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鳴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021000)

書名:飼料添加劑的配制及應用
作者:邱楚武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 年 10 月 1 日
ISBN:75082113106819
定價:8.00 元
飼料添加劑的概念起始于20 世紀初期,基于動物營養理論和飼養研究發現,在飼料中添加少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有效提高動物的采食量,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動物健康生長。 近幾年,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飼料添加劑不再局限于微量營養素,逐漸擴展到酶制劑、生物添加劑、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肽、核苷酸、甜菜堿、有機微量元素等新型飼料添加劑,這為飼料的配制研發提供了更多選擇。
邱楚武編著的《飼料添加劑的配制及應用》一書中從飼料添加劑的概念到常用飼料添加劑、新型飼料添加劑,再到飼料添加劑的配方設計、喂養分析以及飼料添加劑的發展方向和技術應用, 全面系統地講解了飼料添加劑的發展過程,其中明確講述了采用生物技術生產的酶制劑、微生態制劑、寡聚糖、有機鉻、甜菜堿、大蒜素、抗氧化劑等飼料添加劑的用量依據及喂養效果,為生物技術在飼料添加劑中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研究思路,指明了發展方向。
飼料工業中使用的酶制劑都是直接添加使用的水解酶類,一方面補充動物的內源性酶,一方面消除飼料中存在的抗養因子,促進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但在酶制劑使用初期,大多數酶制劑是從動植物體內分離提取,產量低、成本高、不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隨著微生物發酵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許多酶類可以通過特定菌株的代謝活動產生。 鑒于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謝效率高、產物產量大的特性,酶制劑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生產周期顯著縮短,這為飼用酶制劑的應用和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除此之外,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可以從微生物細胞壁中快速獲得功能性低聚糖,利用微生物代謝獲得氨基酸、核苷酸等飼料添加劑,低聚糖能夠促進動物腸道有益菌的增加,氨基酸和核苷酸能夠提高動物機體免疫能力,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動物的健康品質。
《飼料添加劑的配制及應用》一書中提到,植酸酶一方面可以分解植物性飼料中的植酸磷,從而提高磷元素的消化吸收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植酸與其他礦物質元素、氨基酸的絡合,從而提高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率。 但植酸酶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種子中,獲取成本較高,生產工藝復雜,提取純度相對較低,無法得到廣泛應用。隨著基因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漸實現了菌株的定向基因改造,使之代謝產生目標物質,實現植酸酶這類酶制劑的商業化生產。 由此可見,基因技術和生物發酵工程能夠加快飼用酶制劑的生產,豐富飼用酶制劑的種類,實現飼用酶制劑的升級強化。
除了飼用酶制劑外, 生物活性肽也是一種重要的飼料添加劑。生物活性肽不只是氨基酸的重要來源, 還是腸道發育的促進劑,刺激、誘導小腸上皮細胞分泌消化酶,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 生物活性肽多數為內源性活性肽,當內源性活性肽不足時需要及時補充外源性活性肽。 外源性活性肽可以通過專一酶定向水解蛋白質獲取,將其添加到動物飼料中便可以提高動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機體免疫能力等,替代抗生素類的飼料添加劑,減少藥物副作用,降低藥物殘留,提高動物肉質,實現健康飲食。
新型飼料添加劑是飼料行業發展的助推劑,飼料添加劑的配制將成為飼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研究開發新型飼料添加劑迫在眉睫。 其中,生物技術將是未來開發新型飼料添加劑的利器,無論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還是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都將成為研發飼料添加劑的手段。
近年來,隨著免疫學的發展應用,利用抗原刺激產生抗體的原理,成功研發了一種新型飼料添加劑——卵黃抗體,它能夠有效預防或治療仔豬下痢,提高仔豬成活率。 此外,隨著腸道微生態學的研究,動物腸道菌群可分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為防止動物在運輸、斷奶、換料等應激條件下造成腸道菌群的失衡,可以在動物應激后喂養添加微生物添加劑的飼料, 調整和平衡腸道菌群,防止造成應激傷害。 目前關于微生物添加劑中微生物種類、數量、特性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對動物不同的生理狀態可以針對性進行添加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通過投喂這類飼料實現生物治療或者生物預防。
綜合來看, 生物技術無疑是飼料添加劑行業發展的助推劑,通過生物技術不僅能夠實現飼料添加劑的快速生產、環保生產,還能夠實現飼料添加劑的升級換代、創新研發,為飼料行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