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然
摘要:目前,我國動畫產業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高峰期。根據相關數據,近五年我國動畫產業發展正處于上升水平,而近幾年中國動畫的發展成果也出乎人預料,發展很快。動畫產業是從十九世紀創立并快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復合藝術形式,不論在娛樂方面、教育方面還是廣告等方面,動畫都展現了極強的魅力,深深的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對于中國動畫的制作與發展潛力巨大。
關鍵詞:動漫;動畫制作;產業發展;方向
引言
我國動畫制作專業性的人才不算太多,頂級創作人更是少之又少。傳統教育體制的問題阻礙了該專業發展人的創新意識,而動畫的制作,卻正好要的是這樣具有創新與突破意識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中國的動畫制作在國際上不能出名的原因。在動畫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于世界動畫發展還存在不足,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中國動畫存在的問題
動畫制作的特殊性使中國一大批年輕美術愛好者和電腦制作者對國產動畫不屑一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藝術性太強,造型不夠商業化,故事不夠深刻化;同時老一輩藝術家們很難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而放棄自己原來的藝術追求,藝術修養不足的觀眾也不會為了看動畫而加強自身的素質。這也造成了當下中國動畫界的藝術和工業生產的相對脫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也一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動畫片的生產同其他門類的影視作品一樣,由國家下達生產指標,國家撥款,廠家生產后由國家的電影公司收購。一切由國家包辦,制片單位不存在盈利與虧損的經濟問題。
政府沒有一個專門的管理部門,所以從社會來看不規范,無法保護創作者應得的經濟利益。動畫業尚無能力組織其它行業商家對動畫周邊產品進行多種開發,致使動畫投資回收仍然只有電視臺播出一條路,而外來產品極低的傾銷性價格又影響著電視機構的收購價格,致使國產動畫片制作費用一直偏低,無法使用業內優秀人才和國際先進技術,影響產品質量。
二、改善中國動畫產業的方式
中國動畫片的創作題材多十分的單一,基本以神話故事,和一些廣為流傳的本國童話和寓言故事為主。如果動畫選擇的素材單一,就會大大降低這些想像的空間。日本動畫喜歡大量借鑒了外國的動畫。國外相當一部分動畫是改編許多大受好評的小說和漫畫,而且所放映出的主題也是很豐富的,有環保的,反戰,勵志等等。制作手法也多種種多樣,有傳統的二維,也有三維,定格,真人和動畫同事演出等等多種風格的動畫百花齊放,增加了動畫的觀賞性,更加的吸引觀眾。
中國動畫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產業鏈。模仿、借鑒是學習的過程,一門新藝術是否能存活下來,發展下去,要看它是否真正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存在于本民族文化熱血的鮮活的生命體。否則它必定是無源之水,終將干涸。動畫作為一項外來的藝術形式,之所以能在我國經過80多年的歲月發展,壯大,也是經歷上述過程。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中國動畫片開始走下坡路,不論在制作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國外動畫充斥了中國的市場。這其中有很多的問題,一個是中國長期以來是計劃經濟為主,做出來的動畫片是不計成本的。當進入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市場化經濟,中國的動畫由于沒有利潤經不起市場的考驗,逐步退出了市場,人才也大量的流失。而且為了節約成本,作品本身質量也不高。這樣一來就不得不到觀眾和市場的認可。像美國前些年《功夫熊貓》這部動畫片借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本片所反映出的哲學思想也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如陰陽相克,由心而生,由心而滅,這些都是中國的古典哲學理論。但是本片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卻是典型的美國精神,一個典型的小人物成長為英雄的奮斗的故事?!豆Ψ蛐茇垺吠高^中國元素去反映了美國的民族內涵敢于冒險的精神和美國式的幽默,這才是真正的美國民族風格,這樣一來用中國元素去反映美國民族風格,不但沒有產生“不中不洋”的結果,反而增加了看點。
國產的優秀產業作品《大鬧天空》這部動畫片為什么能得到世界人可,一個是運用了大量的中國民族元素,更重要的是他所表現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反映出了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內涵,所以才被廣泛的接受。而現在的中國動畫僅是對中國民族元素的表面運用,不去深入挖掘民族內涵和民族精神,要不就是一味的去模仿美,日動畫,更加的喪失民族性。
結語:
盡管中國動畫業目前還與世界水平有較大差距,但作為新世紀的朝陽產業,中國的本土動畫制作一直在努力,尤其在三維動畫領域,佳作不斷,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蓬勃的發展景象。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對動畫產業進行產業鏈的整合和升級,提高動畫行業的利潤和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重新對動畫進行定位,多開發出一些面向成人的動畫產品,同時也要保持動畫的民族風格,深入挖掘民族內涵和精神。中國動畫要想有民族風格,被大眾所接受,不但要運用中國民族元素,還要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和內涵。
參考文獻:
[1]黃美益、淺析.Flash動畫的應用及遮罩動畫的使用技巧[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6):76.
[2]齊靜.Flash中的遮罩動畫技術探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10):197.
[3]季林楠. 試論動畫片配音中角色理解與聲音表現的關系[J]. 記者觀察, 2020, No.490(14):111-112.
[4]于舸, 席磊. 國內動漫配音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2(6):111-112.
[5]呂豪. 新時代背景下國產動畫片配音藝術創作教學研究[J]. 傳播力研究, 2019, v.3;No.082(34):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