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醫院 四川德陽 618307)
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病,非常有必要到醫院進行定期檢查,對控制高血壓的治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健康養生的重要性,為了讓身體長久保持健康狀態,會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其中便包括高血壓患者。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可以為后期治療和用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正因為如此,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對日常生活中的這種場景并不陌生:體檢當天,像往常一樣,拿出兩片藥正要服藥,忽然想起今天是體檢的日子,這下可犯難了,降壓藥是吃還是不吃呢?吃了的話,擔心會對體檢結果造成影響,不吃的話,又擔心在體檢過程中發生什么意外。
關于以上場景,相信大多高血壓患者都有過這種經歷,擔心藥物代謝會對血液生化檢查造成影響,所以在體檢當天或者前一天便停止服用降壓物。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每天清晨服用降壓藥實屬必要,可以確保其血壓處于穩定狀態,擅自停藥或推遲用藥容易引起血壓驟升,從而發生意外。事實上,少量的降壓藥不會對化驗結果造成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高血壓患者在體檢之前應正常服用藥物,服藥之后測量血壓的話,體檢醫生會對目前的降壓方案做出合理評價。那么,高血壓患者在體檢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高血壓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知曉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從而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在此基礎上,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確保血壓穩定在較為理想的目標水平上。對于高血壓病史較長或高齡患者來說,每年需要進行一至兩次的常規體檢。對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來說,應適當增加體檢的次數,根據醫生的建議,明確檢查的次數和項目。體檢過程中,除了控制好血壓之外,精神狀態和心理因素對體檢結果同樣有著很大影響,所以高血壓患者在體檢時,盡量保持全身心的放松,提前排尿,體檢之前不能吃過硬的食物。另外,檢查之前最好充分地休息30 分鐘,這樣可以確保檢查數據的準確性。
其實高血壓患者與正常人體檢項目基本相同,每項常規檢查都必不可少。那么,在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常規檢查項目有哪些:
(1)測量血壓。
(2)測定血生化指標,如空腹血糖值。
(3)血常規、尿蛋白、尿糖、尿沉渣鏡檢等,這些檢查可以評定血鉀、血脂、尿酸、肌酐等指標。
(4)心電圖。
除了以上必不可少的常規檢查項目以外,還需要檢查自己平時經常感覺不適的部位,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可以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額外的檢查項目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選擇,不建議全部選擇,這樣既沒有針對性,又得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漏掉重要檢查項目,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關于常規檢查以外的檢查項目,我們都知道,高血壓容易引發心臟方面的并發癥,所以高血壓患者需要檢查心室是否出現肥大的跡象、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跡象、是否出現冠心病的跡象、是否存在慢性心衰癥狀等。這些并發癥跡象都可以通過二十四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來判斷。當然,胸部X線、超聲心動圖也可以作為判斷的參考依據。高血壓除了引發心臟方面的并發癥之外,還容易引發腦部并發癥,如腦出血、缺血性腦卒中、腦微動脈瘤等,這些并發癥跡象可以通過增強型腦CT 或腦部MRI 來判斷。此外,高血壓還容易引發腎臟方面的并發癥,可以通過腎功能等方式,監測患者是否存在腎功能受損或腎衰竭的現象。

高血壓患者需要知道的一個常識是,定期體檢僅僅是評估近段時間內血壓控制情況和變化情況的手段,檢查結果即便是控制良好也并不代表著后期可以高枕無憂。相反,也不能因為檢查數值的偶爾變化便惴惴不安,應當密切關注血壓數值的變化,并做好長期與高血壓疾病奮戰的思想準備。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如果長期控制不好的話,容易引發一系列可怕的并發癥。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頭暈頭痛、有惡心和嘔吐感或存在意識及運動障礙等癥狀;或者存在胸痛、心悸、氣虛、過度疲勞、呼吸困難等癥狀;又或者出現了踝部水腫的現象,日常小便次數增加,尤其是夜間排尿次數比較頻繁,甚至有尿血癥狀,這些均意味著腎臟方面出現了問題。
此外,還有部分高血壓患者存在手指、腳趾發麻發冷的情況,走路時會出現疼痛,甚至出現走路障礙等情況。這些癥狀的存在,不論是長期性的存在還是短期性的存在,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及時到醫院接受正規檢查,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的治療,盡早控制住病情,不讓病情繼續惡化。
總而言之,我們都知道,高血壓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話,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可怕的并發癥,如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在高血壓長期性的影響下,便會發生一些不可預知的病理變化和生理變化,嚴重影響了高血壓患者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高血壓是可以通過合理手段加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除了定期體檢之外,還應嚴格遵循醫囑,合理用藥,將血壓值控制在理想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