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善兵 劉 歡 陶秀彬 張 銘 周志慶 滕曉菊 周浩然 孔倩影 汪 鑫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230001 安徽 合肥;2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血液凈化中心,241000 安徽 蕪湖; 3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護理部,241000 安徽 蕪湖;4 皖南醫學院創新創業學院,241000 安徽 蕪湖; 5 皖南醫學院護理學院,241000 安徽 蕪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1]。2020年1月20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將其劃分為乙類傳染病并按甲類傳染病管理[2]。已有研究顯示該病毒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短不一。目前國內疫情總體安全,但國際上新冠肺炎的發病率和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且始終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因此我國新冠肺炎防疫壓力依然嚴峻[3-4]。2021年5月13日安徽六安發現數起零散病例,隨后安徽合肥、遼寧沈陽及營口等地陸續發現數例本土病例且病例間相互關聯。醫護工作者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醫學生是未來疫情持續化防控的重要后備力量。本研究于2021年4至5月利用問卷星對安徽省部分醫護工作者及醫學生開展了線上問卷調研,以了解后疫情時代醫護工作者及醫學生對新冠肺炎的認知、態度及行為實踐的現狀,為醫院管理及疫情防控提供參考。
研究于2021年4至5月利用問卷星“app”對安徽省5所省屬三甲醫院(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部分醫護工作者和3所醫學高校(皖南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和安徽中醫藥大學)在校大學生開展匿名線上調研。共發放問卷2 211份,刪除有效信息不完整或填寫時長<90 s的無效答卷,共收集有效問卷2 144份,有效回收率為96.97%。
通過調查問卷收集的資料有:①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居住地、學歷、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等。②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該問卷在查閱相關文獻[1,4]并咨詢呼吸科專家的基礎上自主編制,共14題,回答正確11題及以上者認為其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合格,否則為不合格。③新冠肺炎預防實踐問卷,該問卷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咨詢相關專家后自行編制[4-6],共12個條目,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賦值,得分越高表明新冠肺炎防控實踐行為能力越強。④新冠肺炎態度問卷,該量表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后進行自主設計,共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賦值法進行賦值,得分越高提示被調查者新冠肺炎的正向態度越優異。⑤電子健康素養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該量表于2006年由Norman等[3]編制,并于2013年由郭帥軍等[4]學者漢化;該量表共8個條目,分為網絡健康信息與服務的應用能力、評判能力和決策能力3個維度,且該量表的 Cronbach′α系數為0.913,KMO值為0.875,經臨床檢驗具有較高可信度[7]。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通過例數(n)和百分比(%)的方式來表示,組間對比利用χ2檢驗進行分析;定量資料通過均值±標準差的方式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安徽省醫護工作者、醫學生電子健康素養與新冠肺炎態度得分以及新冠狀肺炎預防實踐得分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144份有效問卷中男性281人(13.1%),女性1 863人(86.9%);醫護工作者1 352人(63.1%),醫學生792人(36.9%)。本次調研的群體中,學生人群的平均年齡為(20.33±3.18)歲;醫務工作者的平均年齡為(33.62±8.11)歲。見表1。
2 144名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中,對新冠肺炎總體知識的知曉合格人數為1 602人,合格率為74.72%。分析顯示,不同身份、不同學歷、不同婚姻狀況、不同自我健康狀況、是否接觸過疑似/確診患者、家人在衛生機構中工作的人數、是否接種新冠疫苗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醫護工作者、醫學生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合格率的單因素分析
以安徽省醫護工作者與醫學生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知曉是否合格作為因變量(1=合格,2=不合格),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stepwise法)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α納入=0.10,α排除=0.05)。變量賦值見表2。

表2 變量賦值情況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已接種疫苗者、接觸過疑似/確診患者、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是新冠肺炎知識合格的保護性因素;離婚、自我健康狀況一般和自我健康狀況較好是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知曉合格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醫護工作者、醫學生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認知合格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2 144名研究者對新冠肺炎認知態度的平均得分為(34.16±4.15)分。對不同人口學特征調查對象的新冠肺炎認知態度的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職業、是否接種新冠疫苗、年齡、居住地類型、婚姻狀況、自我健康狀況、是否擔心感染上新冠肺炎和家人在衛生機構中工作人數是新冠肺炎認知態度的影響因素(P<0.05)。其中男性與女性間的新冠肺炎認知態度得分基本持平,醫護工作者與醫學生的新冠肺炎認知態度得分也基本持平,健康狀況越好的人群其新冠肺炎認知態度得分也越高。見表4。
2 144名研究對象中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平均得分為(52.62±8.00)分,其中醫護工作者的平均得分為(54.66±6.47)分,醫學生的平均得分為(49.15±9.08)分。對不同人口學特征人群的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的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職業、本人及親屬是否感染新冠、是否接種新冠疫苗、年齡、居住地類型、學歷、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及家人在衛生機構中工作人數是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的影響因素(P<0.05)。其中女性的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得分高于男性,醫護工作者的得分略高于醫學生,<18歲年齡組的得分低于其他各年齡組,農村居住者的得分低于城市和城鎮居住者(P<0.05)。見表5。

表4 不同人群新冠肺炎認知態度比較

表5 不同人口學特征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比較
對2 144名醫護工作者與醫學生的調查分析顯示,樣本群體中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總體掌握度較好,但是部分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對疾病惡化的風險評估(正確率62.78%)、普通居民可以戴一般口罩以防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正確率73.27%)、對新冠感染后的臨床癥狀(正確率58.44%)、易感染人群(正確率73.51%)、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正確率68.05%)、新冠的傳染病類型和管理類別(正確率82.65%)等問題認知相對欠缺。見表6。

表6 新冠肺炎認知問題的正確率(n=2 144)
Pe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與新冠肺炎態度以及預防實踐均呈正相關(r=0.530,r=0.469,P<0.01)。
隨著時間不斷地推移,疫苗上市且疫苗產能及供應鏈穩步提高,國內疫情處于完全可防可控的狀態,但是各地零散病例時有發生,疫情防控壓力依舊巨大。對公民相關知識的普及是防疫工作中異常重要的一環,只有提高群眾對于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在傳播途徑上降低感染的風險。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分別是現在和未來衛生醫療體系里不可或缺的基石力量,也是沖鋒在抗疫一線的重要力量,因此對于此類人群相關知識的指導、培養和調研異常重要。本研究調研了2 144名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結果顯示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對于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認知合格率為74.72%,該結果比王歡等[8]的研究結果略高;這是因為王歡調研的是高中生群體,而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受過專業的醫學教育,有著扎實豐富的理論知識,因此合格率應高于非專業性群體。然而本次調研的結果顯示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的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認知合格率依舊相對較低;醫院和高校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定時考核,加強醫學生和醫護工作者的防控意識。同時本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接觸過疑似/確診患者、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是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認知合格的促進因素,這是因為接種疫苗、高學歷的群體和接觸過新冠和疑似新冠患者的人對于新冠病毒的認知程度和關注程度較高;而問卷中自評自我健康狀況一般的人、自評自我健康狀況較好、離異人群是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認知合格的危險因素。
本次研究調查的2 144名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的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得分的均值為(52.62±7.995)分,其中醫護工作者的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得分為(54.66±6.473)分,醫學生的得分為(49.15±9.083)分;這說明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處于較高水平。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新冠肺炎認知態度的得分均值為(34.16±4.151)分,說明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新冠肺炎認知態度的總體水平相對較高;這是因為在疫情發生后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各級各類基層衛生機構積極主動的組織學習相關知識并將相關考核納入績效中,并且要求各基層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按培訓規范進行實踐操作。而安徽省內各高校對于疫情防控和教育工作異常重視,各院校按時組織相關理論授課并加以考核通報,因此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的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和新冠肺炎認知態度一直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這一研究結果與劉冰等[9]、潘雪梅等[10]對醫學生和義務工作者的調研結論較為相似。其原因可能是醫學生和醫護工作者是受過醫療衛生專業且系統的教育培訓和考核的人群,因此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和新冠肺炎認知態度會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
絕大多數被調查者對新冠病毒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染性、各階段臨床常見癥狀、防護方式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較高(均90%以上);這一結果表明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在對于新冠疫情防控知識上的認知水平優異,對于相關人群的疫情宣傳教育工作成效明顯,間接為疫情的防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調查的最終結果顯示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在對于感染者病情惡化的條件上、口罩的防護效果認知上、新冠肺炎與感冒的區分上、易感人群、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的知曉上以及對新冠的疾病類型和管理標準的認知上欠缺較大,因此后期醫學院校和醫療衛生機構的相關單位應重點在這幾個方面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學習培訓與理論考核。
研究通過對電子健康素養與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的新冠肺炎態度得分以及新冠肺炎預防實踐得分進行關聯性研究分析,得出電子健康素養與新冠肺炎態度以及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均呈中等程度正相關;說明電子健康素養越高的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新冠肺炎預防實踐能力越強,新冠肺炎認知態度也越優異;這是因為電子健康素養高的患者往往能夠很好的利用線上的有關信息加以分析提煉得到有用的健康資料;電子健康素養能力越高的人,其對預防疾病相關的行為也就越積極主動[11-12]。因此各級高校、醫療衛生機構、政府職能單位以及各電視頻道應加強對于線上學習防疫相關知識的宣傳。這種網絡線上和電視插播的宣傳方式能夠積極有效地快速提升居民對防疫知識的了解與認知,同時更能避免線下宣傳所導致的人員聚集。
綜上所述,安徽省醫護工作者和醫學生對新冠肺炎的知曉、預防實踐和態度總體上處于一個良好的層次,但是在對于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知曉上依舊有待提高。作為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除了在基礎防護知識上有所了解,更應該深入地對新冠肺炎的病理生理、治療轉歸以及康復護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而相關單位的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醫護工作人員及醫學生對于感染者病情惡化的條件、口罩的防護效果認知、新冠肺炎與感冒的區分、易感人群等方面的教育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