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林
摘要:電力網線損率是綜合性經濟指標,標準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水平及管理水平決定電力網結構與管理質量,在分析線損及制定線損管理措施上具有現實意義。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爆發式增長,電力系統在我國市場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其中線損管理及降損措施作為供電企業工作考核的重要標準,亦是保障電力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因子。據此,本文以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及降損展開研究,旨在為我國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及制定降損措施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降損措施
引言
導致10KV配電網線損的原因多種多樣,除線路損失以外,還有很多的管理問題。許多公司缺乏線損管理和降損措施的體系,在總體規劃上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造成電力供應與中心空間距離較大。由于線路長度太大,線路損耗增大,在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大多采用繞線、近電、遠電等方式,導致電力線的供電變化較大,導致線損問題時有發生。
1 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重要措施
1.1 強化線損管理力度
1.1.1線損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我國企業都以通過對技術人員思想認識的正確認識,引導人員加強線損管理的重要性,能有效地加強對線路的管理,既能從根本上減少線路損耗的發生,又為以后的降損措施制定創造有利條件。其中線損精細化管理作為目前電力線損管理的重要措施,電力企業也依托線損精細化管理提高線損管理力度。通過GPRS無線通信系統及遠程抄表系統建立與健全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系統,對相關線損信息及時精益化分析,同時將線損管理中靜態統計模式轉化為動態統計模式,通過統計、分析、運算及命令提高統計精確度,為實現線損精細化管理奠定良好條件。同時,結合遠程抄表系統及數據互聯,通過理論分析計劃、對比規律、遠程超級作為評估基數,進一步優化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
1.1.2 完善系統統計量管理
目前我國10KV配電網管理中電能表的選擇不易,互感器選擇不當問題較為常見。選擇計量裝置的等級應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并滿足當前電力網絡等級狀況。計量裝置連接方式應綜合10KV配電網實際情況,對計量點用途、電流流向、連接電網性質及用戶務工補償等情況進行分析,確保電能計量裝置連接嚴格按照安全供電標準。但從目前來看,我國在10KV配電網計量裝置等級、計量連接方式等選擇上存在諸多問題,繼而導致電網線損程度不斷增長。為此,應進一步健全與優化管理制度,引進智能電表的同時,完善系統統計量管理,同時分配專業人員負責監督電量變化及計量工作。
1.2加強線損監測力度
1.2.1 完善線損監測技術
依托電能量守恒原理,線路出口的供電量與受電點的電力之和要保持平衡,以此降低線損發生率。如發生用戶竊電、計量故障的現象,線損的電量就會上升,而竊電、計量故障用電戶的用電量就會下降。根據這一理論,我可以發現線損電力、線損率以及出口供電量、用戶用電的整體數據上,線損會有明顯的上升現象,且竊電、計量故障用戶的受電數據就會下降。因此,我們分析可以得出,如監測界面中,如用電量下降,可以認為用戶存在竊電行為以及計量故障[3]。
在建立和完善電網監控系統的過程中,要根據公司的發展狀況,根據公司制訂的法規和規章,對電網的分布、業務活動進行分析,從平臺、功能和支持層面,促進電網的線損在線監測得到完善。首先,在線損支持系統的建設中,相關部門要以測量終端為基礎,對信息采集終端、通信傳輸等進行改造,并通過SG186網絡營銷平臺的搭建,為10KV配電網線損在線監測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從根本上強化線損監測有效性,以此為后續降損管理提供必要數據。其次,從系統、數據管理等方面進行劃分和完善,以加強電力線損管理的客觀要求,確保電力企業線損管理的科學性。最后,在監測技術層面,從計算統計、分析監測以及實時分析、數據分析、對比分析等方面著手,強化用電量計算、線損統計,并針對線損情況的發生提供有力的數據參考等技術。
1.2.2加強實時監控
10KV配電網電力線損監控技術的關鍵是對線路故障進行數據采集、提示和數據分析,基于此,工作人員針對線路損耗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繼而為后續降損管理提供數據支撐,以此創建嚴格、系統化的電力線損監控系統,實現實時監控的目標。據此,要把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電力系統中,加強數據采集、統計分析、降損策略、協調處置等多種監控技術環節,以此而達到強化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的目的。在實際監控中,可以按照線路損耗數據的收集過程,對其進行精細的處理。傳統的電能計量采用的是手工抄表,由于抄表時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因此,在實際運行中,經常會發生用電數據錯抄、漏抄的現象,導致抄表電量與統計電量存在差異化。為此,電力企業要加強對電力設備的檢測,必須加強對電力設備的監控,并通過引進新的數據收集技術,改善目前的10KV配電網線損監測體系中的缺陷,加強對電力設備的監控。該措施能夠實現對用電量的實時監控,并將其納入到電網的全過程,從而為今后的供電業務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還能有效規避配電網線損幾率,做到防患于未然。與此同時,采用變電所的抄表終端,對輸電線路的輸配電線路進行實時的采集,并在負載管理終端的基礎上,對各線路所受到的電力進行遠程測量。
2 10KV配電網降損措施
2.1用電設備隨機補償
采用隨機方式對10 kV電力系統進行無功損耗,其中,變壓器損耗約占電力消耗量的30%,而對低壓電力系統的損耗約為65%。采用隨機補償可以在提高電壓品質和降低電壓損耗的同時,降低線路損耗。此外,要考慮到電力系統的供電和電力系統的故障問題,在電力系統中,無功補償十分重要,一般的電力系統都沒有安裝電壓補償系統,所以電力系統的電網損耗很大。根據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采用配電網的無功補償方法,在桿塔上安裝電容器,實現無功補償,由于受控制費用和維修、管理等因素的制約,故不能設定過多的補償點,采用簡易的方法,避免采用群控投切,采用保險絲、避雷器,實現過電流過電壓保護。
2.2改造線路及優化電力系統配置
現階段,配電網絡不合理情況時有發生,因而進行合理的改造尤為重要,該過程中,不僅要保證電網的電流和電壓的正常監測,還要加強線路的監測和監控,保證線路的正常運行。為降低10 kV配電網絡損耗,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對線路進行改造。針對較大的老化問題,應進行適當的更換,以減小電阻,減小線路的工作損失,從而達到節能目的。②對電力系統的配置進行優化。由于電力系統的負載日益增加,以及電力系統的輻射半徑越來越大,導致輸電線路的繞道問題越來越普遍,網絡容量的缺乏導致線損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通過優化配網、強化負荷預報、在用電負荷最多的地區設立供電站,并通過合理的供電半徑來降低輸電的損失。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以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及降損研究為討論方向。首先對我國10KV配電網電力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繼而提出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的若干建議。通過進一步加強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力度及完善10KV配電網電網線損監測技術,進一步保障我國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科學性。綜合目前10KV配電網電力線損情況,提出10KV配電網降損措施,旨在進一步加強我國10KV配電網線損管理及降損措施。
參考文獻:
[1]趙偉. 電力線損管理與在線監測技術[J]. 電子樂園, 2021(4):1.
[2]馮文斌, 劉慶鑫, 那明暉. 電力系統中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分析[J]. 電力系統裝備, 2021(3):2.
[3]曹慶峰, 耿安坤, 朱厚燚. 供電企業線損管理現狀與分析[J].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2021(20):2.
[4]渠璟. 加強線損監測及線損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 電子樂園, 2021(6):1.
[5]孫愛功. 供電企業電網線損管理和降損措施分析[J]. 裝備維修技術, 2021(12):1.
[6]魏濤. 降低電力系統線損的技術及對策研究[J]. 裝備維修技術, 20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