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花
(漢源縣人民醫院 四川雅安 625300)
宮腔粘連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是因感染、創傷等因素造成的子宮內膜損傷,致使子宮腔和宮頸部分及全部粘連,嚴重可出現閉鎖的情況[1]。此病癥狀多見月經不規律、下腹痛、不育不孕以及習慣性流產和胎盤粘連等癥狀[2]。目前在臨床上一般采取宮腔鏡下金屬彎鉤分離術進行治療,術后給予患者激素治療,能夠對子宮內膜的修復起到較好的促進效果,進而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3]。為此,在此次研究中116 例宮腔粘連患者篩選自2020 年3 月~2021 年3月。對宮腔粘連患者采取金屬彎鉤分離術聯合激素治療,對其治療療效予以探究。結果詳見下文。
1.1 基礎資料 116 例宮腔粘連患者篩選自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8 例,金屬彎鉤分離術+激素);對照組(58 例,金屬彎鉤分離術)。經過統計學分析后,2 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含義P<0.05,但有可比性。患者基礎資料詳情:實驗組年齡(24~37 歲,平均年齡29.43±4.32 歲);病程(1~13 個月,平均病程7.43±3.21 個月);病情程度:中度粘連26 例,重度粘連32 例。49 例有生育需求,9 例無生育需求。對照組年齡(22~34 歲,平均年齡28.27±4.61 歲);病程(2~11 個月,平均病程7.53±3.38 個月);病情程度:中度粘連24 例,重度粘連34 例。47 例有生育需求,11 例無生育需求。上述患者均滿足此次研究標準,且能夠較好的配合相關研究安排。此次研究滿足倫理審核標準。
1.1.1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子宮輸卵管造影、陰道超聲檢查以及宮腔聲學造影等檢查后符合宮腔粘連相關指證。②患者自愿參加研究;③能夠配合研究安排。
1.1.2 排除標準。①患者基礎資料不全;②不配合研究安排;③重度器官功能性障礙疾病,精神不正常。
1.2.1 對照組。對照組接受金屬彎鉤分離治療,月經后3~7天進行治療。該裝置采用日本制造的全自動液體子宮膨化機和自制的金屬彎鉤,使用生理鹽水作為壓力為100~120mmHg 的子宮膨化液。在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之前,不使用米索前列醇將米索前列醇插入陰道后穹,而使用子宮擴張桿擴張頸內動脈。將金屬掛鉤的直桿末端逆行插入檢查鏡鏡片下方的出水孔,將金屬彎鉤的頭部留在鏡片前面,使用金屬彎鉤以及檢查鏡置入子宮內,對檢查鏡予以調整,之后旋轉金屬鉤直桿以調整金屬彎鉤方向。反復推拉金屬桿后,金屬彎鉤的頂部在粘合間隙或粘合的最松散的部分持續滑動,起到切割效果,然后起到分離和粘合的作用。
1.2.2 實驗組。實驗組接受金屬彎鉤分離術+激素治療,金屬彎鉤分離術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應用戊酸雌二醇治療, 藥物信息:DELPHARM Lille S.A.S.; 注冊證號H20120368;1mg 21 片/盒。藥物使用方法:每次服用10 mg,每日1 次,服用21 天后,采取黃體酮膠囊治療。藥物信息: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02;50mg。藥物使用方法:每天使用200mg。
1.3 效果標準 對2 組治療結果予以觀察,對比2 組治療有效率、術后月經、宮腔形態恢復狀況、術后子宮恢復狀況以及肝功能、血脂和凝血指標。治療有效率:患者相關癥狀均已消失為顯效;患者相關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相關癥狀無任何改善為無效。(顯效例數+有效例數)/58×100%=治療有效率。患者治療三個月后對術后月經、宮腔形態恢復狀況、術后子宮恢復狀況予以觀察。月經情況:月經恢復多為顯效;月經未恢復無效。宮腔形態:宮頸形態正常為治愈;宮腔較術前明顯增大,其形態基本正常為好轉;宮腔仍呈桶裝狹窄以及再次粘連為無效。3 個周期同時對患者藥物治療后的肝功能、血脂和凝血指標予以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結果數據輸入到SPSS25.0 軟件中予以計算,術后子宮恢復狀況以及肝功能、血脂和凝血指標采用t 檢驗,采取()表達,治療有效率、術后月經、宮腔形態恢復狀況應用X2檢驗,采取率(%)表達,若P<0.05則表示差異明顯,滿足統計學含義。
2.1 治療有效率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實驗組,對比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有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n,(%)]
2.2 術后月經、宮腔形態恢復狀況 實驗組術后月經、宮腔形態恢復狀況均優于對照組,2 組對比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有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術后月經、宮腔形態恢復狀況[n,(%)]
2.3 術后子宮恢復狀況 實驗組治療前子宮恢復狀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實驗組術后子宮恢復狀況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術后子宮恢復狀況()
2.4 肝功能、血脂 實驗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血脂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經統計學分析后無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肝功能、血脂()
宮腔粘連在臨床上多有發生,其導致的原因則是由于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引起子宮壁粘連和子宮內膜纖維化[4]。目前,它在無痛流產和遺漏流產中更為常見。臨床癥狀是月經減少和閉經。同時可并發反復流產、不孕以及異常胎盤等情況[5]。宮腔粘連的發生率與子宮腔手術次數成正比。子宮內粘連的嚴重程度可能與疾病產生的時間成正比。在Lestari B[6]的研究中得知,宮腔粘連病理變化是漸進的,伴隨時間的推移,宮腔粘連的程度和范圍將逐漸增加,積極采取早期治療干預能夠較好地抑制疾病的發展。
本次研究中采取宮腔鏡金屬彎鉤分離術加激素治療可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其中金屬彎鉤分離術不僅要恢復子宮的正常形狀,還需分離子宮壁之間的粘附,以清除粘附對子宮內膜下層蠕動的影響,同時對宮內膜的血液供應起到改善的效果。手術后進行激素治療,劑量略高于生理劑量,會增加患者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進而修復子宮內膜增生。
本研究中,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月經及子宮腔形態恢復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前子宮恢復與對照組差異較小P>0.05。實驗組術后子宮恢復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標比較后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結果的比較表明,金屬彎鉤分離術結合激素治療子宮內粘連的效果明顯優于金屬彎鉤分離術。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中,對宮腔粘連患者采取金屬彎鉤分離術聯合激素治療,可提高治療有效率,促進宮腔形態以及術后子宮恢復。此種治療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