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摘要:延遲退休政策的建立實行,能夠明顯緩解人口結構老齡化導致的社保工作難度加大的現狀。延遲退休政策具有公益性,可以在國內經濟發展、社保、企業綜合實力和就業等環節上起到明顯的助力作用,各行業領域管理組在全面執行延遲退休政策前,應當先對該項政策的社會影響性進行預想,進而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老齡化;延遲退休;影響
引言
近20年以來,國內人口結構老齡化的現象不斷凸顯,人類平均年齡的提升,老齡群體的擴大,導致社保工作的艱難性出也更大。在這樣的條件下,國內相關部門就應當以合理的對策作出緩解。從目前來看,國內人口結構老齡化的狀態,已接近于中等發達國家發展狀態,并且還呈現出持高不下的征象,相關部門人員也考慮到對退休制度進行調整。然而退休政策具有公益性和繁瑣性,退休年齡的推遲會直接影響到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在對該項政策進行執行前,應當對此作出充分預想。
1延遲退休的優勢
延遲退休,就意味著養老保險繳納期限延長。那么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凸顯,人口出生率的減少,就可能使得這種老齡化的現象進一步凸顯。社保支出工作難度提高,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的人數不斷降低,等待接受投資的人數不斷提高,而現有社保政策提倡養老金逐漸增加。想要保持這樣的狀態,就應當以社會經濟始終快速增長為前提,只有這樣才會使社保制度執行工作的穩定。經濟發展穩定性的改變,比方說,近來的新冠疫情在經濟方面的干擾,就可能使得社保相關工作更加艱難。延遲退休能夠有效改善這樣的艱難狀況。財政經濟條件的充足可助力社會有序發展。從居民的角度來說,增加社保繳納的數額,能夠在提高個人賬戶數額基礎上,能夠保證在年老時接收到更高數額的養老金,進而保證退休生活更加優越。延遲退休,能夠使大部分職工的工齡增長,能夠使職工在身心上更長時間的保有青春活力,促進其能夠在長時間的思考中,自然接受退休的轉變。
2延遲退休的社會影響
2.1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方面,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說,延遲退休能夠促進社會老人撫養比,使更多的資本作用到教育教學方面,以此優化社會人力資本,助力經濟快速發展。況且延時退休延緩了職工的工齡,也就是說年老職工相關效益得以提高,促進廣大職工加大對教育投資的重視,進而促進國內總體人力資本的強化。
另一方面,從消費和進出口角度來說,延遲退休在社會經濟階段性發展中的影響是積極的。以消費角度來說,人口老齡化會使階段性的消費數額減少,那么延遲退休能夠使這樣的狀況得以緩解。從投資角度來說,階段性的社會投資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相關部門承擔,所以不斷凸顯的人口老齡化,會使社保支出相關工作更具難度,也會給政府投資帶來負面壓力。從進出口的角度來說,退休延遲會導致青年人力資源逐漸減少,也可能導致國內勞動力成本提高,延遲退休能夠改善國內勞動力供不應求的狀態,盡管無法在源頭上得以轉變,也會得以有效明顯緩解。
2.2延遲退休對養老保險的影響
我國低齡退休和提前退休是具有負面效應的。低齡退休是造成我國養老金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在贍養率方面,退休年齡為60歲與65歲的中國老年贍養率不同。當退休年齡為65歲時,老年贍養率大約只有退休年齡僅為60歲時的2/3。第二,在自我負擔率方面,目前個人賬戶退休金的領取年限為10年,但是在人口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技術提高的背景下,退休后人們的平均生存年限將超過10年,這種狀況必然帶來個人賬戶巨大的資金缺口,這一缺口則需要社會統籌基金補充。延遲退休則會使統籌基金的壓力得以減輕。除此之外,延遲退休能夠使社保繳納人數提高,增加社保繳納年限,提高養老金數額,還可借助對養老金領取年限的縮減,達到養老金支出縮減的目的,所以就從收支兩個方面考慮,使養老金收支達到平衡狀態。
2.3延遲退休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工資和包括養老金在內的保險福利待遇構成了勞動力成本,而近年來由于養老保險費率較高,導致我國企業的負擔日益沉重,從而使企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在延遲退休政策施行的情況下,養老保險金繳納率可能明顯縮減,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相關工作壓力,助力企業更好發展,使更多專業人才進入企業工作。不僅如此,退休年齡的延遲,有著高度技能和良好職業素養的年老職工仍然在原有崗位上參與業務活動,能夠在助力企業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憑借本身豐富的工作閱歷,扶持新進人員的成長,進而減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
2.4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
從就業角度而言,延遲退休政策的實行,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起到明顯促進作用。年齡與就業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關聯性。假如是延遲退休政策未能執行,年老職工退休引發的職位空缺,也不會只是由新進年輕力量進行補位,由于很多專業技能強、工作閱歷多、體質好的年老職工,可能得到企業的反聘,適齡或低齡退休,也難以保證就業機會增加。況且年老職工低齡退休所產生的職位空缺,也不能保證契合年輕職工的客觀條件及其需求。所以,借助延遲退休政策發掘年老職工的潛能,充分利用年老職工的獨特優勢條件,體現人盡其才目的,以此促進國內生產力的加強,促進青年職工進一步重視自主創業。國內待業青年群體規模較大,所以延遲退休對國內就業不存在影響的預想不成立。如果將退休年齡確定在65歲,就可導致勞力群體成員量多出近4000萬,如此狀態就保證社會能夠承受住高度的就業壓力。延遲退休年齡,也會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除此之外,從年老職工的角度而言,該群體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果延遲退休政策得到全面執行,就自然會提高年老職工失業的風險,進而就可能導致社會發展的穩定性發生改變。
3延遲退休政策的制定
社會各方面利益的發放難以保證均衡,然而導致民眾難以認可的就是這種不均衡性太過明顯。在這樣的條件下,一些公共政策的建立執行,便從社會更加和諧的角度做出考慮。從經濟學的層面上來講,國民經濟效益是社會福利進一步優化的前提條件,廣大民眾理想經濟目標達成。資源分配的進一步均衡,便會有效促進社會福利的進一步優化。所以說,想要保證社會福利優化,就應當以加強工作快捷性和資源發放的均衡性為前提條件,國民生產力的加強,應當借助社會各方面的強大力量達成物質需求,注重生產線運行的快捷性,但是基于快捷性考慮,所開展的生產運行工作,就容易出現資源分配不均衡和窮越窮、富越富的現象,社會福利的全面優化應當借助薪資再分發的策略,改善這種不均衡的現狀,由此可知,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執行能夠為社會福利的全面優化提供先決條件。逐步優化的延遲退休政策可促進社會的進一步良好發展,促使社會發展更具和諧化,助力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結語
國內人口結構的老齡化狀態,導致社會發展處于機遇與挑戰的處境中。而延遲退休是改善這種老齡狀態的最有效措施,延遲退休政策的現實性、保障辦法也屬于社保機制探討中的主要內容。從人口老齡化社會影響性的角度上來說,延遲退休能夠保證明顯改善。然而這種政策不能作為最佳的措施,也就是說,不能僅是固守這樣的方法不思變通,應當以前瞻性的眼光,來對國內人口老齡化的狀態進行更具合理地改善。
參考文獻
[1]伊茹. 老齡化背景下延遲退休政策效果精算評估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9.
[2]劉璨. 延遲退休政策宣告對家庭儲蓄率、勞動供給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9.
[3]馮夢騏,張釋文.延遲退休政策對養老金財富數量的影響[J].經濟與管理,2020,34(0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