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炳戊
摘 要:與傳統的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優勢在于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多樣,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智能建筑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將建筑原有的功能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相結合,使得建筑的功能質量能夠得到大大提升。在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智能建筑中應用了許多智能控制系統,這些系統從根本上來說均屬于弱電系統,能夠高效地完成數據信息的采集以及控制工作。
關鍵詞:智能建筑;弱電系統;分析探究
引言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智能化技術也層出不窮。通過將這些智能化技術融入弱電系統之中,加強弱電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與應用,取得較好成果。比如,加強消防系統智能化設計應用,能夠顯著提升消防系統的災害預防以及積極處置能力;加強安防系統的智能化設計應用,能夠更好地保證居民安全。總而言之,加強弱電智能化系統設計,將會有效提升人們的居住體驗,保障建筑各項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因此,加強對弱電智能化系統設計與應用要點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1弱電系統的概述及組成
智能建筑中的弱電系統是由多個不同的弱電技術共同組合而成,將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充分應用在弱電系統中,能夠有效實現多種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內部電話互通、網絡連接、收看電視以及報警功能等。整個智能建筑的功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此基礎上,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加便捷且智能化的服務。如今弱電系統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多個不同的領域,而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應用在公共廣播系統中主要是提供音樂播放、廣播尋人以及疏導人流的功能。應用在消防自動報警系統中,主要是提供報警功能,避免火勢不受控制的蔓延。應用在自動化管理系統中,主要是通過自動化的方式來對空調、照明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能耗進行數據收集與整理,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及時判斷出設備存在的一些故障。應用在保安監控系統中,主要是充分利用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有效防止外來人員的入侵。
2設計原則
應將適用性原則作為主要的設計原則,還需要立足人們居住的實際需求,盡可能地體現出人性化設計。在技術方面應具備較高的可行性,同時,在經濟方面應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學性。現階段,在住宅建筑中存在較多的新型技術,在這些技術的良好應用下,這些技術可以使居民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也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居住的舒適性。因此,進行弱電智能化設計時,應嚴格按照住宅建筑實際,選擇最合適、最經濟的技術,嚴格遵循適用性原則開展各項設計工作,確保每個用戶需求均能被很好地滿足。其次,標準性原則。住宅建筑弱電智能化設計過程中,除了要具備良好的適用性,還需要注重設計的標準性,同時,確保弱電智能化設計能夠滿足建筑智能化需求,最終確保弱電系統更為優化,使其后期維護更加方便。現階段,對于弱電設計方面,我國已經制定出較為明確的設計原則,同時也有了較為標準的要求,實際設計環節需要立足國家標準要求,開展實際的設計工作。再次,可靠性原則。設計工作實施過程中,要做到“三高”,即水平高、標準高以及起點高,并且還要做到“三新”,即用到新的理念、新的工藝以及新的技術,這種情況下,才能保證設計工作的可靠性,即便應用較長的時間也不會落后。除此之外,由于住宅建筑中的每個用戶均會應用到小區的弱電產品,如果存在較多的質量問題,會對用戶生活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并且也會影響到開發商的自身信譽,所以,弱電系統應有較好的可靠性,當其發生故障后,可以精準地對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故障所在及時處理解決。最后,拓展性與易護性原則。通常情況下,理想的住宅小區需要具備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在軟件方面應有多樣化的信息服務、物業管理方便周到、社區文化多樣化、優質安全的居住環境,因此需要不斷拓展系統功能,使弱電智能化系統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并且還應易于后期的維修及管理。
3在智能建筑中采用消防弱電技術的實際應用
3.1打造消防自動化系統
在智能建筑中技術人員還可打造一套消防自動化系統,為降低智能建筑內發生火災的頻率安裝保障措施較多的消防系統極有必要。由于智能建筑內含有多類機電設備,若使用不當或其運行不暢極易引發火災,對于消防系統的設計來說,會對其布局進行綜合考慮,并設立自動檢測體系,繼而完成智能建筑中的火災探測。基于建筑物的結構不同,要挑選對應的傳感器,如感溫、感煙等類型,再借助火災探測器來找出火源的實際位置,從而利用多項措施來隔離火情。
3.2人臉識別技術的設計要點
通常情況下,人臉識別要求被識別的對象正視拍攝的設備,近距離拍攝,以得到清晰的正視圖像進行比對分析。當系統在進行人臉錄入或人臉識別進出門時,就是采用這種拍攝方式。然而,出于安全控制的需要,很多區域是通過人臉抓拍來獲取人臉圖像。由于受到實際建筑結構的限制,這些區域難以獲取正視圖像,因此設計時需要考慮攝像機的安裝位置來獲取有效的人臉圖像。現場安裝時,出于安全的考慮,攝像機的安裝高度一般不低于2.2米,受到現場照度變化、光線方向變化的影響,實測下來攝像機拍攝人臉的側視率,上下在±10o之內、左右在±15o之內。假設被拍攝對象人臉中間高度為h,攝像機安裝高度為H,攝像機指向與人臉正視方向的夾角為A,攝像機與被拍攝對象距離為L,則對應距離與高度的計算公式為H=h+L*tanA,L=(H-h)/tanA。按人臉高度h為1.6米計算,L最小為3.3米。在實際建筑中,很多出入口(如人行樓梯口、電梯口)的通道都很短,有的只有1.5,難以滿足人臉拍攝的要求,因此需要設計人員選取其它位置設置攝像機,或者采取其它措施形成足夠長的拍攝通道。另外,設計時需要考慮現場環境照度和晝夜光線變化的影響,如果環境較暗或白天光照產生逆光,設計時需要增加輔助光源或遮光材料。
3.3公共信息服務系統設計
住宅建筑弱電智能化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公共信息服務系統設計,主要應滿足以下功能:第一,保證及時進行信息發布。進行住宅建筑弱電智能化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對小區各個事項及設備的統一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的良好應用,及時發布各種信息,使居民第一時間掌握各種信息動態,豐富居民生活的同時,從而使住宅建筑具備更多的功能;第二,緊急廣播系統。對于住宅小區而言,因為居住人數較多,有較為重要的通知需要發布時,若逐一通知,會存在較大的工作量,時間相對較長,很容易出現信息延遲問題,而一些緊急通知需要及時發布出去,這種情況下,則需要用于到緊急廣播系統,因此,弱電智能化設計也需要將其作為重點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互聯網以及各項科學技術得以不斷發展,智能化越來越普遍,同時也成了各領域發展的重點,社會各界對其關注力度也逐漸增大,實施弱電智能化設計,也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關鍵,智能化技術在樓宇通話、公共信息服務、綜合安防以及設備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住宅建筑的服務質量,拓寬了建筑行業的發展領域。在未來發展中,住宅建筑弱電智能化設計勢必會越來越先進,會進一步提升住宅建筑的功能性。
參考文獻
[1]李向林.建筑弱電系統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技術分析[J].居舍,2019(28):65-66.
[2]李宇斌.論智能建筑中弱電智能化系統的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9(24):104-105.
[3]曹安逸.智能建筑弱電系統信息化建設[J].數字通信世界,2019(08):74.
[4]袁黎.智能建筑弱電系統施工管理及質量控制[J].中國新通信,2019,21(14):179-180.
[5]胡佑鋒.探討智能建筑弱電系統施工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新通信,2018,20(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