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書法是我國寶貴的藝術形式之一,獨特的筆墨情趣體現出中國書法藝術特有的美學意蘊。中國書法深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哲學追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思維方式,認為人類與自然界是水乳交融的統一體。將思想認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將藝術家的主觀情緒與客體環境融合,追求一種主客一體、物我兩忘的美學境界。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的筆墨運用無不展現出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高深情懷。
關鍵詞:哲學;藝術;書法
中國傳統書法是植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藝術土壤之中,不僅表現本民族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信念,而且必然具有本民族的風格特征。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古代哲學在儒、釋、道的影響下,融合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審美意識形成了完整的藝術體系。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對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由此派生出中國書法藝術獨有的特色,中國書法藝術的特征正在于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感情上的互相交流,使觀賞者有一種遼闊的視野,而這種遼闊,包括了人和自然的和諧聯系。這種精神強調的意境和境界,也都具有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學意蘊。
1.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天人合一
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體系中,道家宣揚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中國書法藝術思想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天人合一為最高理想,體驗自然與人契合無間的一種精神狀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核心。道家認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強調的正是天道與人道,自然和人為的息息相通、和諧統一的關系。
中國書法藝術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得自然之道,從自然中感悟出生命真諦、宇宙隱語。張璪是唐代著名藝術理論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論?!霸旎本褪亲匀簧鐣?,“心源”就是藝術家內心的感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說藝術創作不僅要師法自然,藝術家還要根據自己內心的感悟進行加工和構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涵蓋了從客觀現象到藝術意象,再到藝術形象的創作過程。也就是說,書法藝術創作必須以現實美為源泉,而且藝術家要根據內心情思對現實美進行熔鑄與再造,這是現實美轉化為藝術美的重要環節?!疤烊撕弦弧彼枷朐凇巴鈳熢旎?,中得心源”這八個字中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書法完美結合的典范。因此,從中國書法看來,人之所以能從自然找到靈感,是因為從“道”的角度講,人與自然的本質是統一的,這就是“天人合一”??偠灾?,中國書法藝術作品始終強調人的思想情感與物象達成共鳴,主觀與客觀便融為一體,中國古代書法家深諳此道?!疤烊撕弦弧彼枷胱鳛槲覈膫鹘y哲學思想,蘊含了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智慧。
2.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就是認識的意思,“行”就是實踐,知行就是認識和實踐相結合,凡是有科學認識的,就要在現實中去實踐它?!爸泻弦弧钡摹爸边€是“良知”的問題,而良知就是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如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爸北仨殹靶小?,而且要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宋代從理論上就開始重視書法藝術家的修養,并將其作為評論或創作的標準。南宋鑒賞家趙希鵠說:“胸中有萬卷書,目飽前代奇跡,又車轍馬跡半天下,方可下筆。”就是指藝術家的藝術造詣、對藝術傳統的研究繼承和對生活經歷的感受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筆墨修養,對于中國書法家是至為重要的基本素質。對筆墨的理解與實踐,需要在紙面上表現出來的東西,是知行合一的結果,那就是書法藝術家的全部。中國書法的紙筆墨等材料體現出中國特有的東方傳統文化的書寫性和人文氣質。毛筆在藝術家手中,舞動毛筆如景山興云,送筆如游魚得水,導之則如泉注,頓之則如山安,煙霧雨結,狀若斷而還連,奇奇怪怪,萬象千形,都成于墨而形于紙。誠如宗白華所說:“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倍鴷鴮懝ぞ叩牟粩喔倪M,也成為中國書法特有藝術效果產生的重要前提。正是由于筆墨等物質手段的靈便特性,中國古代書法才會自由的運用形式美的規律來表現出人們的情感、氣度和個性。
3.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情景合一
中國書法“情景合一”的藝術觀,就是將藝術家的主觀意識和情緒與描寫客體融為一體,追求一種主客一體、物我兩忘的美學境界。“情景合一”不僅是中國“美學的基礎”,而且是一種超越的人生境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許可以說最根本的涵義是“和諧”。由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構成了中國哲學中的“和諧”觀念。這些“和諧”都是體現了相對應的兩方面的“和諧”。“情”和“景”的“合一”正是體現著相對應的兩方面的統一。由此可見,中國書法講求意境美,書法意境與觀賞者的感覺是相對應的,是書法藝術的一種境界。而這種境界正是“情景合一”內涵。中國傳統書法的風骨原來指遒勁之風,剛健之骨,它是中華民族所推崇的一種有代表性的陽剛之美。這種美具有內在的、充滿彈性和巨大潛力,且動人心魄,使人振奮。魏晉時期的書圣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欣賞他的書法作品,就像欣賞一副肅穆恬靜的山水畫卷,聆聽一首抑揚纏綿的樂曲,就像在吟誦一首潺潺典麗的詩篇。而顏真卿的書法雄強茂密,渾厚剛勁,既有時代風貌,又有個性特點。筆法上能把篆隸筆法運用于楷、行、草書,莊嚴峻峭,渾厚雄健,磅礴的氣勢和端莊的神態融為一體,字里行間含有剛正堅毅的氣質。這種風格正是他的人格象征,從而體現出藝術與精神相通的美學規律,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顏真卿不愧為一代大家,他所創造的富有嶄新藝術風格的顏體,一直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家正是以文人筆墨藝術上的情懷來佐證自身品德修養的。
結論
中國傳統哲學精神滲透到中國書法藝術之中,并極為高妙地將“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思想融合為一體,以無言之美與沉靜幽思的情調,形象地傳遞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意識與文化精神,進而折射出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參考文獻:
[1]朱培英.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與發展路徑研究[J].今古文創. 2021(06).
[2]張英俊,張高麗.論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跡化[J].影劇新作. 2020(03).
[3]郭志良.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文化精神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22).
作者簡介:劉艷輝,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藝術與設計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