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凱,劉 青,謝菊英
(江西農業大學 園林與藝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民宿業近幾年來發展火熱。民宿業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酒店的住宿形式,不僅能向游客展示當地文化特色,滿足消費者日漸升級的旅游需求,還能大力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具有盤活農村閑置資源,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和農村流動,從而助力于我國振興鄉村的戰略目的[1]。民宿產業是我國近年崛起的陽光產業之一,是鄉村旅游、農村經濟和休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國家大力的扶持,使得民宿產業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相關政策也逐步完善。
民宿作為一個文化的綜合體,其建設涉及多個方面,從空間上可以分為室內環境與民宿景觀兩大方面。當前民宿設計研究偏向于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對于其景觀設計研究相對較少,在民宿景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宿景觀設計理論研究[2~5]、具體區域民宿景觀設計[6,7]等。關于民宿景觀評價方面的研究較少,其中蔣倩雯研究廣西陽朔民宿室外景觀,根據庭院景觀構成要素,用AHP評價分析,構建民宿室外景觀的評價體系[8]。向宇欣等通過以張家界市五號山谷為例,運用AHP從景觀的生態,社會,經濟,美學,價值四個方面出發,構建鄉村民宿景觀評價體系[9]。民宿景觀評價過程涉及多個學科參與,其指標因子豐富多彩,是一個綜合復雜的過程,目前大多數研究運用AHP去做評價分析。
綜上可知,有關民宿景觀定量研究甚少,然而景觀評價通常能通過系統性、定量化的分析從而提出科學的建議去指導景觀環境的構建,目前對室外的景觀評價多集中于鄉村[10~12]、公園[13~15]等,關于風景區民宿景觀評價方面的研究寥寥無幾,并且多數現有評價研究都是從微觀的庭院景觀角度去考慮,缺乏整體性。本文著眼于此,以鷹潭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景觀為研究對象,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去構建景區民宿景觀評價體系,希望能在幫助景區民宿發展的同時,豐富民宿研究的理論。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郊,距離鷹潭市區18 km,景區面積為260 km2,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道教發祥地、AAAAA級國家旅游景區(圖1)。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絕美的丹霞地貌,淵源流長的道教文化,是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隨著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景區也在不斷的轉型升級,自2012年起鄰近景區的口上舒家村在當地政府引導下開始發展民宿產業,短短幾年景區民宿產業發展迅速,涌現眾多精品民宿。

圖1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區位圖
本文所研究的民宿景觀主要是指民宿建筑外壞境。它包括宏觀景觀空間結構,像民宿所處的周邊自然環境,如水系、山地、農田等,還包括微觀具體景觀形態設計,比如民宿庭院空間設計,包含景觀小品、水體、綠化、鋪裝、建筑外貌,其研究整體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系統性綜合環境。
本研究采用的層次分析法 (AHP),是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 T.L.Satty等提出的一種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16]。通過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逐步分解分析,可將人的主觀判斷與定量分析用數學表達去量化和處理。目前層次分析法仍然是景觀評價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通過比較選定指標的重要性,轉化為定量數據,再構建判斷矩陣計算權重,通過分析最終構建評價體系。
在構建民宿景觀評價體系之前,首先整理了國內外民宿景觀的相關文獻,參考近些年來前人總結的民宿景觀評定指標,其次實地考察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對其景觀特點進行分析,并多次征詢了專家的意見,最終選定景區民宿景觀評價準則層及指標層(表1)。

表1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景觀綜合評價體系
在構建模型中,按層次將各指標因素進行劃分,將各層指標因素根據其重要程度兩兩比較判斷評分。本次指標權重的計算采用“1~9標度法”,即1~9分別表示兩指標之間重要程度的比較,為了確保判斷矩陣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邀請了20位風景園林專家對指標重要性進行評價打分,由此構建判斷矩陣。
假設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為λmax,相應特征向量為ω,求解判斷矩陣A的特征根。由 Aω =λmaxω所得ω經歸一化后,即代表同層元素對上一層某元素重要性的權重向量。有關權重計算的方法有很多,本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完成各評價因子權重值的計算。
為了減少矩陣誤差,確保結論合理,需要對數據進行一致性檢驗,公式為:
(1)
式(1)中,CR為一致性比例;n為矩陣階數;CI為一般一致性指標;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表2)。當CR≤0.1,則通過一致性檢驗,權重系數分配合理,否則重新調整矩陣。

表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取值
通過實地調研,挑選景區內具有代表性的4家民宿進行評價,根據民宿景觀指標設計問卷并向游客發放問卷,獲取4家民宿景觀各指標打分數據,計算各指標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打分值。將各指標權重值與打分值的加權求和計算結果即為民宿景觀綜合評價指數,公式如下:
(2)
式(2)中,Wi為指標權重值;Fi為指標打分值。
本研究利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對指標進行打分,根據游客對民宿景觀的主觀感受,分成五個測量等級:很好(10分)、較好(8分)、一般(6分)、較差(4分)、很差(2分)[17]。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6份,回收率高達93%。
根據評價體系計算得出各指標權重值(表3)。

表3 準則層與指標層各因子權重
由表2可知準則層以及各指標層的權重大小,其中權重指數代表其對上一層重要性占比。
(1)總體景觀評價。通過準則層權重值比較:綠體景觀(0.220)>水體景觀(0.215)>建筑景觀(0.172)>宏觀外環境(0.148)=園林小品(0.148)>園林鋪裝(0.097)。通過分析可知,在民宿景觀的設計時,綠體景觀、水體景觀、建筑景觀是非常重要的,宏觀外環境、園林小品、園林鋪裝較為重要。
(2)綠體景觀評價。在綠體景觀中權重值前三的是古樹名木的保護,鄉土植物的應用,植物季相變化,由此可知在綠化設計中,需要注重當地生態資源,加強對傳統古木的保護。
(3)水體景觀評價。在水體景觀中權重值最大的是水質清潔度,其次是水體景觀美觀性,最后為水資源利用。由此可知,與水景的美觀性,生態性相比,人們更為看重水體的質量與清潔程度。
(4)建筑景觀評價。在建筑景觀中權重值前三的是傳統古建的保護,建筑于環境協調,建筑的文化氛圍,由此可知,尊重當地文化,突顯文化特,保護古跡遺產是十分重要。
(5)宏觀外環境評價。在宏觀外環境權重值前三的是景點分布,水系分布,山體分布,景點資源對于民宿景觀的影響是最大的,其次是水系,山體的分布。景點作為一個景區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深深的影響著游客對于民宿景觀的體驗。
(6)園林小品評價。在園林小品權重值前三的是園林小品展示當地文化特色,園林小品使用環保材料,園林小品趣味性,對于園林小品,需要以展示當地文化特色為主,同時也需要考慮小品材料生態環保問題。
(7)園林鋪裝評價。在園林鋪裝權重值前三的是道路安全性,道路通達性,園林尺度得體。在鋪裝層面,需要考慮更多的是安全性、舒適性,做出人性化的設計。
根據民宿景觀綜合評價分值,劃分為五級,分解標準為非常差(0~2分)、較差(2~4分)、一般(4~6分)、比較好(6~8分)、非常好(8~10分)。通過綜合評價指數計算,分別計得出四個民宿得分見表4。

表4 各民宿景觀綜合評價得分
根據對各指標權重值和打分值的加權計算得出表3,通過對比民宿景觀分級標準可知,4個民宿景觀等級都為比較好,本研究測評的民宿是通過網絡篩選以及實地考察所選出的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品質較好的民宿,通過構建體系得出的測評結論與事實一致。其中分數比較:菲林別居>錢莊別院>紅背帶養心谷>龍虎別墅。菲林別居運用的是日式造景手法,使用枯山水等元素打造民宿景觀,小品較為精致,其特點明確。龍虎別墅與錢莊別院打造的是中式風格的民宿景觀,造景植物種類豐富,但其中式元素表達不明確,其特點不突出。紅背帶養心谷民宿景觀屬于自然風格,宏觀外環境條件較好,環保生態理念突出,但其文化特色體現不明顯。
本研究通過運用AHP去構建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景觀評價,通過對景區民宿各指標的權重計算得知在準則層中綠體景觀、水體景觀、建筑景觀所占權重較大,對于民宿景觀設計是非分重要。在目標層中水質清潔度、水資源利用、古樹名木的保護、傳統古建筑的保護等指標所占權重值較大,總體上表明在民宿景觀設計中要尊重當地文化,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然后對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進行實地考察,選取具有代表性的4家民宿進行景觀評價,其加權計算結果均為較好。通過評價發現在景區民宿景觀設計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提出以下意見。
通過評價分析可知水體景觀權重值較高,在民宿景觀設計當中需要重視,但是通過實地考察分析,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整體水體景觀的設計較差,大部分民宿沒有水景。在現有的民宿水景中,其水體形式單一,多為硬質駁岸,規則式造型居多,美觀性較差。所以加強水景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對于景區民宿水景設計,需要根據民宿主題風格而定,應注意水景與周邊環境氛圍的協調性,以保證民宿的和諧、自然。曲線形的水池具有韻律之美,適合中式及自然式風格的民宿。規整的水池給人以簡潔、現代的氣息,適合西式風格的民宿。水質對于整個水景也是一個重要部分,干凈清澈的水質會給水景加分不少,相反的則會給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水景的建設中需要考慮水體的循環與清潔。在水景設計中可以構建水車、噴泉、水缸等,這樣能夠增加民宿景觀的觀賞價值,同時也能夠提高民宿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龍虎山是譽滿全球的道教祖庭,擁有著優質的道教文化資源,在評價體系園林小品指標中,園林小品是否展示當地文化特色權重值最高。很顯然龍虎山風景名勝區道教文化是當地文化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通過實地調研景區民宿景觀,發現在民宿景觀中道教文化未能獲得較好的體現,所以在日后的景觀設計中可以考慮加入道教文化。
道教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在民宿建筑景觀設計中需要順應自然,對于建設的布局可以自由靈活,需順應地勢,其建筑外貌形式以道觀為佳;在植物景觀設計上同樣也需要體現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需要,植物配置以鄉土樹木為主,注重與周邊環境的融合,營造出清靜通幽,漂移自然的氛圍;在水體景觀方面,可以考慮“一池三山”的造景理念,營造人間仙境的氛圍;在園林小品景觀方面,增加道教特色亭臺等,植入道教元素,如陰陽八卦,道符等。
在2017年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中,引導綠色環保作為5個評價原則之一,說明在民宿建設當中生態性的重要性。且在上述評價體系中,有關生態性的指標權重值較高。相關民宿景觀設計,也是能夠為人們創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完善游玩體驗,同時促進景區生態的持續發展。
在民宿景觀綠化設計中,應該站在生態理念角度,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保障樹木能夠處在其適宜生長的環境中,保障樹木成活率,實現樹木的實用性、觀賞性雙重效果。景區內民宿綠化可以選擇香樟、板栗、桂花等當地常見樹種。積極使用環保材料也是體現園林生態性的一種,在景觀小品的材料選擇中應挑選環保材料如枯木或者竹藤等,園林鋪裝可以采用嵌草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