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娜
【摘 要】目的:對OCT在視網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87例疑似視網膜疾病的病人,行OCT篩查。以臨床診斷為金標準,分析OCT診斷確診率、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率。結果:87例疑似視網膜疾病,經專家臨床診斷確診了70例,OCT診斷確診率(77.01%)與臨床診斷結果(80.46%)無顯著差異(P>0.05);OCT對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率與臨床診斷結果無明顯差別(P>0.05)。結論:OCT在視網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明顯,準確率高,醫生可根據檢驗結果開展針對性治療,對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具有臨床價值。
【關鍵詞】OCT;視網膜疾病;臨床診斷
Application of OCT in the diagnosis of retinal diseases
Yuan Li-na
Hua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Weinan Shaanxi 71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OCT in the diagnosis of retinal diseases.Methods:87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retinal diseases were screened by OCT.Taking clin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analyze the diagnosis rate of OCT diagnosi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retinal diseases. Results:87 cases of suspected retinal diseases,70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expert clinical diagnosis, OCT diagnosis rate (77.01%) and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80.46%)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OCT det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retinal disease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OCT in the diagnosis of retinal diseases is obvious, and the accuracy rate is high. Doctors can carry out targete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which has clinical valu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retinal diseases.
【Key?Words】OCT, Retinal diseases, Clinical diagnosis
視網膜是眼球的正常結構。眼球分為兩部分: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眼球壁分為三層,其中最內層為視網膜,屬于眼底結構。視網膜上有許多重要的眼器官,如視乳頭、黃斑、視網膜血管(視網膜靜脈、視網膜動脈)等[1]。視網膜疾病有很多種,比如視乳頭炎和缺血性視乳頭病。視網膜疾病包括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血管疾病,如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動脈阻塞、視網膜周圍炎癥,以及黃斑部疾病,如黃斑前膜、黃斑孔、老年黃斑變性、中心漿液性黃褐斑、黃斑新血管生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2]。根據不同的疾病,散瞳后在裂隙燈下仔細檢查眼底疾病的類型并進行相應的治療。本研究對OCT在視網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時間2018年1月起始到2020年12月,挑選87例疑似視網膜疾病的病人,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齡36歲~72歲,平均年齡(47.84±8.03)歲,已簽同意書,符合倫理批準,所有患者已初步確定患有視網膜疾病,且排除其他嚴重的眼部疾病,精神狀態正常,可進行正常溝通。
1.2 方法
OCT:術前對患者進行視力、裂隙燈以及眼底等常規檢查,并使用進口OCT進行檢查。參數設為:掃描光870nm,掃描速度40000A.scans/s,掃描長度12mm,分辨率10um,觀察范圍15度~30度,掃描深度為2mm。
1.3 觀察指標
分析OCT診斷確診率、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OCT診斷確診率
87例疑似視網膜疾病,經專家臨床診斷確診了70例,OCT診斷確診率(77.01%)與專家臨床診斷結果(80.46%)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率
OCT對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率與臨床診斷結果無明顯差別(P>0.05),見表2。
光學相干層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光學成像方法。它可以測量背散射光的強度和相位,從而獲得生物組織的微觀結構信息[3]。OCT結合了共焦、弱相干、電光探測和掃描斷層成像。它具有實時、快速、高靈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優點,能夠進行無創快速成像,在生物組織微結構和疾病診斷方面具有重要應用[4]。OCT的分辨率為1um~15um,比傳統的超聲成像數量級高1%~2%,可以在活體內實時檢測到[5]。OCT系統體積小,制造成本低。在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OCT具有成像分辨率達到微米級、組織形態快速直觀、無樣品制備、無離子輻射等優點。基于弱相干光干涉儀的基本原理,對生物組織不同深度層次入射的弱相干光的反射或多個散射信號進行檢測,通過掃描獲得生物組織結構的截面圖像[6]。OCT在眼底疾病的診斷和病情監測中越來越重要,逐漸成為眼底疾病診斷的金標準。視網膜水腫常見于視網膜靜脈曲張、葡萄膜炎和白內障手術后[7]。病變會引起視網膜血管微循環異常,破壞血視網膜屏障,導致血管滲漏。分類:囊性水腫和彌漫性水腫常累及黃斑,視力明顯受影響。OCT表現: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囊狀變性,囊內反射信號減弱,視網膜內表面隆起,黃斑區視網膜彌漫性增厚[8]。由于視網膜水腫增厚,視網膜外層信號受到影響,IS/OS和RPE層反射信號減弱。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病因:神經上皮與視網膜色素上皮分離。癥狀:視覺扭曲是常見癥狀。OCT表現:神經上皮隆起,下層液體為液體暗區,無反射信號,液體暗區可見斑片狀中等或高反射信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眼微循環失調。視網膜長時間缺血缺氧會導致老年黃斑變性,即通過OCT檢查可以看到黃斑區水腫或老年黃斑變性,從而臨床上可以診斷視網膜脫離[9-10]。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之間如果出現視網膜脫離,OCT檢查結果顯示可見黑洞。因此OCT在視網膜疾病鑒別診斷中起到重要作用。此次研究結果顯示,87例疑似視網膜疾病,經專家臨床診斷確診了70例,OCT診斷確診率(77.01%)與臨床診斷結果(80.46%)無顯著差異(P>0.05);OCT對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率與臨床診斷結果無明顯差別(P>0.05)。
綜上所述,OCT在視網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明顯,準確率高,醫生可根據檢驗結果開展針對性治療,對不同視網膜疾病檢出具有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封東來,魏東,李芳,等.HRF,OCT早期檢查及RBP4檢測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空軍醫學雜志,2019,35(4):347-349.
[2] 衛莉.黃斑厚度OCT測量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8(7):279.
[3] 李艷,葉舒,羅雪英,等.眼底血管熒光造影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在糖尿病性黃斑水腫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廣西醫學,2020,42(5):30-32.
[4] 王霄娜,彭曉燕.光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在遺傳性視網膜脈絡膜變性疾病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9,35(1):86-90.
[5] 劉寶怡,楊大衛,吳喬偉,等.光相干斷層掃描及血管成像在糖尿病黃斑水腫診療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中華眼底病雜志,2020,36(1):65-69.
[6] 吳彩云,杜婉麗,張瑜.EDI-OCT評估妊娠高血壓疾病眼底病變中視網膜和脈絡膜厚度的改變[J].國際眼科雜志,2018,18(5):926-929.
[7] 武靜.OCT聯合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6):2061-2061.
[8] 劉景祥,姜玉瑩,陳麗麗,等.FFA聯合黃斑OCT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診斷及評價療效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8):1287-1288.
[9] 杜瑞斌.OCT技術檢測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的厚度變化在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意義[J].河北醫藥,2017,39(18),2845-2847.
[10] 金尚麗,曾錦,陳智慧,等.頻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測量視盤參數及視網膜厚度在早期青光眼診斷中的作用[J].眼科新進展,2018,38(5):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