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濤 叢磊
摘 要:對于國家煤礦采礦技術的運用與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國家煤礦的開采在當下面對很多困境,因此需要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做好應對。因此,本文就針對山東唐口煤業有限公司礦井采煤技術進行了應用分析。把現代化的技術、設施與創新思維進行有效結合,才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利益,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煤礦采煤技術;應用;安全
1煤礦采煤工藝的基本原則
1.1安全原則
礦井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確保采礦工人的人身安全。生命是非常寶貴的,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肯定會使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遭受巨大威脅,企業有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嚴重破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企業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始終要重視安全生產,安全是最重要的,要全面管理煤礦生產,及時消除存在的安全隱患,第一時間采取安全措施。此外,要重視礦井開采過程中安全隱患的影響因素,全面分析和解決,盡可能的減少發生安全事故,保證煤礦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1.2成本原則
在礦井開采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采礦成本,其不僅可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影響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不能確保能夠充分開采煤礦。所以,必須控制開采成本,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如,在保證安全開采的情況下,利用最低的煤礦開采成本來開采出最大量的煤礦資源,這樣企業可以實現最高的經濟效益。
1.3煤炭出采率原則
煤炭出采率,可以表示出企業的經濟收益。所以,企業想要提高自己企業的經濟,必須高度重視煤炭出采率,大大提高煤炭出采率,不過有很多的不良因素影響出采率的提高,如,礦井開采的技術水平低、采煤行為規范性差。因此,企業如果真想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需要提高煤炭采出率,不斷優化開采煤礦的技術,嚴格制定可行的安全防范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出采率,企業也可以實現高的經濟效益。
2 礦井采煤技術與應用措施
山東唐口煤業有限公司730采區為礦井下一步的主采區,7304工作面為730采區首采面,且緊鄰落差為0-143m的F3斷層,導致地質條件極其復雜,根據最初采區方案設計中7304工作面布置方式施工后先后揭露多條落差大于7m斷層,嚴重制約工作面可采儲量及掘進速度。現根據掘進期間斷層揭露及相鄰工作面布置情況,調整工作面方位及面寬,優化首采面布置方式,有效避開落差較大斷層的同時,增加工作面可采儲量。
掘進期間采取邊掘邊探,根據揭露斷層落差情況及時優化首采面布置方式,當斷層落差大于10m或因落差較大不宜探明時,將首采面向7303工作面方向偏擺,并調整工作面寬度為170m,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資源,保證礦井順利接續。其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完善煤礦開采方案
依據有關的資料與案例,制定和其有關的礦井采集技術與安全管理的改善措施,對開采方案更好的優化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運用現代化的技術、設施與工藝流程,盡可能的把礦井開采方案有效的落實。
山東唐口煤業有限公司礦井受7304面揭露斷層影響,礦井整體接續收到嚴重影響,為保證礦井接續穩定,計劃將1030采區首采面由10304工作面調整為10307工作面,同時為加快出面時間,將原設計自6312開門口的工作面設計調整為自1030聯絡巷開門口,項目綜合分析了三種面寬和推采長度的設計方案,結合地面村莊沉降及拉伸、壓縮變形量,合理選定了施工方案,保證了接續穩定的同時,有效減少了巷道掘進長度,其中減少巖巷施工98m,減少煤巷施工92m,累計創效124.7萬元。
2.2增強技術設施的更好利用
為實時監測工作面綜采支架工作阻力,掌握頂板活動規律,預測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步距,保證安全生產。我公司所有綜采工作面均安裝了頂板動態監測系統,目前在用的多套頂板動態監測系統購置時間長,存在設備老化、監測精度低、故障率高的問題,不能滿足穩定監控的需求。6308 工作面為淄礦集團公司首個智能綜放工作面,工作面支架采用電液控制系統,可實時采集每個支架工作阻力并上傳地面工業環網。兩種監測手段采集的數據具有共同性,存在數據共享的可能性。
2.2.1.電液控系統安裝
6308 工作面是集團公司首個智能綜放工作面,綜采支架均配置了天地馬珂公司的電液控制系統,通過安裝調試,可將綜采支架工作阻力數據上傳至地面監控軟件。
2.2.2.數據共享
通過多次與天地馬珂、山東愛拓軟件公司協商,天地馬珂公司免費提供數據接口,由愛拓公司對共享數據進行解析,開發采集串口,自動將監測數據導入數據庫,并以柱狀圖的形式直觀顯示。
2.2.3.數據分析
通過數據庫可隨時提取每個工作面支架循環工作阻力數據,分析工 作面(上、中、下部)頂板運動規律,支架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工作面周期來壓步距、強度等;同時軟件還具有歷史數據查詢及報表輸出功能,可實現歷史數據時間區間查詢,歷史數據曲線查詢和輸出,統計分析,輸出標準綜合分析報表。
2.3 礦井沿空巷道抗變形綜合支護技術措施
5308軌道順槽為沿空掘進巷道,凈煤柱6.5m,根據前期530采區回采情況,沿空巷道存在地壓高、變形大、回采難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項目組結合早期礦壓觀測數據,綜合分析預判巷道圍巖情況,計劃采用高強錨桿、注漿錨索等高強度支護材料,配合合理的支護參數設計主動支護體系,同時結合回采期間的超前支護方式設計,有效控制巷道采掘期間的圍巖變形,確保巷道滿足使用要求,杜絕了開幫作業。
2.4 礦井采煤技術的完善措施
在6309工作面過渡支架頂板支護進行優化,唐口煤業公司礦井放頂煤開采面比較多,放頂煤工作面兩端頭6個過渡支架均采用掛設雙網進行支護,防止6個過渡支架頂煤漏到后部運輸機前后電機,如果埋住后部前后電機將無法在對后部電機進行維修,在6309工作面采用鏈接式鋼板進行代替掛雙網,采用多塊鋼板采用鑲嵌式卡扣在一起,可以來回滑動,當移動一個支架時,支架上部鋼板跟著移動,其他鋼板不動,通過滑動鏈接在一起,在移動另一個支架,該支架鋼板也隨著移動,該項目實施后不在進行掛雙網,經改造后省去人工在兩端頭進行掛網,保證了安全,節約了大量菱形網及鐵絲。
結束語
1.7304工作面優化后有效面長170m,凈煤厚為4.5m,一次采全高回采率按照0.95;找煤擴量5元/噸。增加可采煤量20.89萬t。
2.利用智能綜放工作面電液控制系統數據,進行二次開發、
轉化,減少了現場硬件設備的投入和系統維護的工作量,節約了生產成本。
3.通過系統開發,將電液控數據導入防沖數據庫,解決了該系統無法查詢歷史數據的問題,為工作面頂板運動規律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4.通過6309工作面過渡支架支護優化設計后,現每截割一刀炭,溜頭3個過渡支架處可節約4片菱形網(0.5*5米),溜尾處同樣節約4片菱形網,推采一刀共計節約8片網,6309工作面走向長725米,每截割一刀為0.8米,共推采906刀,節約費用75萬余元。
通過在采煤工作面試驗后,節約了大量的人工及設備投入,根據智能化工作面建設情況,將進一步推廣至所有采煤工作面,具有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舒剛.煤礦采煤工藝技術優化探究[J].石化技術,2019,26(12):104+108.
[2]韓永宏.煤礦采煤工藝技術優化淺述[J].石化技術,2019,26(12):106+21.
[3]龔雪.井下采煤技術特點與新工藝技術研究[J].當代化工研究,2019(16):86-87.
[4]楊智慧.淺析煤礦采煤方法和采煤技術的選擇路徑[J].當代化工研究,2019(1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