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蘭
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兒童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頗有難度。傳統教學媒介表達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情感的調動和知識的理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及數學教學內容,適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將一些過去只通過思維、表象和想象領會的抽象的數學學習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形象化,使學生通過視、聽、觸、想等方式,獲取數學學習信息。同時,彌補了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在直觀性、動態性、現實性等方面的不足,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課件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有利于情境的創設,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新知識,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既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可以選擇再現學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的活動場景,引領孩子們一起進入他們熟悉的游樂園,通過觀察身邊事物的分類,發現平移和旋轉。隨著優美的旋律播放游樂園的課件引領孩子們一起進入游樂園參觀,并請孩子們跟隨畫面用自己的動作和聲音把看到的內容表演出來。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現象,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見到過,經歷過,他們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只是無法用這兩個專門的術語去表達而已。教師選擇了再現學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活動場景,帶領學生進入游樂園參觀,此時學生全身心投入,猶如身臨其境。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望被調動起來,充分運用多種感知通道,生動直觀的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從生活現實邁入數學殿堂。
(二)動態直觀演示,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的教學內容比其它學科較為抽象,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應用多媒體課件,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推導公式時,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依次把圓動態的分割成4份,8份,16份,和32份相同的扇形,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在這里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特點,進行圓形的動態緩慢展開,線條閃爍,圖形翻轉,定格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伴隨著音樂的提示,進行知識的直觀展示。學生在這種動態分解組合的形象演示中,能清晰的觀察到近似長方形的形成過程,認識到它與圓之間的關系。學生自己觀察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相等的。這時再引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這種教學方法大大優于傳統教學方法,數學課本上靜態圓的插圖材料,單靠抽象的語言描述,學生不易理解,會感到單調、枯燥、注意力易分散,難以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
(三)利用交互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交互性”是指向用戶提供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它可以增強對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長信息保留時間。其最大優點是突出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和學習的主動性,適合個性化學習,適宜培養創造性人才。
如《圖形拼組》課件,利用了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先進行圖形的判斷,再通過移動組塊來驗證結果。課件中提供了評判,當學生的答案正確時,就會給予掌聲和笑臉。同時還伴隨一些評價性的畫面和語言,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保證學習的熱情。一年級學生很關注“好玩,有趣”的事物,因此會興趣濃厚。而且課件中一環扣一環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難度越深的知識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老師通過學生自己或學生之間進行的練習進程的結果反饋,能夠很快地準確地知道這個知識學生掌握了沒有,哪些學生掌握的不夠,可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然后再通過電腦個別輔導學生。體現出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地位,也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整齊劃一的缺陷,照顧到了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
(四)提高教學效率,增加了課堂容量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有利于擴充信息,增加教學的密度,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提高教學效果。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借助多媒體課件,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加快學生知識的理解。
如“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在教學“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時,可將常見的人民幣做成影片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鼠標,就可以讓學生一邊欣賞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一邊聽教師的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還可以利用圖形的縮放、對比和移動,顏色的變化等手段,讓學生清晰的觀察出不同面值人民幣的區別,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同時可以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可以加快學生掌握知識的進程,縮短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知識能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大了課堂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