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忠 耿澤振 阮洪澤

摘要:目的:對肩袖損傷患者采取體外沖擊波聯合功能鍛煉的治療方法,并探討該治療方法的效果與具體價值。方法:設置實驗開始時間為2019年6月~2021年11月。設置實驗觀察對象為我院收治的50名肩袖損傷患者,并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甲組與乙組,兩組人數均等(25人)。甲組為對照組,患者接受體外沖擊波治療;乙組為觀察組,患者接受體外沖擊波聯合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法(NJF)治療。觀察與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乙組肩袖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整體優于甲組,組間具有較大差異(p<0.05)。結論:給予肩袖損傷患者體外沖擊波NJF手法治療,有利于緩解患者疼痛水平,改善其生活質量,應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肩袖損傷患者;體外沖擊波;功能鍛煉
相關數據指出,當患者患有肩袖損傷時常常會伴有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關節無力、運動受限等癥狀,對其日常生活與活動帶來了較大影響與阻礙[1]。因此如何有效治療肩袖損傷,緩解患者疼痛狀態,提升其生活水平已成為人們關心與關注的重點[2]。肩袖損傷患者多接受功能鍛煉治療,但該治療方法效果較差,患者滿意度較低。體外沖擊波療法為近年來興起的治療方法,已逐漸應用于肩袖損傷治療中,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3]。針對以上特性,醫護人員提出了全新的治療方法,即體外沖擊波聯NJF手法治療,但針對該治療方法的資料與記錄較少,難以提供臨床查閱。為此本文選取了50名肩袖損傷患者,給予其不同的治療方法,并觀察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與院方多次商討后,研究起止日期定為2019年6月~2021年11月,設置研究對象為50名肩袖損傷患者,并將其按照1:1的比例進行分組(甲組與乙組)。甲組患者信息如下:男、女人數比為23:17,患者年齡區間為50~77歲,均值(63.50±2.38)歲,平均患病時間為(11.50±1.45)個月。患者患病類型如下:18人診斷為左肩損傷,22人診斷為右肩損傷;乙組患者信息如下:男、女人數比為16:24,患者年齡區間為50~78歲,均值(64.00±2.42)歲,平均患病時間為(11.00±1.51)個月。患者患病類型如下:23人診斷為左肩損傷,17人診斷為右肩損傷,比對兩組數據可知,組間數據差異較小(p>0.05)。
參研標準:①實驗嚴格按照倫理規范與要求開展,同時取得了本院與倫理委員會的實驗授權。②參研患者均已成年,且年齡范圍為50~78歲,患者并無精神類疾病或認知障礙。
排除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缺失,不能提供臨床參考與查閱。②患者身體素質較差,且有重大疾病史、如患有白血病、心臟病或腎衰竭等,對本組實驗不耐受。
實驗終止標準:①患者依從性與配合度較差,不利于后續實驗的進行,并對后續實驗的開展帶來了一定阻礙。②患者自愿退出本實驗,并簽署了退出實驗申請書。
1.2方法
甲組:給予甲組患者沖擊波治療,具體流程如下:
①令患者仰臥在治療床上,在其后背處加墊枕頭,使其肩關節保持懸空。
②設置儀器參數為0.08mJ/mm2,2000次,并將儀器頻率調為8Hz。
③待成功調節儀器參數后,對患者進行體外沖擊波治療。
乙組:在甲組基礎上,對乙組實施NJF手法治療,具體流程如下:
①治療中按關節、運動面等運動部位與形式分為骨運動時關節面運動、相反牽拉關節運動、連鎖運動3部分,且每部分包含被動、主動和抗阻運動。
②肩關節的運動包含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關節和第二肩關節運動。
③醫護人員每日定時對患者進行肩關節恢復與功能鍛煉,如指導與幫助患者實現肩關節內旋、外旋、內外伸展等。醫護人員在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性鍛煉時應注意動作輕柔,鍛煉時間維持在20min以上。
④結合NJF手法治療,根據患者癥狀及體征,選擇性應用肩胛骨模式和肩關節模式。治療頻率為每周3次,3~5周為一療程。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并對所得數據進行比較與計算,若最終所得結果小于0.05,則表明組間差異較大,研究具有可信度。
1.4統計學分析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數資料(%)率;t值比對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2.結果
2.1對比每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乙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整體高于甲組,數據差異較大(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討論
肩袖損傷是指患者因多種原因引發其肩袖機構受損的疾病,導致患者患有肩袖損傷的原因較多,為自身因素與外界不良影響聯合作用而成,常見的病因有運動過度、外部創傷、供血不足、肩袖蛻變等[4]。通過比對近年患病人數與患病率可知,我國每年患有肩袖損傷的人數逐漸增多,且患者多為老年群體[5]。經本文研究可知,相比功能鍛煉,給予肩袖損傷患者體外沖擊波聯合功能鍛煉治療的效果更優,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預后效果,具體表現如下:乙組患者的生活水平與最終得分顯著高于甲組,組間具有較大差異(P<0.05)。
綜上所述,給予肩袖損傷患者體外沖擊波聯合NJF手法治療,可提升其生活質量,有利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預后效果顯著,應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史勁飛,孫登群,時豪. 體外沖擊波聯合功能鍛煉對肩袖損傷的作用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4):2496,2544.
[2]蘇祥正,李眾利,李冀,等. 體外沖擊波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肩袖損傷的療效分析[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8,39(5):408-410.
[3]麻蔡軍,吳李秀,朱慧梅,等. 經穴推拿療法聯合針刺條口穴及體外沖擊波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研究[J]. 中國中醫藥科技,2021,28(4):525-529.
[4]朱偉偉,陳偉,周敬杰,等. 電磁式體外沖擊波治療肩袖退行性變關節鏡修補術后肩關節功能障礙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1,42(4):390-394.
[5]羅賢哲,孫建良,張洪海,等. 體外沖擊波聯合氟比諾芬凝膠貼膏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21,37(7):75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