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杰 張華

摘要:目的:觀察布地奈德聯合孟魯斯特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150例,隨機分分為對照A組,對照B組和觀察C組,A組口服孟魯斯特治療,B組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C組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合口服孟魯斯特治療,比較三組治療前的咳嗽積分、外周血嗜酸細胞計數(EOS)及FeNO..結果:三組治療后咳嗽積分、外周血嗜酸性細胞計數(EOS)及FeNO較治療前均有所下降,且3組治療后的癥狀評分、嗜酸細胞計數及FeNO,觀察組低于單藥治療組。結論:布地奈德聯合孟魯斯特治療CVA的療效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布地奈德;咳嗽變異性哮喘;呼出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細胞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咳嗽為主要或唯一癥狀的特殊類型的哮喘。常發生在夜間和凌晨,多為刺激性的干咳,持續時間超過 8 周,在中國占慢性咳嗽的34%[1],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孟魯司特鈉是新型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布地奈德屬于第二代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以有效緩解平滑肌痙攣,減輕氣道炎癥,控制氣道高反應性。本研究對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50例CVA患者分別采用孟魯司特鈉、布地奈德及二者聯合治療的方案,并對比分析臨床效果,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成人CVA150例,其中男70,女80。患者及家屬簽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化數字表分成A、B、C組各50人。三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2020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有關于CVA的診斷標準:不明原因咳嗽8周以上,夜間顯著;支氣管舒張試驗標準陽性;排除標準:年齡小于10歲;肝腎功能異常;其他慢性咳嗽疾病;藥物過敏;急性感染者。
1.3方法 所有病例在治療前常規測定血常規、肺功能及FeNO。確診后給予A組: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 2mg bid。 B組:口服 孟魯司特鈉 10mg qd。C組: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 2mg bid 同時 孟魯司特鈉10mdg qd 。治療2周后復查血常規及FeNO。
1.4觀察指標
根據咳嗽癥狀積分進行評分。標準【3】日間咳嗽癥狀積分:無咳嗽為0分;偶有咳嗽1分;頻繁咳嗽輕度影響活動2分,頻繁劇烈咳嗽,嚴重影響生活3分;夜間評分:無咳嗽為0分;偶有咳嗽或入睡時短暫咳嗽,不影響睡眠1分;咳嗽輕度影響睡眠2分;頻繁劇烈咳嗽,嚴重影響睡眠3分。另外還包括外周血嗜酸細胞計數及FeNO值。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各組數據用計量資料 x ± s 表示;同一指標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各組間同一指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EOS及FeNO值較同組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后C組低于A組和B組,A組低于B組,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下表。患者治療期間未出現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3 討論
CVA 是由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慢性氣道特異性炎癥性疾病,以持續 氣道高反應性為特點,嚴重者有可能在幾年內演變為典型哮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4]。所以早期診斷與治療對CVA的預后至關重要[5]。CVA發病機制復雜,白三烯是哮喘發生發展的關節介質之一,嗜酸性細胞是哮喘氣道炎癥反應的關鍵效應細胞。近年來呼出一氧化氮作為一種無創、簡單、重復性高的炎癥標志物廣泛用于臨床,在CVA的診斷及治療中有重大意義[6],FeNO作為實驗室指標,其水平高低與患者病情發展、預后具有密切聯系[7].
孟魯司特及布地奈德可以有效的減輕CVA的癥狀。布地奈德屬于第二代非鹵化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與氣道受體結合而產生強大的抗炎作用,對嗜酸粒細胞、巨噬細胞等炎癥細胞及細胞因子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從而降低氣道高反應性[8]。孟魯司特系新型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抑制支氣管痙攣以及嗜酸性粒細胞,有效阻止半胱氨酸白三烯和受體結合,抑制其生物學特性,從而減輕炎癥,緩解平滑肌痙攣,改善氣道高反應性[9],減輕咳嗽癥狀。本研究結果表明孟魯司特鈉及布地奈德均可以有效減輕咳嗽變異哮喘癥狀,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細胞計數及FeNO水平,且降低氣道炎癥水平。單藥治療對比,布地奈德組癥狀積分、外周血嗜酸性細胞計數及FeNO水平低于孟魯司特鈉組,而布地奈德與孟魯司特聯合后,其效果明顯優于單藥治療組。綜上所述,臨床應用布地奈德聯合孟魯司特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可明顯降低嗜酸細胞計數及FeNO,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忠英.孟魯斯特鈉片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77-78.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2020,43(12):1023-1048.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J].2016,39(5):32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