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鵬達 郭勇
【摘 要】目的:探究酶聯免疫法、化學發光法應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價值。方法:遴選時段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內60例乙型肝炎患者,納入對象均開展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分別應用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對比2種檢驗方法的檢出率。結果:乙肝病毒標志物HBeAb、HBeAg、HBcAb、HBsAb、HBgAg應用化學發光法檢出率明顯高于酶聯免疫法,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均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其中化學發光法檢出率更占優勢,準確率更高,以便于后期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化學發光法;酶聯免疫法;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in ser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He Peng-da1 Guo Yong2(corresponding Author)
1.Suide County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Shanxi Province, Yulin, 718000,China
2.Zi Zho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hanxi Province, Yulin, 71849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in ser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HBV. Were selected to reseach HBV serological testing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0 in hospital. The detection rate of Chemiluminescence an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HBV markers HBeAb, HBeAg, HBcAb, HBsAb, HBgAg by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Both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method have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al testing. Among them, the detection rate of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is more dominant and the accuracy rate is higher,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late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Words】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method; 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al test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作為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造成肝臟病變的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患者往往會出現食欲較差、容易有惡心感、上腹部難受、肝區疼痛、渾身沒有力氣的現象[1]。乙型肝炎以肝臟病變為主要表現,后期病毒在肝臟中不斷復制繁殖,損傷肝細胞。該病如未能及時治療,將會逐漸進展為肝硬化[2]。早期患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具有隱匿性,致使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故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對提高疾病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機體會產生乙肝表面抗原特異性抗體,通過對核心抗體抗原的檢驗可增強檢驗準確性[3]。本次研究以60例乙型肝炎患者為樣本對象,對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的檢驗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遴選時段自2018年1月起2020年12月為止內60例乙型肝炎患者,納入對象均開展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8歲~76歲,平均年齡(50.05±5.69)歲,病程1年~15年,平均病程(8.69±1.07)年。
納入標準:①研究組納入對象均符合乙型肝炎臨床診斷標準及指南;②未發現其他肝病;③免疫機制無異常;④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可聽寫、閱讀,對研究配合;⑤事先知情研究內容、風險,具有良好配合性;⑥研究已獲取本院相關部門審批。
排除標準:①重大精神疾病、意識不清醒者;②發現重大臟器病變;③近期使用損傷肝功藥物者;④凝血機制不正常者;⑤妊娠哺乳特殊期女性;⑥病歷資料不真實不可靠,或治療中途或隨訪失聯者。
1.2 方法
納入患者均接受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分別采取化學發光法、酶聯免疫法。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于采血前一天叮囑患者保持空腹狀態8h,次日清晨取空腹靜脈血5ml,置于真空分離膠試管中,開展離心處理(轉速3000r/min,時間10min),獲取血清后置于零下20攝氏度環境下保存。
化學發光法:使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檢驗血清樣本,嚴格根據試劑盒操作說明開展乙肝病毒定量檢測。
酶聯免疫法:應用相應乙肝檢測試劑盒,檢驗前試劑盒置于室內環境下30min,合理調節陽性、陰性、空白對照孔,在陽性和陰性對照孔加入50ul標準液,再加入特異酶50ul,然后封膜,利用振蕩器使液體充分混合,然后再置于水浴箱中,保持溫度37℃進行孵育,時間1h,清洗反應板,將底物A、B液加入其中,再次孵育時間15min,最后置入終止液。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種檢驗方法的乙肝病毒標志物檢出情況:乙肝e抗體(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g)、乙肝核心抗體(Hepatitis B e antibody,HBcAb)、乙肝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gAg)。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乙肝病毒標志物HBeAb、HBeAg、HBcAb、HBsAb、HBgAg應用化學發光法檢出率明顯高于酶聯免疫法,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肝臟作為人體重要內部器官,其參與機體去氧化、肝糖存儲、合成分泌性蛋白等過程,受到病毒感染會損害肝功能,造成病情惡化,誘發乙型肝炎[4]。乙型肝炎如未能及時治療,將持續進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慢性乙肝傳染性強,發生肝硬化、肝癌風險較高,故應給予患者準確診斷,及早開展治療,以獲取良好預后。乙肝發病后存在一定時間的潛伏期,此階段為特異性癥狀及表現,為及早發現及確診疾病從而開展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具有重要的作用[5]。
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為常用檢驗手段,其中酶聯免疫法操作便捷,在大批量樣本篩查中較為適用,且試劑價格低,但容易被污染,故出現一定概率假陽性及假陰性,在臨床應用中有一定局限性[6]。酶聯免疫法檢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且不同抗體試劑和抗原檢驗結果存在一定差異性,同時還需反復洗板,從而導致假陰性情況的發生。化學發光法敏感度高,反應速度快,在實際檢測中較為穩定,同時檢驗時使用全自動儀器,大大提高檢驗工作的自動化及標準化,可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干擾。此外,化學發光法能使電磁快速消失,以便于復合、游離抗體分離,是一種先進的檢驗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檢驗準確性,且檢測結果穩定強,檢測試劑容易保存,故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存在明顯優勢[7]。本次研究結果:乙肝病毒標志物HBeAb、HBeAg、HBcAb、HBsAb、HBgAg應用化學發光法檢出率明顯高于酶聯免疫法(P<0.05)。由此可證明,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應用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均具有一定的檢驗效果,其中化學發光法檢驗準確率更高,從而為乙肝患者篩查及診斷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
綜上,化學發光法、酶聯免疫法對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均可取得一定效果,其中化學發光法檢驗效果更加顯著,可提高乙肝標志物檢出率,為疾病后期診斷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參考,故推薦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但曉宇,王琦.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采用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的效果對比[J].健康必讀,2020(8):215.
[2] 孫雪峰,劉東碧.抗-URG4、抗-URG7、抗-URG11、抗-Sui及抗-VEGFR3在乙型肝炎相關肝細胞癌及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16(2):26-29.
[3] 楊美榮,孟冬梅,方正亞.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發原發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9,029(001):76-79.
[4] 周麗娜,林春,潘晨,等.三種無創性肝纖維化評價方法在肝功能輕微異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9,12(4):268-274.
[5] 姜啟鳳,林翠媛,曲文旎.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應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的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5):55-57.
[6] 徐建.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采用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的效果對比[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11):127-128.
[7] 劉靜,孫璀,于箭.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采用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