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莉
說到潰瘍性結腸炎,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該病在臨床上還是比較多見的,過去使用單一的治療方式來應對潰瘍性結腸炎起到的效果并不優秀,而目前臨床上推廣使用的中西醫結合的方式的治療效果顯著,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潰瘍性結腸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
一、潰瘍性結腸炎簡介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臨床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目前其病因還未完全明確,可以將其認作結腸和直腸的非特異性炎癥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癥狀就是腹瀉,且便中常含血、膿血或粘液血,伴隨癥狀包括里急后重、左下腹部或下腹部腹痛等,患者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輕重而有所變化,另外該病常常反復,所以病程較長。目前我們認為,該病和免疫遺產的聯系較大,也和遺傳、感染、自身免疫以及精神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聯系,該病多發于二十到四十歲的人群,也可在老年人或兒童中出現。該病會對患者全身的多個系統造成影響,引發病變,例如皮膚病變、眼病、骨關節病變、肝膽疾病、口腔潰瘍、血管病變等,病情較為嚴重時,患者還會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癥,甚至引發直結腸癌變、中毒性巨結腸、腸大出血等病,對生命的造成威脅。
二、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系結合治療方案
1、西醫治療
(1)活動期的治療手段
在對病人做好病情評估之后,再為其選擇治療方式,一般評估的主要目的為觀察患者的病情活動性的嚴重程度以及病變的范圍,在治療過程當中,要根據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以及對藥物的耐受情況,隨時對用藥方案進行調整。
①輕度:主要治療藥物為氨基水楊酸制劑(包含各種類型不一的5-ASA制劑與傳統SASP制劑);若氨基水楊酸治療效果不明顯,或是患者病變累及范圍較廣,則可讓其口服全身作用糖皮質激素。
②中度:主要治療藥物仍舊為氨基水楊酸制劑,若兩到四周內使用該類試劑未取得明顯療效,尤其是病變范圍較廣的情況下,要考慮改用糖皮質激素;若激素無效或依賴,則可以使用硫嘌呤類藥物(包含6-巰基嘌呤以及硫唑嘌呤);當上述藥物都無效或是患者不耐受時,可以考慮使用IFX治療。
③重度:一般來說對于重度患者都會使用以下治療方式:補液治療,盡量維持其體內的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補鉀,若患者血紅蛋白低、便血次數多,可以考慮輸注紅細胞,病情嚴重時一般需要禁食,可為患者進行胃腸外營養供給;不要讓患者使用抗膽堿能藥物、止瀉劑、阿片制劑極易NSAIDs等藥物,以免出現結腸擴張的癥狀,為其進行糞便培養,警惕其腸道細菌感染;若患者中毒癥狀顯著,則可以為其靜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2)其它治療方式
①益生菌或益生素治療:若患者菌群失調可用該法,另外該法也可以于活動期UC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②白細胞洗脫治療:重度UC患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該治療方式。
③新型生物制劑療法:例如對于頑固性UC以及重度UC患者,可以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加以治療,但在用藥之前一定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格的評估,使各種感染以及潛在的活動性結核得以排除,在用藥的過程中也要嚴密監測,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3)緩解期的維持治療
該治療主要針對于除了極少復發且復發時輕度以及輕度初發的、病情容易控制之外的患者,治療期間所用藥物應該根據患者的誘導緩解時的用藥情況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除了激素之外),一般來說,氨基水楊酸的治療應該維持三到五年甚至更長,而IFX維持治療以及硫嘌呤類藥物的治療維持時間目前并無共識,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
(4)外科手術治療
若患者出現穿孔、大出血、高度疑似癌變以及癌變等情況,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2、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精髓在于辨證施治,下面是關于該病的可參考的中醫療法:
(1)辨證論治:利用具有益氣健脾,助運化濕之功效的芍藥湯為主方,治大腸濕熱證;利用具有化濕清熱,行血調氣之功效的參苓白術散為主方,治脾虛濕蘊證;利用具有補虛溫中,化濕清熱之功效的烏梅丸為主方,治寒熱錯雜證;利用具有理氣疏肝,和中健脾之功效的痛瀉要方+四逆散為主方,治肝郁脾虛證;利用具有補腎健脾,化濕溫陽之功效的理中湯+四神丸為主方,治脾腎陽虛證;利用具有清腸滋陰,寧絡養血之功效的駐車丸為主方,治陰血虧虛證。
(2)隨癥加減:對于腹痛嚴重的患者,加用延胡索、徐長卿;對于大便膿血較多的患者,加用槐角、敗醬草;對于有發熱癥狀的患者,加用葛根、金銀花;對于畏寒怕冷的患者,加用炮姜、干姜;對于里急后重的患者,加用炒枳殼、檳榔;對于久瀉不止的患者,加用石榴皮、赤石脂、訶子;對于久瀉氣陷的患者,加用柴胡、炙升麻;對于便夾膿血、排便困難的患者,加用火麻仁、制大黃;對于大便白凍黏液多的患者,加用薏苡仁、蒼術。
(3)中成藥應用:對于脾虛濕蘊證,可以使用參苓白術丸;對于腎虛證,可以使用四神片;對于脾虛證,可以使用補脾益腸丸;對于大腸濕熱證,可以使用香連丸;對于脾虛肝郁證,可以使用烏梅丸;對于脾腎陽虛證或脾虛證,可以使用固本益腸片。
(4)其它療法:①若患者處于左半結腸潰結活動期,可以使用中藥灌腸的手段加以治療,常用于此法的中藥包括:有止血涼血及化瘀活血之功效的仙鶴草、丹參、蒲黃、地榆、參三七、槐花、血竭、云南白藥和側柏葉等;有生肌斂瘡之功效的白及、兒茶、訶子、爐甘石、赤石脂和枯礬等;有解毒清熱之功效的黃連、青黛、魚腥草、白頭翁、黃柏、秦皮、苦參、敗醬草、白蘞和金銀花等……
②若患者處于直乙結腸、直腸潰結緩解期或活動期,可以使用栓劑加以治療,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有斂瘡澀腸、化濕清熱、止血化瘀等功效的野菊花栓、清腸栓等。
③若患者以腹痛為主要表現,可使用以川楝子、小茴香制成的熱奄包;若患者以腹脹為主要表現,可使用以公丁香、萊菔子制成的熱奄包;若患者以腹瀉為主要表現,可使用以智仁、芡實制成的熱奄包。
④可為患者使用針灸療法,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天樞、上巨虛、脾俞、足三里、氣海、陰陵泉、大腸俞、關元、肺俞、太沖、神闕、豐隆。
以上就是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西醫治療方式的介紹,在具體的臨床治療中,我們建議為患者采取規范、持續并具有個體化特征的治療方式,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要將對癥治療與病因治療互相結合起來,要將腸道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互相結合起來,要將中醫藥治療與西醫藥治療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加快患者康復的腳步,減少疾病復發的幾率,提高患者的療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