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萍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各級教育部門的美育指導精神下,我校水墨畫開展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類型的題材為主而創作的美術活動,闡明了我校的小學生水墨畫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里面去尋找了哪些適合的題材,并通過跟孩子們的實際生活認知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多一點的角色代入、環境代入和寫生等,創作出更加有生活味,孩子味的小學生水墨作品。同時,也論述了小學生水墨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的“興趣點”,即方法和材料的選擇,以及小學生水墨畫創作輔導的一些實例、個人見解、經驗和感想,希望對基礎教育里的同行在輔導孩子們水墨畫的時候有點滴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水墨畫;題材;方法;材料;興趣點
當前,教育部和省教廳在中小學校創建藝術教育特色上的指導精神是:要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而新課程標準對應上級文件精神也作出了明確要求:美術課程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增強對中國優秀文化的理解。水墨畫作為中華優秀傳統繪畫,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它以獨特的面貌和語境持續發展變化著,向全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
我認為在傳統題材和非遺題材的水墨畫輔導過程中,我們老師要有一套自己的系統方法教給學生尤為重要。
我們的做法是首先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里面去尋找適合孩子們和水墨整合的題材,將這些題材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以及親身實踐和體驗感受相結合,再產生創新的水墨畫作品,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產生有孩子們印記,有孩子們的符號,有孩子們的情感,有孩子們時代特征的作品。指導孩子學習和創作水墨畫時,我們注重傳統題材、非遺題材與生活相結合,即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經過長時間的小學生傳統題材和非遺題材為主的水墨繪畫研究實踐,我們發現,比較適合孩子們用水墨來表現的題材有:木板年畫、皮影、戲曲人物、剪紙、龍舟、春雞、舞獅、舞龍、五羊傳說和雞公欖等等,這些題材特別能吸引孩子。這些離孩子們有點距離而又有故事趣味的題材,必須要跟孩子們的實際生活認知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多一點的角色代入和環境代入,才能將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的題材資源轉化為當今小學生水墨課程實施的有效拓展創作內容,傳統題材和非遺題材在小學水墨教學中才能更廣泛的推廣,更實效的讓孩子們了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非遺文化,學習中國工匠精神,更好地發現身邊的美,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和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
有了水墨創作的素材,我們用哪些方法在學校推廣和創作水墨畫就變得非常重要。首先我們的水墨項目是面對全校2000多孩子全面鋪開的,我們希望每位孩子能掌握基本的用筆用墨用色用水方法,對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在項目推廣上我們考慮惠及人人,惠及全體,讓全校有一個水墨文化氛圍的浸潤。在活動開展方面,我們成立社團、成立工作坊,定時間、定地點、有計劃地進行長期的訓練。水墨社團和水墨工作坊的孩子就會更加系統深入的掌握水墨畫的各種筆墨設色和用水方法,我們所說的“美術美術”最主要離不開這個“術”,“術”也就是“技能技巧”,掌握這些基本的水墨技能技巧后,孩子們覺得自己能輕松駕馭筆墨了,就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在傳統題材和非遺題材基礎上進一步結合自已熟悉的生活進行天馬行空的創新了。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帶領孩子走出課室,到校園一角進行水墨寫生,使孩子們的水墨作品在傳統題材和非遺題材的表現上能注入孩子生活的溫度,從而繪畫語言更加有生活味,構圖、意境和感受更加孩子味,創作出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小學生水墨作品。例如我們一位小男孩在創作“門神”題材的時候,他角色代入,把門神想象成愛踢足球的自己,就創作出了“門神踢足球”的有趣畫面,背景的處理還有自己寫生過的熟悉的校園環境,有環境代入。我們一位小女孩創作的戲曲人物“花旦”彈鋼琴,她也是角色代入,把生活中愛彈鋼琴的“自己”,帶入到戲曲人物角色里。孩子們的頭腦風暴瞬間把離我們遠去的傳統題材和非遺題材帶入到生話中,作品被孩子們賦予了自己的情感,讓水墨畫充滿了兒童趣味性。總的來說,我們老師引導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們的水墨寫生創作能“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與其說主要的用筆用墨方法是烹調的“主菜”的話,那么興趣點就是我們的“調料”,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興趣,我們會尋找一些讓孩子們覺得“好玩”的各種水墨輔助表現的方法來豐富畫面,例如:皴擦法、撒鹽法、揉紙法、暈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拓印法、點染法等等。此外,我們還會在水墨畫的材料上尋找“興趣點”,我們除了用傳統的筆墨紙硯這些媒材來傳承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以外,我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當今市面上的新媒材來激發孩子們興趣,我們會將水墨畫到風箏上、雨傘上、扇子上、紙袋上、燈籠上和禮物盒的包裝上等等,創作完了以后將它掛在校園的展示區域——藝術長廊,這些“風箏飄飄”、“雨傘搖搖”在校園里展示的時候正是水墨飄香滿校園的感覺,既美化了校園,又增加校園文化的水墨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藝術和生活的緊密關聯。孩子們見到自己的“杰作”在校園里的展出,無比自豪,更加激發了孩子們的水墨創作動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點”,水墨的傳承和創新在校園里就會有一個長久的良性循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深不可測的文化軟實力,中華民族有著歷史悠久的輝煌文明史,為傳承珍貴的中華優秀文化和非遺文化,在世界之林驕傲的弘揚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水墨語言,涵養孩子們的水墨文化情懷,我們將在水墨教育之路開拓創新,厚實孩子們的文化底蘊,繼續譜寫新的輝煌!希望對基礎教育里喜歡水墨的同行,在輔導孩子們的時候有所啟發,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創作出更多更精彩的水墨畫作品來!
參考文獻:
[1]唐品.以美育人基礎上的小學水墨畫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1(46):79.
[2]張妙燕.小學美術水墨畫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7):112-113.DOI:10.16681/j.cnki.wcqe.20200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