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 杜吟滔



[摘?要]?受新冠疫情的沖擊,當前美國社會正面臨日益嚴重的社會內部危機。從西方資本主義體系以及全球化進程中所固有的矛盾來分析,可以發現,資本全球流動的趨利性及其所帶來的產業空心化與產能下降,貨幣資本化所導致的過度金融化和財富分配不公,以及資本主義框架下催生的白人“精英至上”文化價值觀念和種族偏見,才是導致美國社會矛盾激化、國民情緒走向失控邊緣的深層誘因。馬克思、恩格斯曾經通過對資本主義發展及其本質的分析,揭示了全球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規律。雖然當今世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資本主義矛盾的本質卻不會改變,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亦不會改變。
[關鍵詞]?新冠疫情;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社會矛盾
[中圖分類號]?F83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4917(2021)01-0117-08
隨著新冠肺炎的全球性蔓延,作為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疫情爆發地之一。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國累積確診的新冠病例已超過2000萬,累積死亡病例超過35.1萬,均居世界之首。與此同時,美國經濟也在疫情沖擊下呈現嚴重衰退之勢,據美國商務部2020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降幅達到31.7%,創下美國進行該項統計以來的最大跌幅。[1]盡管該項數據在2020年第三季度有所提振,但美國國民收入卻接連在2020年10月和11月下降了0.6%和1.1%,表明美國經濟的再度下行正逐步醞釀。[2]加之2020年5月份以來美國各洲解綁“居家令”等防疫措施,強行啟動復工復產,造成美國疫情的強勢反彈,已導致至少25個洲暫停或放緩經濟重啟計劃,使民眾對經濟形勢表現出悲觀情緒。[3]除了疫情,美國黑人弗洛伊德遭遇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事件和黑人雅各布·布萊克遭受警察槍擊重傷事件,引發了美國100多個城市爆發反種族歧視抗議示威運動,抗議人員與聯邦軍警發生激烈沖突,使美國社會面臨日益嚴峻的社會安全隱患。新冠疫情的不斷蔓延、經濟的嚴重衰退和黑人反歧視運動的全國性爆發,無疑是導致當前美國社會情緒逐漸失控的“導火索”。然而,從資本主導下的當今全球化發展進程視角來分析,美國社會問題凸顯絕非醞釀在疫情當下,而是早已暗藏于深受全球化二重性影響的社會深層矛盾之中。如資本全球流動及其所帶來的產業空心化與產能下降;貨幣資本化的“創富假象”及其所導致的過度金融化與財富分配失衡;資本主義“利己”框架下的“精英至上”觀念及其所暗含的種族歧視等,日益加劇了美國嚴重的社會內部矛盾。
一、資本全球流動的逐利性及其所導致的“產業空心化”與產能“瓶頸”
新冠疫情作為一場全球范圍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的醫療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其中醫療物資的短缺問題就不斷困擾著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的疫情防控。從美國近90%的市長宣布醫療物資告急,到歐洲多國接連發生“截胡”他國醫療物資訂單,再到2020年7月美國各州搶空瑞德西韋(一種抗病毒特效藥)未來三個月庫存,招致了歐洲多國抨擊和世界衛生組織的介入,暴露了西方發達國家醫療產能不足、嚴重依賴外部進口的弊端。然而,產能下降并非僅僅局限于疫情當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而是一種伴隨全球化進程,在資本全球范圍逐利性流動過程中滲透到全球產業多領域的結構性矛盾。
(一)資本跨國流動視域下的產業空心化與產能下降
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全部歷史的基礎。[4]43經濟全球化則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及世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但是在資本主義框架下,經濟全球化雖然實現了生產資料在全球范圍的配置,使生產力的優化發展成為可能,但生產力的提升同時還依賴于資本的跨國流動。而資本的趨利性,又導致其不斷追尋具有更高利潤和更低生產成本的價值洼地。這就誘發了西方跨國公司將中低端制造業向成本更低廉的亞非拉國家轉移的產業空心化趨勢,造成了西方發達國家國內產能放緩,GDP增幅逐年下滑(見圖1),產業體系日漸單一,工業及制造業規模日益萎縮,工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百分比逐年下降的結構性矛盾(見圖2)。而疫情下歐美國家普遍出現的醫療物資短缺,正是產業空心化矛盾凸顯的一個縮影。
(二)產業空心化與勞動力市場脆弱性凸顯
產業空心化不僅導致發達國家制造業外流和生產力不斷下降,同時,伴隨產業外遷,與產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需求也逐漸萎靡,其后果是國內工業人口縮減,各產業勞動力配比失衡,勞動力市場脆弱性凸顯(表現為勞動力市場波動性增強),國民收入和消費需求日益不足,致使社會生產力因缺乏消費刺激而陷入增長瓶頸。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20年數據所示,自2005年以來,美英法德四國及G7組織成員國在工業人口占比上就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其中,美國工業人口占比從2005年的19.81%下降至17.69%;G7組織國家則整體上從23.72%下降至20.66%。[7]在失業率方面,以2008年金融危機及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沖擊為拐點,無論是美國還是G7組織國家整體,2020年失業率漲幅都明顯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見圖3)。這表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的風險承受力正伴隨產業空心化進程而被進一步削弱。
(三)產業空心化與國民就業質量下滑
除了生產力下降和勞動力市場脆弱性凸顯,產業空心化還進一步導致了國民就業質量的下滑。以美國為例,雖然自特朗普執政以來,在其本土主義和美國優先執政理念驅動下,一直通過吸引海外制造業回流來拉動國內就業和重振經濟,表現為美國自2008年以來失業率的逐年下降(見圖3)。但是,衡量就業的標準不僅僅體現在就業的數量,同樣也體現在就業的質量方面。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見圖4),自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非全職類就業占全部勞動人口的比重不僅在歐美主要經濟體中始終居于高位,而且呈現出一種迂回上升的態勢。相較于美國,臨時性就業人口占比的上漲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則表現得更為明顯。換言之,2008年后,這些國家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大多是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更低、裁員風險更高的臨時性崗位。這也是為什么在新冠疫情沖擊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在失業率增幅上會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的原因(見圖3)。
新冠疫情的爆發,不僅給美國帶來了嚴重公共醫療衛生危機和經濟動蕩,同時疫情所帶來的日益失控的社會情緒再度揭開了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困擾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歷史舊傷,導致全美爆發了規模空前的黑人反歧視運動,進一步加深了美國社會的“內部裂痕”。如果說對黑人暴力執法的不滿,對聯邦政府通過 “以暴制暴”方式壓制民權運動的憤怒是當前美國國內騷亂愈演愈烈的直接誘因,那么自新航道開辟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以來,資本在全球充滿血腥的掠奪性擴張,以及充滿民族壓迫的全球殖民史,則為種族矛盾的產生和激化提供了歷史的溫床。這也促使美國社會內部形成了以盎格魯-撒克遜白人利益至上的,全面滲透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層面的資本主義利己框架。可以說,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白人對北美大陸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種的殘酷鎮壓和掠奪史。盡管在南北戰爭及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推動下,1964年《民權法案》的頒布實施,使美國在法律上實現了種族平等,然而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和歧視仍然影響著美國社會,大多數少數族裔依然處于美國社會的中下層。因此,如果從資本全球擴張以及美國社會制度的形成來分析,當前美國種族主義的激化就絕不能僅僅歸咎于新冠疫情沖擊,而是需要去探尋那些以資本全球擴張為源頭,深受全球化影響,長期醞釀于精英至上的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框架中的社會深層矛盾。
(一)社會財富分配不公致使各階層矛盾不斷積蓄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美國白人精英階層的資本優勢滲透到了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金融等各個領域,使跨國公司等利益集團能夠通過權力尋租對美國政府及社會各層面施加影響,不斷掠奪白人中下層和少數族裔的利益,壓縮其經濟自由。此外,美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最大消費品市場,使美國精英階層能夠通過對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體系的主導,在全球范圍進行資本擴張并獲取巨額財富,進一步給美國社會內部帶來國內產業外流和過度金融化的矛盾,誘發更加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導致美國國內黑人等少數族裔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同時白人中產階層也逐漸淪為中等收入陷阱的犧牲品,推動美國國內各種族間矛盾逐漸走向激化。根據美聯儲2020年6月公布的美國家庭財富分配數據顯示,美國財富前10%的家庭的財富占全美所有家庭財富的比重已從1995年的61.53%上升到了2019年的69.67%。2020年二季度,受疫情影響,該占比雖略有下滑,但仍達到69%,而低收入的50%家庭擁有的財富規模卻僅占美國家庭總財富的1.9%。[14]事實上,美國國內的貧富分化已多年超過0.4的基尼系數警戒線,其嚴重程度遠超英、法、德、意等發達經濟體,居發達國家之首。
除了總體上的財富分配不公,美國各族裔的收入分配上的不公也成為激化種族間矛盾的另一個重要誘因。一方面,非洲裔黑人與白人的收入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自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非洲裔黑人收入相較于白人收入的占比,又下降了近2.6%。[15]而有關貧困線以下人口統計方面,美國黑人(22.5%)遭受貧困的比率則是白人(10.9%)的2倍之多。[16]可以說,美國白人精英至上社會框架下財富分配的失衡,是美國種族偏見形成的經濟之源,不僅使黑人由于長期得不到平等的經濟保障而對白人不滿,而且美國白人的中下層也由于自身財富的不斷萎縮,從而產生普遍的落差感和不滿情緒。同時,有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亞裔群體一向勤奮刻苦且聰穎,于是亞裔收入與美國白人收入的比值從2000年的104.24%上升到2019年的124.23%[15],這也使得美國白人收入與亞裔收入的落差逐漸拉大,引發白人中下層和其他少數族裔的仇恨。
(二)資本至上的制度框架制約少數族裔政治地位
在以精英資本壟斷社會資源所形成的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框架下,對于處在資本弱勢地位的美國黑人等少數族裔,其政治生活也長期受到制約和挑戰。一方面是對少數族裔參政權的限制,如在選舉上,2012年美國部分州及地方公然違背《選舉權法案》,通過對選區“分而治之”來弱化黑人的選舉權,遭到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指控。2013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撤銷《選舉權法案》中關于在對選舉程序進行任何修改前必須先獲得美國司法部許可的規定,引發一些地方對少數族裔選民的資格進行限制。[17]在對少數族裔政治參與的限制上,美國眾議院黑人議員比例在2019年雖略有提升,達到了11.9%,但依然低于黑人人口在美國人口中的占比,而參議院黑人代表的比例更低至3%。[18]此外,少數族裔擔任公職人員的規模與其人口也不成比例,即使是在少數族裔占多數的地區,白人主導立法、行政、司法的情況也屢見不鮮。[17]另一方面,少數族裔在司法領域也長期遭受歧視,警察槍殺和殘暴虐待非洲裔案件時有發生。2020年6月7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將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警察執法方面數據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美國警察槍殺嫌犯數量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其中黑人遭受暴力執法的概率是白人的4倍,黑人男性遭警察干預致死的可能性也比白人男性高出近3倍。[19]《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指出非洲裔成年人被監禁的概率是白人成年人的5.9倍。[20]根據《世界監獄簡報》的數據,美國監獄總人口為220萬人,這比華盛頓特區、波士頓以及邁阿密的人口總和還要多。黑人雖然只占了美國總人口的1/8,但卻占了美國監獄人口的1/3。[19]除了在參政和司法上遭受不平等對待,美國少數族裔還不得不面對由美國以尊重少數族裔、女性、不同信仰者為核心的政治正確觀念所誘發的歧視。因為觀念上的矯枉過正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中下層白人開始認為自己在政治正確話語體系下,遭受了逆向不公正對待,為了應對日益嚴苛的政治正確社會道德觀念的束縛和捍衛自身權益,越來越多的白人轉向支持白人至上的民粹主義。[21]
(三)全球移民浪潮沖擊美國白人至上的文化傳統
在社會及文化方面,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移民國家,美國正處在隨全球化進程而越發活躍的移民浪潮沖擊之中,據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MO)發布的《2020世界移民報告》,2019年全球移民規模已達到2.72億,移民在全球人口的占比從20世紀70年代的2.3%,上升到3.5%。其中,美國擁有移民達到歷史新高的5 100萬,遠超世界其他國家,是全球最大的移民輸入國。[22]伴隨移民的大量涌入和少數族裔的高出生率,美國非西班牙裔白人的人口占比已從2010年的63.7%,逐年下滑至2018年的60.2%。[23]美國聯邦統計局作出預測,到2044年,美國白人就將失去原有主體地位。[22]社會人口構架的根本性轉變,帶來的是白人對美國社會黑人化和拉丁化趨勢的普遍焦慮,促使越來越多的白人逐步倒向更為保守的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路線以尋求安全感。
此外,全球移民浪潮所帶來的美國社會人口架構的轉變,也在逐步瓦解美國以新教倫理為根基,以平等、自由、個人主義為文化價值理念,以三權分立、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為制度傳統的文化統合力。其表現是基督教、特別是新教信仰主導地位的下降以及其他多元信仰影響力的提升。截至2019年,美國國內基督徒僅占全國人口的43%(包括30%新教徒),比1976年大幅下降了38%。[21]相較于美國國內的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基督教還面臨著老齡化風險。可以說,美國一直以來以基督教文化及其倫理為核心,兼收其他外來文化的“統合”模式,正隨著少數族裔移民規模和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演化為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多元文化并立的“融合”模式。不同文化間的依附性逐步減弱,對抗性不斷增強,這從社會文化層面造成了白人與少數族裔間的觀念上的沖突,成為當前美國民族矛盾不斷加劇的文化誘因。
四、以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觀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本質
在新冠疫情沖擊下,美國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被充分暴露出來。根據路透社和民調機構益普索集團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美國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焦慮情緒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81%的受訪者對國內疫情態勢表現出擔憂。[24]對于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現,民調顯示,87%的調查者對國家現狀不滿。[25]美國社會中下層長期對社會的不滿、積怨甚至憤恨的情緒,一下子迸發出來,導致美國國內出現許多暴力及打砸搶等違法行為,用過激行動發泄不滿。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世界歷史發展規律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清楚地說明資本主義開啟了人類社會的全球化進程。他們曾經通過對資本主義發展及其本質的分析,揭示了經濟全球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規律。《德意志意識形態》探討了全球性危機及矛盾沖突產生的根源。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逐漸成為生產力發展桎梏的交往形式一定會被新的適應生產力的交往形式所取代。《共產黨宣言》也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分析現代社會的發展,詳細地闡述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全球化進程。世界歷史的形成是由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由此產生的交往方式的發展推動的,也是資本擴張的結果。
馬克思、恩格斯的闡述已歷經170余年,雖然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其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沒有改變,全球化所表現出的雙重性也越發突出。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生產活動向全球范圍擴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制度框架使所有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都難以擺脫資本逐利的本性。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和資本全球配置便利化的雙重刺激下,資本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這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開始升級。表現為:生產力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趨勢加劇,全球性的財富分配不公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頻發,不同國家、民族間的對立情緒高漲。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預言已經成為現實。
(二)資本主義社會越來越缺乏有效的社會治理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世界擴張過程中不斷聚集世界性的反對力量,“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它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積累在少數人的手里”[26]36。資產階級賴以生存和統治的基本條件就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而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占有大量財富的同時,也在制造資本主義無法避免的社會矛盾和危機。面對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和沖突,資本主義社會越來越缺少有效的調節和治理手段,遇到重大突發性事件時往往陷入嚴重的經濟與社會危機狀態。此次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美國政府無力治理病毒擴散,引發社會公眾的怨憤。特朗普政府為轉移國內視線,只能采取完全沒有道德底線的錯誤做法,以求度過難關。
就美國而言,探究其社會極端情緒爆發的深層誘因,必須關注存在于資本全球擴張趨勢下的美國國內產業空心化和過度金融化趨勢。一方面,產業空心化以中低端制造業外流為主要特征,使美國國內產業體系逐步走向單一化,其后果是國內產能的日益不足,與產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日益落后,工業人口的下降和勞動力市場的脆弱性凸顯。在疫情下則表現為國內醫療物資匱乏且嚴重依賴外部進口,大量人口面臨失業和喪失收入來源,社會整體消費動力不足,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國民極端情緒驟升。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過度金融化,使美國經濟日益依賴金融行業而非社會產能的提升,產業盈利依賴金融信貸而非技術優化,造成社會財富在增長乏力之時又過度集中于少數華爾街商業精英階層,而政府、企業和大多數美國普通家庭則背負更加沉重的債務負擔,并在新冠疫情和石油危機沖擊下,誘發為債務違約危機,導致市場的極度恐慌和股市的歷史性暴跌。美國政府雖為應對危機采取了規模空前的經濟救援計劃,但其本質是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金融信貸,通過擴大政府債務來向金融市場注入貨幣流動性,其長期后果是資產泡沫的進一步膨脹、貧富分化的進一步加劇和社會債務總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為新一輪更為嚴重的危機埋下禍根。
對此,我們更加理解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預言,資本主義的本質不會改變,世界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仍然是走向人類社會的更高階段。然而,“馬克思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的這一重要論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資本主義至今沒有完全消亡……為什么馬克思主義預見的共產主義還需要經過很長的歷史”[27]。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合作共贏乃大勢所趨。中國在加強對西方資本主義全球體系固有矛盾的本質認識的同時,對外發展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基本規律,堅持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和擴展以多邊主義、合作共贏為特色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在與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全球威脅及挑戰中,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捍衛我國國家根本利益,維護國家安全。
[參考文獻]
[1]?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Gross Domestic Product, 2nd Quarter 2020,https://www. bea.gov/news /2020/gross-domestic-product-2nd-quarter-2020-second-estimate-corporate-profits -2nd-quarter.
[2]?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Personal Income and Outlays,November 2020,https:// www.bea.gov/news/2020/personal-income-and-outlays-november-2020.
[3]?人民網:《美國新冠感染病例超過355萬,25個州暫停重啟經濟》,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 1672 415831084734226&wfr=spider&for=pc。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頁。
[5]?IMF:Real GDP growth Annual percent change,https://www.imf.org/en/ Publications/ WEO/weo-database/ 2020/October.
[6]?世界銀行經濟核算數據庫:《世界各國工業增加值》,https://data.worldbank.org.cn/ indicator。
[7]?OECD:ALFS Summary tables,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
[8]?OECD:FTPT employment based on a common definition,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
[9]?朱東波、任力:《“金融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經濟學家》2017年第12期。
[10]?盧文華:《從美國經濟過度金融化看我國金融回歸本源的邏輯與路徑》,《南方金融》2018年第2期。
[11]?OECD:Gross domestic product,https://stats.oecd.org/ Index. aspx#.
[12]?BIS:Total credit to the non-financial sector (core debt),https://stats.bis. org/statx/srs/ table/f1.1.
[1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44頁。
[14]?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Wealth in the U.S since 1989,https://www. 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z1/dataviz/dfa/distribute/chart/.
[15]?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Weekly and hourly earnings data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https://data.bls.gov/pdq/SurveyOutputServlet.
[16]?The Census Bureau of USA:Poverty Status In The Past 12 Months, https:// data. census. gov/cedsci/table?q=Income%20and%20Poverty&tid=ACSST1Y2018.S1701&vintage=2018&t=Income% 20and% 20Poverty.
[17]?林懷藝、張進軍:《當前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探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 年第9期。
[18]?陳沁涵:《10個數據看清美國的系統性種族主義》,《新京報》2020年6月20日。
[19]?環球網:《“黑人之死”引發抗議第13天,CNN列數據:美國警察槍殺和監禁人數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https://m.huanqiu.com/article/3yZNpeVtwdt。
[20]?人民網:《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314/c1002- 31631614 . html。
[21]?李慶四、翟邁云:《特朗普時代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泛起”》,《美國研究》2019年第5期。
[22]?World Migration Report 202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Press,2019,pp.19-54.
[23]?The Census Bureau of USA :Acs Demographic and Housing Estimate,https://data.census. gov/cedsci /table?q=population&hidePreview=false&tid=ACSDP1Y2010.DP05.
[24]?央視網:《民調:美國人對疫情的焦慮情緒達到歷史最高水平》,http:// news.cctv.com/ 2020/07/02/ARTILfGDiGh2VTEdVp79I5Bl200702.Shtml。
[25]?環球網:《超五萬新增病例創美國單日新高,疫情惡化令特朗普民調大跌》,https://3w. huanqiu.com /a/de583b/3ytihB2gle2?agt=6。
[2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頁。
[27]?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