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茹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的原因與表現,提出相應的防治和護理措施。方法:對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小嬰兒科收治的營養不良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與臨床表現,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與護理方法。結果: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營養攝入不足、飲食習慣不良、消化吸收不好等,找出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的原因并進行對癥防治與護理,是改善嬰幼兒營養狀況的有效手段。結論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在查明原因的基礎上做好相關的防治措施及護理可有效改善嬰幼兒的營養狀況,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
關鍵詞:嬰幼兒營養不良;防治;護理
1 引言
嬰幼兒營養不良是由于營養攝入或吸收不足而導致能量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營養不良常導致體重減輕、生長抑制、肌肉萎縮等。這主要發生在三歲以下的嬰兒身上。這可能對嬰兒和幼兒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在這種情況下,嬰幼兒的家長應提高警惕,如發現體重減輕等癥狀,應及時就醫,科學診斷嬰幼兒具體情況。也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兒童有哪些臨床表現,如何預防和護理?本工作對我院收治的營養不良兒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2 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通過對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小嬰兒科收治的營養不良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引起嬰幼兒營養不良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如下幾種:
2.1營養攝入不足
兒童早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當他們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對兒童和幼兒的生長發育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生長抑制。 例如,營養不足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當造成的。 母乳不足以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而父母卻沒有及時補充其他富含蛋白質的替代食品:沒有根據嬰兒的生長發育需要及時補充食品,輔食添加不當等。
2.2飲食習慣不良
良好的飲食是寶寶能夠吸收足夠營養成長的重要保證。 然而,如今很多家庭對孩子過于寬容,導致自己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按照自己的意愿,導致不良的飲食習慣,只吃一些食物和紙巾,特別是一些孩子喜歡吃零食,零食和零食。 但他們很少吃快餐和正常的晚餐,這會導致營養不良。一些年幼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是否按時吃早餐沒有足夠的重視,因為他們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甚至讓孩子養成像你這樣不規律的飲食習慣。
2.3消化吸收不好
同時,嬰兒必須具有良好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對營養物質才能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有些孩子腸胃功能較差或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如:持續性腹瀉和過敏性腸炎會引起一些營養吸收障礙,導致營養不良。
2.4營養需要量增加
在疾病的恢復期或是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均有可能因為對營養的需要量增加而造成營養不良。
2.5 嬰幼兒先天性不足
如雙胞胎、多胞胎、早產以及一些先天性疾病,均會導致嬰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
3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臨床表現
根據嬰幼兒營養不良的輕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臨床表現:
3.1I度營養不良
該類嬰幼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體重減輕15-25%,脂肪層變薄,肌肉不夠結實等。
3.2 Ⅱ度營養不良
體重減輕在25-40%的嬰幼兒可以被認定為Ⅱ度營養不良,其除了體重減輕癥狀之外,還會有以下臨床表現:身長低于正常嬰幼兒、脂肪層消失、皮膚蒼白失去彈性、肌張力低下、站立困難、哭聲無力、運動功能遲緩等。
3.3 Ⅲ度營養不良
該類營養不良患兒已經屬于相當嚴重的情況,他們的體重下降會超過40%,同時身長低于正常嬰幼兒,另外還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脂肪層消失、皮膚失去彈性、老人貌、生命體征低若等。
3 嬰幼兒營養不良防治措施
3.1 合理喂養
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是寶寶吸收足夠營養的保證。為保證母乳質量,強烈建議嬰兒: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時養成良好的作息生活習慣;當母乳分泌不足或母乳喂養不足時,護士要科學、合理地指導喂養,確保嬰幼兒獲得充足的營養攝入。此外,家庭要養成合理均衡的飲食習慣,食品加工方式要適合嬰幼兒,保證每日正常三餐。此外,我們還需要改變日偏食和嬰兒喜歡吃零食的習慣,讓嬰兒的飲食以晚餐為主。
3.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兒童正處于發育和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對預防營養不良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此,家長應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條件,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參加戶外活動,以增進健康,促進新陳代謝。陽光照射有利于改善營養吸收。同時,他們還必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3.3 定期復查
在做好以上防治措施的基礎上,應囑患兒家屬定期帶患兒進行復査,以了解嬰幼兒的營養不良改善情況,并得到科學合理的指導。
4 家庭指導和護理
對嬰幼兒家長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并教給其家庭護理方法,對于預防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狀況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家庭護理指導:
4.1 加強育兒知識宣教
有些嬰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是由于家長對育兒知識較缺乏,從而導致對嬰幼兒的照顧不當造成的。對此,對于前來就醫的嬰幼兒家長,護理人員應向其傳授一些相關的育兒知識,從而使嬰幼兒在家庭中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照顧。
4.2 針對營養不足原因進行護理
對于發生營養不良的嬰幼兒,護理人員應耐心詳細地為患兒家長講解患兒發生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如喂養方式不合理、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受一些疾病的影響等等,并針對相應的原因為其制定合理的家庭護理計劃。
4.3 加強感染類疾病的護理
對于由感染類疾病導致的營養不良,應積極對此類疾病進行治療,如存在反復感染的情況,可以對患兒應用一些調節免疫力類的藥物以達到抗感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靈芝 李敏. 婦產科新生嬰兒營養不良的護理措施[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24):2.
[2] 吳美華. 兒童營養不良的觀察及護理[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3(12):3.
[3] 刁均艷, 張芳.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防治與護理[J]. 保健文匯, 2020(10):2.
[4] 黃愛琴, 康育蘭, 鄭啟安. 嬰幼兒營養不良護理[J]. 中國當代醫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