保持距離,以避免墜落事故發生。②通過在塔吊上安裝傾斜儀和載重傳感器,實時分析塔吊自身狀況及載重變化,將信號實時上傳到預警系統中,利用系統分析塔吊的工作狀態,在塔吊工作監測過程中,結合UWB技術實現降低塔吊傾覆以及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率。③通過對腳手架和模板附近布置傳感器,結合UWB技術,實時監測作業人員是否處于設定的危險區域中和腳手架以及模板的工作狀態,從而實現降低坍塌事故和物體打擊事故發生的幾率。
3.2重大危險源的特別控制
在開展辨識和評價工作時要對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區域和范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明確,用清單的方式將其一一列舉出來。針對不同的危險源分別制定不同的安全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技術控制措施,以保證各個生產環節都能有序進行。對于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最終的控制目標,同時設定完成目標需要持續的時間,并由責任部門制定相應的專項施工方案,還要保證施行方案所需資金的供應。除此之外,還要明確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職能分工和崗位職責,并對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的跟蹤檢查。
3.3明確建筑工程的危險源
在進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過程中,相關企業要加強安全管理觀念的深入,準確地認識危險源,找出造成安全問題和安全事故的具體原因,利用對危險源的有效管理與科學控制,使得安全問題大大減少,更好的把安全管理與防范工作做好。在施工建設的初期,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展開積極的施工管理,準確把握項目工程建設的實際目標、施工內容與具體環境等等。除此之外,還應該不斷收集整理與工程項目安全風險有關的數據信息,準確的探究與估測每一項風險因素對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所產生的影響力度,從而使得安全管理防護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為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的順利執行提供基礎保障。
3.4客觀風險評估
建筑施工現場調研的客觀數據具備修正主觀排序的價值,但真實的數據應來源于工程安全數據庫。為了使客觀數據盡可能真實有效,本團隊跟進河南省鄭州市及周邊的10個同期在建工程作為調研目標,歷時兩年完成了數據收集與整理工作,本文以各項目數據均值作為客觀原始數據。客觀風險評估方法主要應用了粗糙集理論的兩個部分:一是通過知識約簡原則去除冗雜數據;二是通過知識依賴性計算指標權重。客觀風險評估指標分為4類共16項,由于客觀風險評估指標的數據來源于實地調研,所以數據之間應符合客觀規律。在明確危險區域概念的前提下,提出基于改進FMEA與粗糙集的建筑施工現場危險區域主客觀“雙線路”風險評估框架。該評估框架充分彌補了傳統FMEA的不足,克服了傳統RPN乘法運算的局限,驗證了模糊集理論與粗糙集理論在處理不確定性問題上的互補性,并將松弛因子應用于主客觀兩套風險評估體系的融合。組合風險排序的優越性與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可真實地反映建筑施工現場危險區域的風險分布。通過對比分析主客觀風險評估結果的差異,能夠清晰地看出目前風險管控措施的落地效果,便于及時采取對應的重點風險管控措施,盡最大可能降低施工現場的風險概率。未來的研究工作可考慮區域疏散路徑規劃、施工場地布置安全決策等方向。
結束語
本文通過利用危險識別技術及相關軟件編制的高層施工預警系統,經過在實際工程應用后表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層建筑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了高層施工中事故發生的概率,減少在高層施工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三種安全事故的發生次數。同時也利用比較新穎的管理方式,提高現場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培養施工人員的安全行為。通過利用預警系統,高空墜落、坍塌、物體打擊三種事故隱患得到有效的降低和管理,增加了高層施工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較于其他的預警系統,以危險識別為基礎的高層預警系統,對于高層施工實現了可視化、實時監測,使施工過程中更加直觀、透明,能實現高層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更大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星辰.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20.
[2]孫幫巨.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20.
[3]朱寶亮.高層建筑工程施工風險評價和控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
[4]楊其鳴.大型鐵路客運站系統安全風險辨識及分析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8.
[5]何仲秋.鉆探工程施工中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其控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06):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