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傳統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打破了商業銀行以往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來獲取利潤的局面,許多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份額大大提高。本文以5大國有銀行為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到2020年的相關數據為研究樣本來探究其收入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并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有銀行;收入結構;盈利能力
一、引言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競爭力的提高對我國的金融發展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利率市場化的開展,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沖擊,進一步壓縮了國有銀行通過傳統的存貸款業務掙取利差的空間,多家銀行吸收存款的數額持續下降,其盈利水平也隨之受到影響。與此同時,非利息收入作為商業銀行利潤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提高將會改善商業銀行收入的穩定性,對于優化金融行業的資源配置以及改善商業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有著巨大的貢獻。因此商業銀行開展多元化業務,改變盈利模式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二、國有銀行收入結構發展現狀
為了探究國有銀行的收入結構對其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通過選取凈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總資產收益率三個指標來闡述說明。
通過觀察上述圖表,我們可以了解國有銀行收入結構發展現狀。就凈息差來說,建設銀行近三年的比值最高,而交通銀行最低,說明建設銀行的利息收入比重較高,交通銀行最少。就非利息收入占比來說,交通銀行最高,農業銀行最低,說明交通銀行的非利息業務收入較高,而農業銀行較少。就總資產收益率來說,建設銀行最高,交通銀行最少,說明建設銀行近三年收益較高,而交通銀行較低。現階段國有銀行還是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來獲取收益,但非利息業務也成為銀行獲利的一個重要來源。
三、對策建議
1、優化收入結構,拓展多元業務
隨著金融業不斷地深入發展,各家銀行已經不能夠再單純依靠過去那樣通過賺取存貸利差來維持經營,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也能夠提高商業銀行的收益。所以國有銀行應該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收入結構,形成以利息收入為主,非利息收入為輔的收入結構,開展多元化業務。
2、合理控制成本費用,保持可持續發展
適度的成本投入能夠促進商業銀行的收益水平,但各家銀行也應該合理控制成本費用,不能為了提高自家銀行的盈利能力,不顧銀行發展的自身實際情況,惡性擴大自家銀行的成本投入與費用支出,造成成本與收益不相符的局面,這對銀行自身的經營狀況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也難以維持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3、加大科技投入,引進高質量人才
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金融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各家銀行也應該順應潮流,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以科技帶動盈利水平。同時,各家銀行應該引進高質量人才,通過優化人力資源來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21世紀科技與人才是每行每業不可或缺的資源,金融業也是。各家銀行應該科技人才兩手抓,實現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曾智,姚舜達,何雅婷.多元化戰略對商業銀行盈利和風險水平的影響[J].商業研究,2016(09):117-127.
[2]劉子欽.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多樣化對經營效率的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03):119-122.
[3]陳振宇.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1(0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