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昌,馬天琳,張 虎
(武威職業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受社會群體認可度逐步增強。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高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而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和關鍵[1,2]。我國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混合式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1+X證書人才培養模式等,旨在培養行業企業崗位所需的綜合型技術技能人才[3~5]。近年來,高職教育的受教育對象由普通高中畢業生已逐步轉變為三職生為主力軍的群體。而針對當前高職生源逐步變為三職生為主的現狀,且三職生存在學習主動性差、專業定位模糊、具備一定技術技能水平和綜合技術技能弱等學習特點,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很好遵循職業教育和三職生成長規律,致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水平不高。
因此,本文針對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三職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將各要素有機整合,以達到滿足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為高職教育提升人才培養整體質量、培養綜合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參考和借鑒。
針對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三職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應堅持“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技術技能”為根本、“創新能力”發展方向和“職業特色”為基礎的四位一體的指導思想(圖1),以期達到高職教育綜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

圖1 “四位一體”指導思想
課程內容體系、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學方式改革和教學運行保障體系建立等有是在課程目標體系指導下進行的[6]。對于三職生培養目標的建立,在遵循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基礎上,還要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原則,因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應堅持培養學生“四能”為目標(圖2)。“四能”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構建,從專業知識應用、實踐技術技能培養、創新素養提升、綜合素質培育等方面明確高職教育三職生培養的目標定位,從而全面提升三職生人才培養質量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整體質量水平。

圖2 “四能”培養目標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構建什么樣的課程體系要以課程目標體系為中心展開進行[7,8]。高職教育構建培養技術技能綜合型人才的課程體系,依據學生認知規律,結合行業背景和市場需求,確保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銜接緊密,精選設置四級課程,即專業課程、實踐課程、創新課程及綜合素質課程(圖3),以求專業理論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創新素質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綜合協調發展。第一級的專業課程,主要指導三職生掌握專業基礎學科理論知識并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清晰認知專業定位問題;第二級的實踐課程,主要加強三職生對專業崗位的理解、掌握強化相關技術技能,同時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第三級的創新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基礎上,強調學生綜合技術技能水平和創新素質能力培養,如實踐過程中的技能操作水平、創新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等方面;第四級的綜合素質能力課程,力求在奠定三職生從事行業和企業具體崗位過程中,具備并能夠靈活運用崗位需求的實踐技術技能、溝通能力、人文素養以及創新能力,適合行業企業崗位的綜合實踐能力強的工匠提供途徑。四級課程體系中,第一級和第二級是培養三職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基礎必備條件,第三級是符合當前形勢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備課程;第四級直接決定三職生人才培養質量水平高低與行業企業對培養人才水平認可度高低。

圖3 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及內容設置
在大學的第一學年,針對三職生重點開設與專業及創新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的基礎課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濃厚的專業興趣;在第二學年實施專業課程教育教學和實踐性課程教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實踐過程中深化理論,鞏固強化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在最后一年開展綜合創新型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鞏固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的能力,促使學生成為專業領域能夠從事研究開發、創新實踐的綜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傳統的先理論后集中實踐教學模式證實,三職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能力逐步變弱。因此,根據三職生的學習特點,運用理論實踐交叉的邊理論邊實踐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學完單元理論課程后立即開展實踐課程教學,促使理論與實踐更好更緊密結合。
理論教學過程中,運用“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主動積極性。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課前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自主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源包,要求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結合學生課前完成作業情況及時了解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有針對性地在課堂講授中解決學生的疑惑和難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加入課堂來解決問題,增強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協作,實現教師和學生為雙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最后結合當前新形勢新背景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在進行實踐教學前利用線上資源讓學生觀看操作規程、操作注意事項等,采用口頭回答或線上互動的形式,及時掌握學生對實踐操作知識掌握情況;實施過程中,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師跟蹤學生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否按照規程如實執行并現場及時給予示范指導,以此來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
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理論基礎上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更好理解掌握運用理論知識,進一步幫助三職生更好地掌握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促使三職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強的主動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探索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實踐創新能力。
針對三職生培養水平,高職院校培養人才評價機制不能再以單一的終結性考核作為考核評價標準,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要建立突出實踐能力的科學評價體系,整個考核評價過程中分層次分階段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評價,其中增大實踐能力評價部分比重,理論知識考核占比分配為40%,綜合實踐能力評價占比分配為60%(圖4)。

圖4 考核評價體系
理論知識考核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主要包括考勤、作業和考試三部分。其過程性考核部分依據學生出勤記錄、課堂作業、綜合課堂表現等進行考核,課后作業依據作業作品完整情況和創新情況等合理賦分。
實踐課程考核方式采用口試及實踐操作水平、作品展示,參加比賽競賽獲獎情況和考勤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指標和比重進行綜合考核,全范圍實施課程學習過程性考核。口試考查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實踐操作主要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比如機器設備規范操作運行、資料整理、實習報告撰寫等方面;作品展示考查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運用專業知識能力、技術技能水平、創新能力、口頭表達說明能力,比如作品的新穎性、美觀度及設計說明書撰寫等方面;比賽競賽獲獎情況主要考查學生在參賽各階段心理狀態、情緒調整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結合教學各階段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評價結果,修滿學分、達到符合要求的技術技能水平即可作為獲得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依據。
高職院校要積極實施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結合教學過程、學生社團、職業資格證、校外實習等方式,開設技術技能達標、技能競賽選拔、創新創業集訓等課外環節,對獲得獎項的給予一定程度的獎勵和肯定,以此激勵學生提升學生綜合技術技能水平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綜合素質能力。
結合院校現有教學資源,根據行業企業發展趨勢,及時建設更新課程教學資源庫,強化企業對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參與指導。開放教學資源庫平臺,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學習形式的多樣化。
制定周密、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將專業老師和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聘任專業老師為學生的導師,縮小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加強老師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教育引導,幫助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惑,有助于學生自我認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整體質量水平。
高職院校積極和企業搭建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緊密聯系的實踐教學平臺,選拔具有一定專業技術技能的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實踐訓練項目,組織開展專業技術技能訓練、技能比武和創新設計大賽等,使學生在訓練和鍛煉中尋求差距和不足,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水平,保障培養人才符合當前企業和社會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