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志
“難能可貴的堅守與創新”,這是我對《表面工程與再制造》歷經20年仍一枝獨秀的由衷評價。
“難”在堅守,“貴”在創新!
20年來,《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堅持為行業提供資訊,替企業發布信息,給表面工程科技工作者一個新的交流空間。同時,也是國家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和指導機關的一份重要的行業參考資料。
20年前,人類進入了21世紀。該刊創刊時所面臨的已經是“信息大爆炸”時代。互聯網上信息發布的速度和數量都是紙質出版物不可比擬的。在這個時候新創辦一份資訊類專業期刊,既需要信心,也需要勇氣。這樣一份期刊能夠堅持多久?這是所有參與者都擔心的一個問題。這從創刊號上用的“試刊”二字,就可以看出當時大家的心情。當時,我作為協辦單位武漢風帆電鍍技術有限公司的代表,在第一期發表了創刊感想“不可替代的信息源——由《表面工程資訊》創刊所想到的”。以表達對創辦這份期刊獨特作用的期許。此后,互聯網的發展對紙質出版物的沖擊更加劇烈,許多期刊在這強大的沖擊下停辦關張,剩下的各類期刊也是慘淡經營,隨時都有停業的可能。正是在這種困難的局面下,《表面工程與再制造》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在不斷創新中獲得了發展。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21世紀海量的信息源于世界經濟的持續成長。特別是我國的制造業,迎來發展的新機遇。表面處理業也在這一發展趨勢下有了快速發展。與這種發展對應的信息服務也有著同樣的發展機遇。這個機遇不止是互聯網的,也是紙質出版物的。《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可以說是抓住了這個機遇的。通過不斷的創新,保持了期刊的特色,贏得了廣大讀者,為行業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表面工程再制造》能夠堅守20年并持續成長,有一個堅持不斷創新優秀的團隊,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堅持創新是刊物于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法寶,由此體現出辦刊人非常可貴的精神并彰顯其辦刊的實力。
翻閱這些年來的《表面工程與再制造》,無論是欄目設置還是版面策劃,都別具匠心。確實做到了封面提示詞所說的“專業性、權威性、指導性、實用性”。
《表面工程與再制造》雜志專注于表面工程和此后擴展的再制造領域,將專業信息和資訊擇重選優,傳達到行業,是行業喜聞樂見的。
依托擁有眾多國內著名專家和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和編委會的支持,編輯部全體采編人員本著打造精品的理念,廣納善言、勠力同心,奠定了期刊在業內的權威地位。編輯團隊對行業提供的專業服務和作出的貢獻,是可圈可點的。
雜志在堅持宣傳主旋律的思想指導下,及時將國家相關部委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和精神向行業轉達,具有鮮明的行業指導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同時,這份刊物也為指導機關和主管部門提供了重要的行業資訊,可以作為行業相關決策的參考。其權威性同樣是不言而喻的。
編輯部組織和團結了一批行業內知名的專家作為撰稿人,定期提供相關專業的科技前沿技術資訊或論文,對相關行業管理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極具借鑒和參考價值。刊物的實用性亦是顯而易見的。
僅以活用封面作特別報道的創意為例,這份刊物就很好地向行業宣傳了大量貢獻卓著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和行業領軍人物的故事,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期刊的可讀性。
此外,在辦刊成本趨高而辦刊經費困難的情況下,《表面工程與再制造》在用紙質量、大量彩圖、裝訂發行等方方面面都堅持高標準、高要求。總是將一份精美的專業期刊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在行業性專業期刊中也是不多見的。

《表面工程與再制造》所有的這些努力,在越來越艱難的紙質出版物生存環境下,在顯得難能可貴的同時,也顯得有些悲壯。因為紙質出版物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狹小,期刊還會長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編輯團隊進一步堅守和發揮創意,才能在困境中闖出一片新天地。
從整個出版業來看,確實存在紙質出版物受到網絡電子出版物廣泛沖擊的很大影響。但是,紙質出版物并不會因此而消失。相反,紙質出版物的一些重要特性仍然令其有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空間。一些世界著名的權威期刊仍然擁有特定的讀者群,這是持續在針對性讀者群中保持其權威性的結果。那種想讓所有人接受的大眾化刊物很難再生存下去。

作者與柳斌總編
作為一份有特色的專業期刊,受到讀者和作者的歡迎,保持其權威性和指導性而又有實用價值,讓人們愿意閱讀和收藏,還是有其生存和發展空間的。定位有需要的讀者,獲得主管部門的支持,并且努力為不斷涌現的創新創業企業做好廣告宣傳和深度報道,相信會在行業中受到更多的歡迎。
盡管現在許多期刊都同時在發行網刊,但是紙質出版物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如何讓其不可替代性充分地體現出來,確實還要發揮更多的創意。
作為期刊的曾經協辦者,現在又能持續在期刊發表自己專業的心得和創意,讓更多同行了解本專業的前沿信息,要感謝期刊多年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也越益深厚了我對這份期刊的感情。我愿繼續為期刊的堅守和創新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
祝愿《表面工程與再制造》伴隨著祖國現代制造業的強大進程持續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