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紅
【摘 要】目的:研究小兒靜脈輸液中行溝通護理技巧的效果。方法:數據遴選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靜脈輸液患兒,“硬幣分組法”分傳統組(傳統護理,n=36)、溝通組(溝通護理技巧,n=36),兩組護理效果比較。結果:溝通組疼痛感受、健康宣教、操作技能、輸液管理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傳統組相應指標評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溝通組輸液依從性為97.22%,高于傳統組的83.3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溝通護理技巧可提高靜脈輸液患兒的依從性、家屬滿意度,值得推崇。
【關鍵詞】溝通護理技巧;靜脈輸液;家屬滿意度;依從性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nursing skills in children’s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influence of family satisfaction
Yang Jian-hong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nursing skills in children’s intravenous infusion. Methods: 72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The "coin grouping method"was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group (traditional nursing,n=36) and communication group(Communication nursing skills,n=36).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pain feeling, health education, operation skills and infusion management in the communic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P<0.05); The infusion compli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group was 97.22%, which was higher than 83.33%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P<0.05).Conclusion: Communication nursing skills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aise.
【Key?Words】communication nursing skills; Intravenous infusion; Family satisfaction; Compliance
現階段治療兒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為靜脈輸液,也是開展兒科護理工作的基礎操作,具體是指:以大氣壓、液體靜壓原理為基點,經靜脈將大量藥物、電解質及無菌液體等輸入患兒體內,起到治療疾病效果,但輸液期間,患兒易有緊張、哭鬧及恐懼等現象,對穿刺成功率造成影響,甚至引起靜脈輸液事故、增加醫療糾紛風險,因此如何盡早提供對癥護理、成為臨床所關注熱點[1-2]。丁錦艷[3]證實,口頭宣講、患兒情緒安撫、營養補給等,雖有一定效果、但未重視個體差異性、效果有限,未獲得患兒家屬青睞認可,鑒于此,本文分析靜脈輸液患兒行對癥護理的價值,匯總。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研究,樣本采集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靜脈輸液患兒。溝通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1歲~7歲,平均年齡(3.24±1.15)歲,疾病類型:腹瀉14例,肺炎15例,其他7例;傳統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1歲~8歲,平均年齡(3.36±1.24)歲,疾病類型:腹瀉16例,肺炎14例,其他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經比較(P>0.05),可比較。患兒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自愿接受靜脈輸液;②意識清晰、無溝通障礙;③年齡范圍1歲~8歲;④有完整資料。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異常;②生命體征不穩定;③精神障礙;④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傳統組:實施傳統護理方法,給予患兒營養補給、口頭宣教、情緒安撫等。
溝通組:實施溝通護理技巧,具體為:①巧用溝通技巧:護士給予患兒靜脈輸液時,主動與患兒及家屬溝通,闡述所輸藥物、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等,提高配合度,借助眼神溝通、肢體接觸及播放輕柔音樂等,協助患兒轉移輸液注意力,減緩其輸液時的緊張情緒,也可給予患兒鼓勵、關懷及安慰等,穩定情緒,必要時輔助宣傳畫冊、動畫片等,提高其理解程度,協助患兒慢慢接受靜脈輸液,保證護理進展順利;②非語言溝通:給予患兒靜脈輸液時,借助手勢與其溝通,若語言表達不清晰,則利用手部動作增強溝通,配合微笑、撫摸及擁抱等動作,準確傳遞情感、提高護士親和力,提高信賴感、減少患兒排斥情緒;③綜合護理:給予患兒靜脈輸液前,綜合評估其靜脈血管情況,實際穿刺時,盡量選擇粗直、彈性良好的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實際穿刺時,所選溫度、光照需最佳,穿刺輸液前,徹底清理患兒穿刺部位的毛發,對輸液針頭進行查驗,觀察針頭的連貫性及順暢性,且實際輸液時,護士對穿刺深度、時間需熟練掌握,準確、穩定的進針,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若未能一次性成功穿刺,需將針頭拔出、實行二次進針,避免針頭刺進患兒皮膚后尋找血管,引起劇烈疼痛。
1.3 觀察指標
家屬滿意度:自制“滿意調查問卷”,涉及疼痛感受、健康宣教、操作技能及輸液管理,各維度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越好。
輸液依從性:科室自制“依從調查問卷”,總分100分,依從:≥85分,患兒積極配合;部分依從:60分至84分,存有哭鬧、躁動等現象,護士或家屬安慰后,上述情況緩解;未依從:<60分,穿刺時躁動[4],依從率為依從和部分依從的總例數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溝通組疼痛感受、健康宣教、操作技能、輸液管理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傳統組相應指標評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輸液依從性比較
溝通組輸液依從性為97.22%,高于傳統組的83.3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表明,靜脈輸液患兒因心智不成熟,處在陌生環境易有焦慮、恐懼等情緒[5],未能積極配合治療,實際輸液時易有躁動、哭鬧等行為,影響輸液依從性,因此盡早提供對癥護理很重要。有文獻報道,溝通護理技巧用于靜脈輸液患兒中具有可行性,分析發現:
①巧用溝通技巧可提高其與家屬對疾病的理解程度,切實了解靜脈輸液的必要性,促進輸液進展順利,必要時輔助播放音樂、肢體接觸及眼神溝通等,利于在護患間建立信賴感、依賴感,確保患兒精神狀態良好、協助轉移輸液注意,減緩其心理應激性、改善心理負擔,穩定情緒,達到預期輸液效果;②非語言溝通時,借助手部動作加強護患間的交流溝通,必要時配合擁抱、微笑等,可在護患間傳遞情感,減輕患兒對靜脈輸液的排斥情緒,利于提高輸液質量;③合理選擇血管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減少穿刺次數,避免給患兒帶來不良刺激性,且輸液前查驗輸液針頭、保證針頭的順暢性,利于達到合理穿刺的目的,效果較理想。
本研究示:①與傳統組比較,溝通組家屬滿意度更高(P<0.05),表示溝通護理技巧可獲得家屬對疼痛的理解、改善護患關系,降低醫療糾紛風險,利于促進輸液進展順利開展;②與傳統組比較,溝通組輸液依從率更高(P<0.05),說明本文與董柳菊[6]文獻相似,因此溝通護理技巧可獲得患兒及家屬配合,提高依從性,利于減少穿刺次數、減少輸液事故發生,保證輸液安全性,具實踐價值。
綜上所述,靜脈輸液患兒行溝通護理技巧可獲得家屬認可、利于在護患間建立和諧關系,提高輸液依從性,利于達到預期輸液效果,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 1 ] 庾娟,楊潔.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重癥監護室患兒留置針相關性靜脈炎發生率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7):140-142.
[2] 彭小蘭,盧丹,劉年孟.心理疏導聯合家屬配合宣教對門急診靜脈輸液患兒治療配合度及家長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12):50-54.
[3] 丁錦艷,王小萍,劉月珍.品管圈活動降低小兒靜脈輸液藥液外滲發生率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7):3979-3981.
[4] 王靜,王方,王慧.情景游戲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5):2283-2285.
[5] 王彬,莫春萍,崔雅茹,等.兒童醫療輔導模式術前訪視在學齡前患兒焦慮情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9):683-688.
[6] 董柳菊,詹燕,金彩萍.“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