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公保


摘要:目的:探究在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施治期間應用藏醫放血療法的價值及影響。方法:本項研究起始于2020年11月,終止于2021年11月,針對該時間節點內于我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眾多患者中挑選60例展開對比分析。取得研究對象及家屬配合后,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研究對象劃入到兩個試驗小組中,其中以常規療法施治的30例患者所在小組為對照組,以藏醫放血療法施治的30例患者所在小組為觀察組。研究內容是對兩種施治方案綜合療效的統計和對比。結果:采用藏醫放血療法施治的觀察組成員關節癥狀評分明顯較對照組常規療法施治更低,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常規療法施治更高,相關指標的組間對比存在差異性(t=5.287、14.836、6.969、6.179,x2=5.192,P均<0.05)。結論:在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施治期間,采用藏醫放血療法相較常規療法效果更佳,更易改善患者關節癥狀,促進患者康復速度,值得在臨床實踐中積極引用。
關鍵詞:藏醫治療;放血療法;痛風性關節炎;療效;WOMAC評分
痛風性關節炎是風濕免疫科等相關科室收治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屬于痛風患者的伴隨癥狀,在藏醫學中被稱為“直乃”、“叱乃病”等,因各藏區發音有異所得。藏醫認為該病癥的出現與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或運動過度等因素有關,導致患者機體“隆查”紊亂或凝滯,進而使得阻塞脈道、代謝紊亂所致,因此藏醫對該病癥的治療以“消腫止痛”、“祛瘀通血”為主。為進一步驗證藏醫療法在痛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60例,針對常規療法與藏醫放血療法展開對比分析,并作出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項研究起始于2020年11月,終止于2021年11月,針對該時間節點內于我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眾多患者中挑選60例展開對比分析。取得研究對象及家屬配合后,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研究對象劃入到兩個試驗小組中。對照組中納入30例,男女占比率分別為60.00%(18例)、40.00%(12例),年齡不低于21歲、不高于63歲,取均值(43.54±2.36)歲;對照組納入剩余30例,男女占比率分別為53.33%(16例)、46.67%(14例),年齡不低于23歲、不高于62歲,取均值(43.66±2.41)歲。經統計學軟件處理后可知兩組患者基礎信息對比結果無差異性(P>0.05)。本項研究送審我院倫理委員會,且已得到批準。
納入標準:(1)與藏醫關于痛風性關節炎相關診斷標準一致者;(2)對本項研究內容知情,仍愿意積極配合者(正式研究前已簽訂協議書)。
排除標準:(1)對本項研究涉及治療藥物、方法有禁忌或過敏反應者;(2)伴有其他嚴重器質性或血液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療法,即予以吲哚美辛(75mg)+芬必得(0.4g),每天于三餐后服用。
觀察組施以放血療法,即協助患者取坐位,觀察其關節疼痛部位狀態,常規消毒后采用5號注射針頭點刺浮絡,使其血液流出。注意,在對相對粗一些的靜脈血管實施點刺時,將血管壁刺破,但是不要刺穿,要讓血液自然流出,待血液顏色從紫色轉為鮮紅為宜。每周進行1次,其他治療方式同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對兩種施治方案綜合療效進行統計和對比。(1)采用臨床通用WOMAC評分指數對兩組患者的關節癥狀實施評估,評估事項包括關節功能(分值在0-15分之間)、關節僵硬(分值在0-3之間)、關節疼痛程度(分值在0-10分之間),評估總分值最低0分、最高28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關節癥狀越差。(2)依據患者關節癥狀改善情況對評估治療效果,即:施治后WOMAC評分較施治前改善幅度超過70%,則評定結果為“顯效”;施治后WOMAC評分較施治前改善幅度不高于70%,但超過30%,則評定結果為“有效”;施治后未達上述任一指標,或者病情有加重趨勢,則評定結果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1-無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項研究中的對比數據資料相對較多,可劃分為計量(如WOMAC評分等)、計數(如治療總有效率等)兩種,可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態體現前者、采用百分率(%)的形態體現后者,由t值驗證前者、x2值驗證后者。本項研究所有涉及對比數據資料均經SPSS 23.0軟件軟件處理,以P值是否低于0.05作為評估數據資料之間對比差異有無統計學的標準,低于則有,反之無。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施治后的WOMAC評分對比
見下表1:采用藏醫放血療法施治的觀察組成員關節癥狀評分明顯較對照組常規療法施治更低,組間對比存在差異性(P<0.05)。
2.2 兩組患者施治后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見下表2:采用藏醫放血療法施治的觀察組成員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常規療法施治更高,組間對比存在差異性(P<0.05)。
3.討論
藏醫是一種古老的醫術,放血療法至今已有千余年,是藏醫五大外治療法之一。從藏醫角度剖析痛風性關節炎,其發病主要與飲食、運動、外界刺激等因素有關,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會導致“隆查”紊亂或凝滯,由此引發脈道阻塞、血氣受阻等問題,關節疼痛等癥狀隨之而來。在此基礎上,藏醫對該病癥的治療遵循“祛瘀通血”的原則,認為可通過放血改善脈道阻塞的問題,促使血氣通暢,各癥狀也會隨之得到改善。
本項研究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采用藏醫放血療法施治的觀察組成員關節癥狀評分明顯較對照組常規療法施治更低,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常規療法施治更高,相關指標的組間對比存在差異性(P均<0.05)。究其原因,放血療法可將關節炎病灶處的瘀血、黃水排出,以此達到止痛、消腫的治療目的,是痛風性關節炎的治標之法。
綜合得出,采用藏醫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可提高療效、改善關節癥狀,進而提升患者康復速度,應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桑杰加.藏醫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有效性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37).69,72.
[2]田雅姣,王衛強.局部刺絡放血治療痛風性關節炎2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12).1517-1518.
[3]梁興森,吳鋒昌,譚永振,等.放血聯合針刺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9,(2).149-153.
[4]賴春,余永州.刺血療法聯合針刺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60-161.
[5]鄭冬全.針刺拔罐放血療法與中藥外敷序貫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4).23-24.
[6]多杰角巴.藏醫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75).204-204.
[7]邱芳暉,張洪柱.刺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效果及對血清代謝產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2).135-139,封3.
[8]葉青,孫上明,張志惠,等.三棱針刺血對慢性痛風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9).142-144.
[9]賴春,曾憲妮,張濤.刺血加溫針灸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6,(12).115-116.
[10]張昌全,陽澤春.刺血聯合溫針灸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