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第
創刊于本世紀初的《表面工程與再制造》,經歷了20年的巨大變化和變革,如今正步入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之中。
這20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各國無一幸免,中國不但克服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而且取得了快速發展。這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闊步邁進。這20年,技術發展迅猛異常,企業稍不留神,即被淘汰出局。這20年,互聯網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須臾不可離開的一部分。這20年,傳媒的形式、手段和內容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閱讀習慣、生活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這20年,各行各業既有諸多的發展機遇,也有接踵而至的嚴峻挑戰,傳媒無疑受到極大的沖擊,對紙質期刊而言更是一場無情的考驗。這20年的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世界。武漢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取得了抗疫阻擊戰的勝利。《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在疫情稍微緩和之時即出專刊,充分顯示出了雜志社同仁的果敢與堅韌。《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在變幻莫測、波瀾壯闊的20年中,守成中創新,堅持中前行,傳統與新興結合,技術與產業并重,不但沒有凋謝,而是努力拼搏,鑄成行業精品。
縱觀20年《表面工程與再制造》走過的歷程,從《表面工程資訊》試刊到表面工程與再制造領域具有較大影響的期刊,凝結了雜志社同仁的不懈努力和傾情心血。沒有雜志社團隊與采編審人員、與專家學者企業家一起,共同努力,協力同心,是不可能有此收獲的。雜志社始終堅持高品質、專業性、權威性、實用性和行業指導性的辦刊方針,不論處于何種環境,不改初心,不忘初衷,以精心打造中國表面工程與再制造行業最主流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媒體為己任。20年努力,終成正果。當然,這也與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對雜志的一貫支持離不開的。

作者與柳斌總編
20年來,《表面工程與再制造》一頭緊密聯系表面工程與再制造的專家學者和研究機構,一頭深入了解行業內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動態,把兩者連接在一起,把學界和業界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最對口的成果發布平臺、最有效的技術推廣渠道、最理想的產品展示舞臺、最實用的經驗交流園地,深受業界和學界的歡迎。這也正是雜志的生命力所在。
20年來,《表面工程與再制造》緊跟時代步伐,始終堅持一方面及時了解政策走向,宣傳行業管理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反映企業訴求、展示企業風采,從而使雜志成為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橋梁。雜志在引導行業發展方向,促進表面工程與再制造行業健康發展,服務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進入“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無疑是制造業的重要課題。《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將面臨更多的挑戰,也會有很多機遇。二十載鑄精品,“十四五”啟新程,真切期望雜志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繼續發揮團隊精神,深入做好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起好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作用,再接再厲,奮力前行,在精品的基礎上打造名品。
表面工程與再制造是節約資源、提高產品質量和耐用性、減少事故、保障裝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技術,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雜志要充分發揮資源廣、覆蓋全、影響大的有利條件,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服好務。
新技術層出不窮,表面工程與再制造領域在不斷吸納、滲入新技術中,不斷創新、提升。真切期望雜志在傳播最新技術、報道最新成果方面繼續發揮平臺、渠道、園地的作用,引領行業始終跑在建設制造強國的前列。重視工藝創新,關注技術變革,深信雜志將繼續以此為行業發展和期刊提升注入活力。工藝是制造業的靈魂,更是表面工程與再制造的生命線。新技術往往帶來產業變革,激光技術對表面工程與再制造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在新時代新征程中,雜志將繼續以工藝創新和技術變革為驅動,堅定不移駛向名品。
當今各項新技術變革中,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轉型對制造業的影響最為直接和現實。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在數字化浪潮中照理應走在前面。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是如今表面工程與再制造企業的發展之道,真切期望雜志為此做出相應的推動。也期望雜志在數字化浪潮中,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實惠實效的活動,為打造名品插上數字化翅膀。
《表面工程與再制造》走過的20年,堅守堅持,克己克難,有聲有色,可喜可賀;未來的20年,再接再厲,創新創成,揚長揚名,可期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