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輝,黃云鵬,范繁榮,曾傳賓,紀成據
(福建三明林業學校,福建 三明 365001)
松材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寄生在松樹體內所引起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松樹受松材線蟲病侵染后,樹脂分泌減少,針葉紅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松樹一旦感病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在我國該病主要由松墨天牛傳播擴散,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傳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發生,治理難度大,被國家列為重點檢疫對象。據不完全統計,自1982年以來,30多年已累計枯死松樹超過5000萬株,因治理皆伐和擇伐的松樹面積已達40萬畝,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0億元,間接經濟損失超過360億元。它不僅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也破壞了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對中國豐富的松林資源構成嚴重威脅,而且限制了我國相關產品出口,影響我國產品出口競爭力,有效阻止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蔓延意義重大。
福建省是全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也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省林地面積1.39億畝、占土地總面積76.28%,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省內松材線蟲病危害甚重如果不采取果斷措施加以遏制,全省占現有林面積42%的松林將遭到毀滅性破壞。
小型固定翼無人機具有機動靈活、使用成本低、續航能力強的特點,適用于福建山區對松材線性蟲病的災情監測、防治效果評估。無人機按照設定的飛行航線飛行,通過機載高分辨率相機或多光譜相機采集影像數據,再經過后期數據建模,可精確發現并定位松材線蟲病發病松樹,為進一步治理病害、防止病害范圍擴大,降低損失,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方法。該項技術經過前期的研發積累、試驗區的測試,經進一步完善后可推廣應用,能有效解決林業生態保護中的痛點問題。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實驗數據為例,闡述本文提出的監測方法[1~3]。
無人機的松材線性蟲病監測方法,總體上首先利用無人機在林區規劃出飛行航線,無人機攜帶高分辨率相機進行航測,采集高分辨率數據,而后將高分辨率的原始圖像和無人機的飛行狀態數據疊加,導入到數據處理軟件生產正攝影像圖;在生成的正攝影像圖的基礎上,利用RGB色域分割圖像算法實現病樹的自動識別;最后,將識別的數據經人工驗證后,導入數據庫,在數據庫基礎上疊加林班圖輸出統計報告。開發對應的智能終端APP,護林員可依據APP定位、導航到病樹位置。該方法在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實施并驗證[4]。
本文采用固定翼無人機,無人機采用飛控SG-100系統,搭載高分辨率相機和多種傳感器,結合地面站控制功能,利用北斗、GPS等技術實現自動飛行、數據采集。
SG-100采用基于ARM Cortex-M4內核的32位高性能MCU,附帶浮點運算單元FPU,主頻達168MHz,片上搭載2MB Flash、256KB RAM,板上另載有一個32位IO數據協處理器。AHRS傳感器采用應美盛MPU9250九軸傳感器,MS5611 MEAS氣壓計,L3GD20陀螺儀,LSM303D加速度計。所有引出端口均帶有電氣過載保護。
固定翼無人機的性能指標為:翼展2000 mm、機身長度1300 mm、機身高度400 mm、翼面積53.2 dm2,機身重量4 kg。具有以下特性:機艙空間大,專設傘倉,相機倉等設備搭載平臺,飛行靈活穩定;飛機模塊化設計,拆裝體積小,質量輕,攜帶方便;EPO發泡材料、強度高,抗沖擊。如圖1所示。

圖1 固定翼機身
為了實現山區無須人工采集控制點情況下提高成圖精度,應用高精度定位導航模塊,集成了通過電臺鏈路通訊的實時RTK功能和記載記錄的后處理PPK,雙重保障數據采集后能夠和真實坐標一一對應。高精度定位模塊(RTK),見圖2。

圖2 高精度定位模塊(RTK)
建模軟件基于影像自動生成正射影像模型。本文采用的數據處理軟件是中量智匯公司開發的PPSG軟件,該軟件無需復雜參數設置,軟件內自動相機檢校,可以對任意照片進行處理,無需添加控制點,實現無人值守、完全自動化模型重建。針對松材線性蟲病樹的顏色、光譜特性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可提高軟件的適用性能。圖3為此次測試的正攝影像圖。

圖3 正攝影像圖
受侵染松材針葉顯紅褐色,含水量降低,呈萎蔫狀。在RGB色域下對圖像進行檢索,正射視圖上檢測出受侵染松材邊緣范圍,確定樹木坐標。RGB色域的分界,見圖4;受侵染松材邊緣的確定,見圖5。

圖4 RGB色域分界算法

圖5 受侵染松材邊緣
監測GIS軟件主要實現病樹的標注、編輯、存儲、統計。基于.NET Framework 4.6.2 框架與ArcGis Engine開發,加載無人機拍攝處理得到的正攝tif圖像,加載林班圖層,可新建圖層進行病蟲害樹木在地圖上標記、編輯、存儲、統計,并發送到服務器供移動端APP使用。
軟件主要包括:地圖數據顯示、病蟲害數樹木標記、數據統計存儲與任務傳輸4個部分。 地圖數據顯示,主要加載tif柵格數據與shape文件顯示林業區域地圖、林班分布與標記的病蟲害樹木地點分布。病蟲害樹木的標記,根據tif圖顯示樹木顏色差異,進行點添加標注,存為shape文件,再根據林班圖層的多邊形(林班)與標注點的空間包含關系,添加林班編號字段,其效果圖見圖6。根據需求將標注點存為excel表格或者存入數據庫,更新到服務器。數據統計主要統計各林班的病蟲害樹木個數等信息。任務發送主要選擇要處理的病蟲害樹木,發送其ID與經緯度到服務器,經由服務器發送數據到手機app端,給相關人員進行病害樹木處理任務。

圖6 疊加標記點及林班信息的數據
移動端APP軟件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護林員在山中定位自身和病樹的位置,實現導航功能,界面見圖7[5]。

圖7 APP開發成果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護區進行了驗證,用該方法統計的數據見圖8。

圖8 各林班病樹數據統計
經過現場驗證,該方法的監測結果達到了100%的精度。
應用無人機監測系統在林區開展松材線性蟲病監測,提高了松材線性蟲病的監測效率,在實驗區開展松材線性蟲病監測,進行松材線性蟲病的樹體單點定位、識別、標記及監測,為松材線性蟲病的病樹監測、防治提供技術依據,防止了松材線性蟲病疫區范圍擴大,降低了損失,促進了林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