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在快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民間游戲是游戲與文化的結合,對于促進幼兒身體協調能力發展、社會性交往能力發展、語言溝通能力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價值,而隨著城市化和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民間游戲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采用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對黑龍江省不同地區15所幼兒園的民間游戲活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從民間游戲活動的場地、時間、教師指導方式等方面入手,發現存在教師指導能力不足、環境創設缺少民間文化元素、游戲中幼兒主體性缺失、游戲時間分配不合理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提升教師指導能力、創設游戲活動環境、突出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注重民間游戲與其他教學活動有機融合等有效對策。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幼兒游戲
引言
民間游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民間游戲的趣味性非常強,并且形式非常豐富,能夠滿足幼兒對游戲的需求。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游戲活動是最基本的教育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學前教育中,要結合幼兒的興趣來組織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實現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通過游戲活動獲得積極的心理品質,同時在游戲中認識世界、吸收知識。在幼兒園游戲的設計和實施中,可以嘗試著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園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
1集體教學活動中構建民間游戲課程
幼兒園教師將民間游戲融入課程時,要發揮集體教學的作用。在集體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結合幼兒的個性特點及班級的實情,構建適合于幼兒健康成長與發展的民間游戲。如,在中班教學過程中,要以健康教育為主要目標,保證幼兒在規定范圍內隨意跑動,相互追逐。這時作為幼兒園教師,可以選擇利于幼兒奔跑的游戲,如“老鷹捉小雞”。在這種有趣的游戲中,幼兒體驗到民間游戲的快樂,懂得了躲閃和跑動,在跑的過程中鍛煉了腿部肌肉,也達到了幼兒教育的目標。在進行民間游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游戲名稱與玩法系統地教授給他們,這樣在零散時間里,他們就可以自己玩耍。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民間游戲與幼兒園五大活動領域相融合,以不斷拓展民間文化知識。另外,幼兒園可以進一步研究民間游戲,按照本園實情與特點,將民間游戲實施到戶外與室內的適宜時間中。如,將區域游戲中的趣事結合民間游戲,引入教學活動中。同時,民間游戲也能為區域活動提供體裁,變成連接活動的橋梁,這樣一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就會變得更有趣。
2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
第一,將傳統民間游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包括:接待幼兒入園、早操、教育活動、間隙活動、自由游戲活動、進餐、睡眠、午點、離園、晚間活動、盥洗等。”但部分環節時間較短,如幼兒早上入園后、餐前餐后、上廁所、喝水、離園前等,較難開展群體性或時間較長的活動。因此,教師應利用瑣碎的時間開展比較簡單、方便取材、所需場地小的傳統民間游戲,如“剪刀石頭布”“翻花繩”“挑小棒”等。在瑣碎時間段開展小型的傳統民間游戲,能夠促進各個環節的順利過渡,也能夠減少幼兒排隊、等候的時間,讓幼兒每天都可以在游戲中度過,擁有快樂的童年。第二,將傳統民間游戲融入區角活動中。區角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興趣,將活動空間劃分為不同區域,投放各種材料和玩具。教師可在各個區角活動中開展合適的傳統民間游戲:在美工區投放剪紙、泥巴等材料,以有效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在益智區增加“挑小棒”“翻花繩”“玩紙牌”“五子棋”“象棋”等游戲,既能豐富活動內容,又能促進幼兒智力的開發;在表演區準備皮影和各種戲劇的材料,在提升幼兒表演能力的同時開發幼兒的語言能力。第三,將傳統民間游戲融入戶外活動中。《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于1小時。”在戶外活動中開展傳統民間游戲,不僅能夠豐富戶外活動的活動形式,而且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及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如“跳房子”“丟手絹”“老狼老狼幾點了”“跳繩”“跳皮筋”“丟沙包”等。戶外空間充足,能夠很好地滿足游戲所需的空間,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同時,打破了班級界限,讓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幼兒共同參與進來,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提高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
3教育者要挖掘傳統民間游戲中的價值,全面認識傳統民間游戲
孩子在幼兒園中主要受老師的影響,在家庭中主要受父母的影響,成人對于一件事物的態度觀念,影響著孩子對于事物的取舍。因此,幼兒園方面要做好傳統民間游戲與教育的結合,如在開展跳格子游戲活動時,將每一個格子中放置學習卡片;家長也要帶領孩子開展傳統民間游戲活動,要轉變刻板的教育觀念,挖掘傳統民間游戲中的歷史體育價值,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傳統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戶外活動中的應用。
4開發游戲活動資源,創設游戲活動環境
第一,環境創設結合地域特點,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開發中,可以更多地選擇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物品,如東北的高粱裝飾、特色貼畫等。結合地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環境創設,讓幼兒“生活”在傳統民間游戲環境中。第二,戶外場地利用自然環境,利用室外自然環境,開展游戲活動。例如,可以利用幼兒園的戶外場地中的大樹,創設林上秋千、林中野營地等幼兒喜愛的游戲場地。第三,室內空間巧妙合理利用,注重室內結構資源的合理配置,還要利用幼兒園走廊空間,放置具有民間特色、地域特色的擺件并有機結合教學活動。
結語
民間游戲具有趣味性、活動性、群體性等特點,非常受幼兒的青睞,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以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游戲活動中,通過民間游戲的應用來豐富幼兒園游戲內容和形式,增強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在具體的幼兒園游戲活動中,要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以及發展特征來選擇合適的民間游戲,并注重民間游戲和教育內容、教育目標的匹配性。
參考文獻:
[1]關苗苗.淺談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01):154.
[2]楊春春.民間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創新與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21-22.
[3]王媛婧.幼兒園民間游戲的實施與創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