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 要:新時期下,隨著時代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快,我國經濟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整體發展空間較為廣闊,而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推進,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農業生產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對防汛抗旱方面有較為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應該加強重視。基于此,本文即對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汛抗旱展開了深入剖析,以期相關人員能夠借鑒。
關鍵詞:農田水利;管理;防汛抗旱
引言: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較為多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我國農業的發展需求。在農業經濟具體發展期間,由于受到一些主觀因素以及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農田發展經常會受到影響,再加上管理方式不科學,資金較為匱乏等,最終導致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受到了較大局限。所以,在農田水利建設階段,一定要加大重視,采取科學的辦法,積極開展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汛抗旱工作。
1.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汛抗旱必要性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國土面積相對較大,各個地區的水資源條件以及地質等存在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地形較為復雜,淡水資源的分布不夠均衡,致使部分地區常常出現洪澇災害或者干旱等問題,對農田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就目前來看,只是依靠一些農田水利設施來對自然災害引發的問題加以解決,獲得的效果相對較低。并且,因為南北方之間的差異,我國部分北方地區常常會出現高溫干旱天氣,最終導致農田干旱缺水,影響了農作物的整體生長,必須要借助水利設施來對干旱所造成的影響加以緩解,如若受旱地區的水利設施缺乏健全性以及完善性,必然無法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與北方地區相比較,南方的天氣較為濕潤,經常存在陰雨天氣,從而使得南方農田很容易出現洪澇災害,致使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時常受到洪澇的侵襲,無法健康生長。為了能夠讓洪澇災害得到緩解,需要借助農田水利設施來進行泄洪,保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影響能夠有效降低。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灌溉設施大多體現在經濟效益層面,防洪排水以及灌溉設施在功能上存在的差別很明顯,但二者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服務,屬于公益性設施,可以讓人民群眾的財產以及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意義重大。因而,加強對農田水利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視,對農田生產的作用非常大。
2.農田水利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現階段,我國水利工程整體建設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規模日益擴大,但是在農田水利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卻依然明顯。
第一,設施設備不能及時更新。在具體發展階段,針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整體關注度相對較低,發展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是新中國建立初期修建,整體十分陳舊,老化現象嚴重,最終使得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很大局限。因為部分水利設施不能及時更新,所以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也比較差[1]。此外,部分地區的農田并沒有配備相應的水利設備設施,基礎性建設還需要完善。
第二,農田水利管理缺乏科學性以及規范性。近年來,隨著人口數量的日益增加,我國對農田的發展需求也明顯提升。基于這種背景,一些地區在發展過程中,農田管理制度缺乏健全性,最終導致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存在較強的形式化以及表面化,不能得到深入的落實。同時,農田水利管理工作在開展階段,整個過程十分繁瑣,而部分單位的人員并沒有科學的配備,從而使得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開展。
第三,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就目前來看,隨著我國水利工程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對于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并且,在國家水利部門的嚴格要求下,部分地區農田水利職能也加強了對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獲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效[2]。但是,我國農田水利建設水平依舊亟待提高,政府部門在發展地方經濟期間,對農田經濟的作用沒有給予太高關注,常常將發展的重點放在重工業層面,最終導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不能順利進行,水平相對較低。此外,在資金投入層面,仍然處于匱乏的情況,甚至在水利設施管理上,出現了浮于表面的情況,無法將農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作用充分凸顯出來。
3.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汛抗旱對策分析
3.1加強對農田水利投資主體結構的優化
面對現階段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各類不足和問題,為了能夠高效解決,必須要對農田水利投資的主體結構進行完善,加大優化力度,保證可以真正意義上達到多元化主體發展的目的。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為確保農田水利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開展,讓防汛抗旱的價值綜合凸顯出來,需要對社會多主體興辦水利建設體系進行健全,然后以此為依據,強化對現有的形式的創新,不斷的對投資方式進行改革和完善,以便能夠將市場經濟發展作為主要的依據,科學的建設農田水利設施[3]。通常情況下,對于農田水利設施來說,投資性特點較為明顯,要花費很長的建設周期,風險性很高。因而,在具體建設階段,不能單純的依靠政府財政投入,還應該加強對融資手段的改進,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引導社會多方面力量參與其中,以便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
3.2加強對防汛抗旱信息資源的整合
近年來,社會發展速度在日益加快的同時,信息化程度也不斷加深。所以,在具體的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管理效果,將防汛抗旱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不能只依靠人們的農業生產經驗來進行,而是要采取更好的措施,加強建設力度。在實際的建設期間,應該加強對信息科學技術的運用,有效的對防汛抗旱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保證農田水利設施的整體利用率可以得到提高。通常情況下,對于防汛抗旱信息資源整理來說,涵蓋的內容相對較多,包括業務應用以及數據資源等,而強化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個人信息有效的銜接在一起,構建相應的農田水利信息服務平臺,確保管理人員在工作階段,有針對性的對防汛抗旱工作加以開展,深入的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管理和維修。
3.3加強對農田水利技術的運用
為了能夠從整體的角度上促進農田水利管理效果和水平的提高,能夠讓防汛抗旱作用綜合體現出來,應該在現有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科學地對進行先進技術進行利用,諸如農業工程技術、管理技術、節水技術等。并且,農田水利設施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將水資源問題進行解決,保證地區水資源的分布可以更加科學。因而,在實際建設期間,應該對當下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進行解決,強化對節水技術的運用,確保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能夠得到提高,有效節約水資源,促進農業整體生產經濟效益的增強。此外,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質量可以全面提高。
結束語:
綜合而言,雖然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針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整體發展來看,基礎設施依舊處于建設完善階段,先進技術的應用亟待提高。所以,必須要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管理,能夠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管理辦法,不斷促進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在農田水利管理階段,應該明確整體的發展方向,科學的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和改造,加強對先進灌溉技術的運用,將防汛抗旱工作做到位,保證我國農田水利工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可以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馬立權,許英華,圖雅.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研究[J].山西農經,2021,22(07):171-172.
[2]郭永程.淺談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汛抗旱[J].農技服務,2017,34(22):130-132.
[3]李春紅.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0,40(2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