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冠曉
【摘 要】目的:研究醫養結合護理模式應用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護理中所產生的影響。方法:選擇75例失能半失能患者,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37),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均強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失能半失能患者而言,應用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的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得到極大增強,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醫養結合;失能半失能;自護能力;生存質量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are model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disabled and semi-disabled patients
Lv Guanxiao Lianyung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Yilin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Hom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combined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are model used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ho have lost the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disability and semi-disabil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n=38)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n=37) by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hanges in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For disabled and semi-disabled patients,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are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in-depth study.
【Key?Words】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disability and semi-disability; self-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他們對于照護的多樣化及個性化需求逐漸增長,而這對于護理人員及相關機構專業服務能力與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將“醫”與“養”有效結合,更能滿足失能半失能患者對于醫療護理的需求[1]。基于以上表述,本文分析了新型護理理念,即醫養結合護理模式應用與失能半失能患者護理中的作用影響。
1.1 一般資料
病例年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研究主體:我院養護中心接收的失能半失能患者,病例數: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齡70歲~78歲,平均年齡(74.35±3.23)歲,分組方式:隨機數字表法分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37),兩組患者組間基礎資料無較大差異性(P>0.05)。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Barthe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99分;③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患有神經系統疾病;②溝通障礙、認知障礙。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醫養結合護理模式:①環境。打造溫馨、安靜且衛生的住院環境,保證光線充足,按時消毒通風,根據患者需求改變室內環境,如添加裝飾物、增加綠植等,增設病床擋板、手杖、扶手等用具保障患者安全,放置洗漱用品、水杯、毛巾等日常用品時需要考慮患者實際情況,保證患者取用方便,還需保證室內及患者活動區域地面無水漬、無凹坑、無凸起。②心理。善用溝通技巧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從患者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在交流中獲得患者信任與依賴,進而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用理解包容態度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安撫患者情緒,緩解不良心理,并通過聽音樂、看電視、讀書念報等方式引導患者自我調節情緒,重點向家屬介紹安撫患者情緒方法,囑咐家屬多關注、關心及愛護患者,以此增強患者心態,為患者樹立信心。③飲食。評估患者進食情況,如吞咽、咀嚼等,針對患者進食能力為其提供合適食物,缺乏進食能力者可通過胃管引入流食與水。④皮膚。針對難以自行上廁所失能半失能患者,需加強巡房,每隔2h協助患者翻身一次,對于患者排尿、排便等情況進行定時檢查詳細記錄,保持患者皮膚清潔。⑤康復訓練。依據患者失能情況制定康復目標,向患者指導并示范生活基本自理事項,如吃飯、穿衣、洗澡等,給予患者充分鼓勵與支持,引導患者循序漸進進行訓練,對患者身體機能進行評估,予以患者按摩、針灸、泡腳等手段增強患者身體機能,并引導半失能患者進行如散步、體操等康復運動,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信心。⑥社交活動。鼓勵患者與他人積極交流,適時給予贊賞,使其得到肯定與歸屬感,帶領患者及其親屬和志愿者團體參與多種形式的社會(社交)活動,如:捐贈物品,包餃子、粽子,開展座談會,節日聚餐、郊游等活動,增加患者之間的互動,增進彼此之間感情,促進社交活動能力[2]。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患者自護能力:使用ESCA測量表由患者及其家屬,對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認知度、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自護能力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打分,每項25分,共一百分,分值越高,患者自護能力越強。②患者生存質量:使用我院自擬生存質量評分由醫護人員對患者護理前后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社會功能、身體功能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打分,每項25分,共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護能力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自護能力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失能半失能患者是由于身體或精神上的損傷而導致生活或社交能力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的人群,針對此類患者,除對癥治療以外,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對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3]。
本次研究最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均強于對照組(P<0.05)。通過溫馨環境創設,能夠使患者產生溫暖如斯的感受,且各種安全防護措施也能夠大大提高患者安全性,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加強心理護理可以使患者心理狀態得到調整,患者通過自我調節、加強與他人交流能夠有效地從精神上受到鼓舞與支持,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與關心,有利于患者積極面對生活,主動融入到各種社交活動中。飲食與皮膚方面的護理能夠更加細致地滿足患者需求,使患者心理與生理上呈現愉悅的狀態,引導患者展開康復訓練,能夠使患者從小事中獲得滿足感,能夠促進患者自護能力的逐漸增強,而帶領患者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可以滿足且增強患者對社交交流、環境及心理的需求,有利于增強患者的自尊心,樹立信心。可見,老年科醫養結合型護理一改既往“一切以工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讓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不僅僅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是通過關注患者的感受、情緒及情感需求,開展人性化、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對失能半失能患者產生積極的影響[4]。
綜上所述,對于失能半失能患者而言,應用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的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得到極大增強,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 1 ] 張虹,沈軍.醫養結合機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需求及滿意度研究[J].重慶醫學,2019,48(21):3777-3780.
[2] 謝江蕓,柴東升,張秀英.醫養結合養老院對失智失能老人照護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醫學,2019,40(9):1349-1351.
[3] 陳胡英.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失能半失能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6):763-764.
[4] 郭瑩,劉春英.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