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過程中,人類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信息的成本越來越低,能夠接觸到的信息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學必然要承擔起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接收與理解能力,通過個性化的解讀方式,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與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個性化解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 引言
經過小學階段的基礎語文知識與語文素養的培養,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更加傾向于對學生更高層次的人格修養的塑造與人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更深層次地理解并感悟相應的語文內涵,使學生樹立起更加高尚的品德與品味。使學生在對語文知識的探索過程中,發現、感受語文科目蘊含的魅力與樂趣,同時培養起部分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興趣。通過個性化的解讀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和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緩解長久以來在高考的影響下形成的應試化、套路化的語文教學模式,建立起更加個性化、素質化、能力化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突破課本、教室以及試卷的限制,推動語文教學領域的快速發展。
二、 初中語文閱讀個性化解讀教學中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教學閱讀內容單一
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階段中,學生只有六本語文課本作為閱讀素材,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也是圍繞著這六本課本展開,無論教師如何拓展語文教學內容,采取怎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都受到課本的嚴重束縛,單一的語文教學閱讀內容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的編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逐漸擺脫應試化、套路化的束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舊受到中考、高考的強烈影響,在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側重于對學生解決試卷問題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在包括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語文語言交際能力等基礎語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花費在六本課本和幾張試卷上,而得到的收益是與學生的三年青春的價值不成比例的,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受到來自高考的影響較小,高考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壓力較小,學生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時間去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和基礎能力,去創造更加豐富、更加充實的初中學習生活,使學生在將來走出學校,步入社會后,具有更加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滯后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社會的具體情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本卻無法及時、準確地反映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變化,學生本身就被束縛在校園和教室中,缺少與社會進行密切接觸、參與社會實踐和體驗生活的機會,課本就成了學生感受社會發展變化、了解社會現象和實踐、體驗生活的主要渠道,而現有的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材在內容上更新換代的效率不高,在保留大部分古文和經典文章的同時,不能及時地增加現當代的優秀文章,整個初中語文教材缺少時代性。大量的文言文以及眾多的20世紀經典文章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和語文基礎能力也是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現代初中學生更加豐富、更加全面的知識需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除此之外,對于已有的文言文和20世紀的散文內容,教師在教學中的方法與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一些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嚴重地依賴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現成的教學教材,雖然對其中的重難點字詞、經典段落與內容進行了深刻而全面的講解與分析,對時代背景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但是缺少與現代思想的結合,缺少站在現代視角上對事件整體以及傳統思想的解讀,學生在經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后,并不能獲得具有現實意義和現實作用的思想與技能。因此,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使用新式的思維與視角對傳統思想進行解讀,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技能與思想。同時,在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現在的社會發展水平的情況下對語文閱讀教材解讀,能夠降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難度,正確把握事物之中的辯證關系。因此,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及時對語文閱讀教材內容和語文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進行更新。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單一
在中考與高考的影響下,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還是有較大程度的功利性,在語文閱讀形式上的設置也很單一,單一的課本教學將學生完全的限制在課堂中,并且長期采用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甚至使學生產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抗拒和反感,這是急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解決的關鍵問題,要不斷地創新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抵制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在更加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語文知識與技能,充分發揮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采取個性化解讀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與水平,使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有趣。
三、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解讀方法的應用
長期以來,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都是以拔高學生的基礎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為主要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文字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到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與思想,使學生能夠高效的吸收并轉化文字信息、需要信息的內容,使外界的信息成為自身文化素養的一部分,為自身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提供更加豐富的養分,能夠使用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參與比較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完成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
(一)個性化解讀習慣的培養
學生的閱讀行為與解讀行為在沒有上學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受到課堂模式和教材內容的影響,學生逐漸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解讀方法與解讀方式,使學生無法充分地感受到語文閱讀的樂趣與魅力。因此,學生個性化解讀習慣的培養,要從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個性化解讀的興趣開始,允許、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在大量的個性化閱讀和解讀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在學生具備的基礎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建立起更加高效、更加合適的個性化解讀方式,最終使學生養成個性化閱讀、個性化解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和水平。
除此之外,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具有許多不同的層次,而教師則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具體狀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將學生的個性化喜好偏向引導到對課本閱讀內容的個性化解讀中去,推動學生的全面提高。并且想要在保持學生個性化閱讀與個性化解讀的興趣的同時,提高個性化解讀的效果,就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符合學生喜好,能夠滿足學生閱讀興趣的閱讀素材,在保證學生對課本知識與內容充分掌握的情況下,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鞏固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二)個性化解讀方式的學習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求培養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要使學生切實了解正確的個性化解讀方式,這就要求在對語文閱讀內容進行擴展的同時,語文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日常的閱讀教學活動中,逐漸掌握個性化的解讀方式。首先,在閱讀內容上,學生要打破課本、試卷以及教室的束縛,學生要建立起更加廣泛的閱讀面,通過大量的有益讀物的閱讀,逐漸探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要把視野由校園內拓展到整個社會上,使學生能夠通過社會實踐和生活體驗感受到語文無處不在的特性,在逐漸豐富起來的語文文化素養中,提升自己的語文基礎能力,最終形成更適合自己的個性化解讀方式。
在具體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學習新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采用更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和日益豐富的社會文化引進到課堂中,充分發揮多媒體、電影、電視劇、音頻等資源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建立起綜合語文知識與現代科技手段的現代化語文課堂,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
(三)提高學生個性化解讀的能力
個性化解讀是站在獨特的立場上完成對閱讀材料意義與情感的深層次探究,在日常的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利用個性化解讀能夠大幅度的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魅力,增強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真正地實現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新型人才的目標,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豐富、實用性更強的人才儲備。
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個性化的解讀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快速地理解社會各個層次的發展與變化,使學生在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后,能夠更深層次、更加深刻地了解社會現象,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參與一系列的社會實踐,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不斷發展、飛速變化的現代社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更加豐富、更加頻繁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提高自身感受、思考事物的能力,并在不斷迸發的思想啟迪中,享受審美的樂趣,使學生逐漸培養起更獨立的閱讀能力,形成優秀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文藝鑒賞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與教育。
四、 結語
為學生培養起個性化解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能力,能夠大幅度提高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使學生逐漸培養起良好的個性和健康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個性化解讀活動,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與理念、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等一系列的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薇.倡導個性化閱讀 引導多元理解[J].名作欣賞,2015(12):162-163.
[2]丁維剛.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4(20):147.
[3]鄧德勝.高中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1(10):92-93.
作者簡介:
吳霞,江蘇省啟東市,啟東市惠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