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超 譚中明
摘 要: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要積極發展,必須要加強同世界的聯系。從現階段的分析來看,中國加強與世界聯系的一個重要方式是進出口貿易。一方面,通過進出口貿易,中國可以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可以看清自身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這對于自我改進與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世界市場廣闊,資源豐富,立足于世界市場進口需要的資源,并出口優勢產品,可以實現中國發展實踐中的取長補短。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進口,壯大進口,就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戰略內涵、經濟效益和路徑選擇進行分析,以期為實踐提供幫助與指導。
關鍵詞:中國;進口;戰略內涵;經濟效應;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F75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1-0146-03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這符合我國目前的發展實際,也符合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所以做好相關分析與討論現實價值顯著。從目前我國的發展來看,雖然我國是工業體系較完備的國家,但是部分高精尖產品,我國的技術有限還無法生產,比如高質量的芯片等。還有就是一些工農業生產原料,我國雖然也有,但是供給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需要依靠進口。比如大豆,我國需要依靠進口來維持本國的需要。總的來講,擴大進口既可以說是我國發展的主動選擇,也可以說是我國為了滿足自身需要的被迫選擇,但是無論是何種選擇,其對于我國自身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需要積極擴大進口,同時需要強調進口的高質量發展。
一、進口貿易:分工演進下的新內涵及效益
進口貿易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實踐中有重要的影響,其戰略內涵在分工演進的大環境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所以基于分工演進的發展對進口貿易的內涵以及效益做分析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1.傳統分工條件下進口的內涵和效益。分析研究傳統分工條件下進口的內涵和效益對于充分的認知進口貿易有顯著的意義。從現實分析來看,最終產品是傳統國際分工的界限,在此條件下,進口貿易的內涵主要指的是:一國(地區)從他國(地區)購買商品或服務的行為[1]。具體而言,從經濟活動的具體環節來看,進口貿易本質上屬于交換環節,是連接產品生產國(地區)和產品消費國(地區)的流通過程。這種過程的最終作用是實現互通有無或者是優勢互補。基于互通有無的目的開展進口貿易,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可以獲取因為地區封閉或者是生產力有限而不能獲取的產品或者是勞務。就優勢互補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在于提升福利水平。美國是中國產品的重要進口國,我國的一些日用品是美國的重要進口產品。美國之所以從我國進口產品,主要是因為我國進口的產品,其價格相比于美國本土生產要更加便宜,所以說從我國進口日用品,于美國消費者而言是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2]。總的來講,在傳統的分工條件下,進口貿易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經濟活動,該活動對于進口國的消費者來講,主要的功能合作是福利提升。至于進口貿易對進口國的經濟或者是生產影響,目前學界的認知存在著分歧。
2.要素分工條件下進口的內涵和效益。在20世紀80年代后,國際分工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此種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產品的價值鏈被分解。即在同一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會按照不同生產環節或者是過程的要素密集度進行生產布置,從而使各個生產環節達到最優。以汽車生產為例,發動機零部件制造被布局在了世界范圍內的不同國家,以此實現了產品最優和經濟最優。另一方面,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性日益增強。目前在總結的資料現實生產要素中,流動性在不斷增強的主要是資本以及技術等要素[3]。總體來講,國際分工的明顯變化使得生產實踐中的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在分工變化的情況下,以產品為邊界的分工模式正在為以要素為邊界的分工模式所取代。學術界對新產生的以要素為邊界的分工模式進行了統一的定義,即“要素分工”。在要素分工條件下,進口貿易的性質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所以其對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影響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口貿易的本質內涵和作用融入了全球生產分工體系,所以進口貿易成為全球網絡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至此,進口貿易不再是過去簡單的互通有無或者是優勢互補的生產或者消費。
二、擴大進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機制
擴大進口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有突出的作用,因此在擴大進口實踐中,需要強調其高質量。就目前的研究來看,進口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基本機制的推動,因此明確主要機制,分析機制的現實作用效果顯著。
1.要素分工制度性話語權保障機制。目前,進口貿易所處的背景為要素分工大背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強調高質量的進口擴大,需要強調話語權保障機制[4]。從目前的分析來看,國際競爭在日漸加劇,各個國家的競爭不僅表現在文化、政治、經濟、可以等方面,還表現在競爭話語權等方面。舉個簡單的例子,高鐵技術是我國的核心技術之一,在世界范圍內,擁有高鐵技術的國家不止中國一個,但是在眾多的國際高鐵競爭中,中國卻成了最大贏家,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高鐵技術確實非常先進,另一方面是在高鐵技術競爭中,中國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在擴大進口中,話語權保障機制對進口實踐的影響是顯著的,如果沒有絕對的話語權,進口的困難程度會極大地提升。
2.中間進口下的短板產業補齊機制。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分析,所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實際上就是產業的高級化。在要素加工大背景下,產業發展迎來的新機遇。就我國的發展來看,可以積極地利用進口中間品的方式實現我國產業短板的“補齊”,這對于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重要的價值。就我國目前的具體發展來看,關鍵零部件、核心基礎材料等方是我國的顯著短板[5]。就此問題的具體解決來看,需要充分的利用全球要素分工的大環境實現對短板產業的補齊作用機制,即積極的推動進口擴大,實現核心技術以及零部件對我國產業的發展約束。當然,我國要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可能一味地依靠進口,尤其是高端產業方面,依靠進口對我國的產業安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需要在自身研究發展的大背景下積極地利用產業補齊機制實現自我實力的增強。
三、擴大進口: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具有突出的占有率意義,也有比較顯著的經濟效益,所以在現階段的發展實踐中,中國需要主動的擴大進口。當然,進口的主動擴大需要以我國的戰略發展為基本目標,因此在擴大進口的過程中需要強調質量。基于此,對擴大進口的高質量路徑做分析與選擇,這可以為實踐提供幫助與指導。
1.改善進口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就中國進口的高質量實現路徑而言,改善進口貿易自由便利化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從現實分析來看,國際貿易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政治因素、社會形勢等,所以要想實現高質量的進口擴大,必須要積極地進行貿易條件的改善,從而使貿易更加的自由和便利。就我國目前的進口貿易條件改善來看,主要的措施有兩項:首先,積極的推進自貿區的建設。近年來,我國積極地推進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并就東南亞自貿區的建設進行努力,主要的目的是改善與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貿易便捷條件。從工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日本、韓國有較多的相關科技產品供應我國,而東南亞各國有著豐富的工業資源等可以供給我國工業化發展。所以,積極地做好自貿區的建設推進,改善雙邊或者是多邊貿易關系,我國進口的阻力會顯著減小,進口便捷性和自由化程度會顯著提升。其次,積極地推進“一帶一路”發展。“一帶一路”是我國近年來的重要發展舉措,其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加大與周邊國家的互惠互利關系,從而實現進口以及出口的便捷。從現實分析來看,東亞、東南亞等國,我國通過自貿區建設可以改善進口條件,但是亞洲西部等國家,受時空距離以及大國因素影響,自貿區建設實施困難。通過“一帶一路”的實施,我國將與西亞、歐洲以及非洲等國家進行利益共同體建設。這樣,利益內部各國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我國在進口方面的阻力會顯著減小,進口的規模以及覆蓋范圍等會明顯的加大。簡言之,通過自貿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我國的進口貿易條件會明顯改善,進口質量會有顯著提升。
2.搭建有助于進口發展的各種平臺。就高質量的進口實現路徑來看,搭建有助于進口發展的各種平臺也是有積極效果的。我國自改革開放發展至今已有40多年,在這40多年間,中國在進出口貿易發展方面最為寶貴和成功的經驗之一是進行了各種有利于貿易發展的載體和平臺建設。在實體運轉空間方面,我國組建了出口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些空間區域的組建使得我國與國外的交流、接觸日漸頻繁。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要主動擴大進口,需要借鑒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成功經驗,實現各種平臺的積極搭建,從而實現對進口促進平臺的培育。以信息技術交流和信息服務為例,為了擴大進口,可以積極地進行信息服務平臺的搭建,并利用該平臺對進口企業提出邀請,組織、舉辦各種類型的進口博覽會,比如行業性的進口博覽會等。通過這樣的平臺搭建,我國接觸和了解的外國企業會越來越多,進口的范圍和內容會持續增長。
3.制定發揮擴大進口支持性的政策。在進口高質量發展中,政策的支持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制定并完善相關的政策,從而使進口的工作實施有更完整的政策保障。就政策的設計和制定來看,一方面,需要通過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不斷地消除貿易壁壘,實現貿易的自由化和便捷化;另一方面,需要給予進口貿易中的微觀經濟主體一些必要的政策支持。就具體的政策支持來看,主要強調兩個方面,即財稅政策和金融財政。基于這兩個方面制定和擴大進口有關的政策,實現政策支持的穩定性和長效性,這樣,進口擴大的現實效果會更加的突出。以事關民生的日用消費品進口為例,政策的支持應該將重點放在降低日用消費品的關稅方面,比如降低產品的消費稅等,這樣可以實現需求的擴大。在需求擴大的基礎上,相應的進口規模等會有顯著的提升。從目前的分析來看,全球化分工日益明確,所以在融入全球要素分工體系的基礎上,在進口產品的政策支持方面,需要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產品進口,并強調對此類產品的進口支持。當然,在不同的時間段,國內和國際形勢發展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所以為了基于進口企業更多的支持,需要從財稅政策支持和金融政策支持方面進行考慮,尤其是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此類進口的信貸支持力度,以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部分關鍵零部件的進口。總的來講,政策是進口擴大中必須要強調的內容,所以做好相關分析與討論意義顯著。
綜上所述,進口對我國的現代化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對于維持我國的國際形象,發揮國際影響力也有突出的價值,所以在發展實踐中積極的強調進口,并不斷地推進進口擴大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進口擴大有積極的戰略意義,其內涵和效益也非常顯著,所以要強調高質量的進口發展。在高質量進口發展中,需要有制度保障,更需要有科學的路徑,所以對我國高質量進口發展中的制度以及路徑進行分析與討論,這可以為實踐工作的具體實施提供參考,這對于現實工作推進意義顯著。
參考文獻:
[1]? 向洪金,鄺艷湘,徐振宇.全球視角下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行業層面福利效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4):120-138.
[2]? 戴翔.主動擴大進口: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機制及實現路徑[J].宏觀質量研究,2019,(1):60-71.
[3]? 莊芮,楊超,常遠.中國進口貿易70年變遷與未來發展路徑思考[J].國際貿易,2019,(4).
[4]? 黃玖立,高超.中國為什么要主動擴大進口[J].人民論壇,2019,(22):80-81.
[5]? 李董林.“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FTA合作伙伴選擇與經濟效應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