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峰 韓春陽

2020年11月10日,美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上將發布《太空作戰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概述了當前美太空軍的五大優先事項。該文件的出臺旨在授權各級人員主動采取行動,執行優先事項,從而快速構建敏捷的、靈活的太空軍戰斗力,以應對太空“從良性領域到作戰領域的轉變”,為該部隊未來十年的軍種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指南》將此文件出臺的戰略背景歸納為四個方面。
第一,部隊規劃的緊迫需求。《指南》提出,美國需要一支能夠懾止沖突的、有彈性且敏捷的太空軍,以便既能在和平競爭時擁有持續性優勢,也能在沖突或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優勢。美太空軍應履行三項基本職責,即:維護美國在太空的行動自由;保證聯合部隊的殺傷力和有效性;為美國提供在太空、從太空和進入太空的獨立選項。然而,在《指南》看來,美國目前的太空軍規劃不夠大膽、害怕風險、墨守成規,減緩了太空軍的發展。

美國太空部隊最新標志
第二,競爭性大國的日益崛起。在這一方面,《指南》明確指向中國和俄羅斯。該文件認為:中俄的軍事理論已將太空納入其對現代戰爭的考慮,并將反太空能力視為削弱美國及其盟友軍事能力的有力手段;中俄發展現代太空監視網絡,能夠發現、跟蹤和刻畫所有地球軌道上的衛星;中俄都在開發一些運用電磁頻譜、網絡空間、定向能武器、在軌能力和陸基反衛星導彈的系統以摧毀對手的太空資產;中俄還持續改善其天基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通信能力,對美國及其盟國的地面部隊造成威脅。《指南》認為,中俄的上述能力或將徹底改變未來的軍事行動。
第三,進入太空機會的擴大。《指南》指出:太空商業部門的迅速發展為美國提供了新的潛在合作伙伴和利用商業投資來提高太空能力的機會;先進技術的發展減少了人們訪問太空的障礙,但同時引入了新的參與者、競爭者和潛在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優勢將屬于那些不僅能創造最佳技術,而且能以提供重大軍事優勢的方式最好地整合、部署、保護和運用這些技術的國家。
第四,太空作戰任務的演變。《指南》分別歸納了美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太空作戰任務。美國過去的太空作戰任務主要包括探測彈道導彈發射、保護衛星等太空軍事系統免受打擊。現在的太空作戰任務要求太空軍在短期內開發并提供進攻和防御選項,同時過渡到一個能夠承受攻擊、確保自身能力、在中長期內隨時重組的彈性架構;還要求太空軍具備空間感知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對方意圖,并減少競爭者或潛在對手產生誤解的機會。對于未來的太空作戰任務,《指南》提到,大國競爭對手將會在“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上投入巨資,使其陸海空領域都無法受到美國及其盟軍的干預。然而,太空能力暴露了地面“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的垂直側翼。因此,目前由地面部隊執行的多項任務未來將全部或部分轉移到太空。這在戰術情報、監視和偵察層面已經開始,并將很快擴展到其他層面的任務。

美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上將
根據美國目前面臨的環境與要求,《指南》列出了五大優先事項,為美太空軍轉型做出規劃。
優先事項一:建立一支精干、敏捷的軍種《指南》從減少官僚主義、優化總部結構、改組指揮架構和下放決策權力四個方面闡述了實現這一優先事項的主要抓手。
首先,減少官僚主義。太空軍將創新并建立更敏捷、更“扁平化”的官僚決策和指揮結構,跨部門統一協調工作,以加速決策并降低風險。減少官僚主義有助于實現有效的管理,迅速靈活地實施相關計劃,從而在競爭乃至沖突中保持優勢。
其次,優化總部結構。為了統一太空軍的職能方向,《指南》提出對太空軍總部的內部組織進行優化重組,成立4個新辦公室:一是人力資本辦公室(HCO),負責建立和管理太空軍的人員隊伍,贏得當前和未來的人才爭奪戰。二是作戰辦公室(OO),負責太空作戰和訓練指揮,包括監督部隊和戰備情況、整合情報和作戰政策、維持高端太空偵察計劃、評估太空軍各方面的效能。在作戰辦公室下,太空軍情報官員將建立一個太空情監偵企業,以支持作戰、為部隊設計和開發提供信息、強化民用和軍事決策。三是戰略與資源辦公室(SRO),負責推動太空軍的戰略和規劃,以確保部隊獲得所需的資源。四是技術與創新辦公室(TIO),負責引進先進技術,并指導太空軍的創新與技術整合,以加快太空軍的數字化、自動化建設。此外,TIO將與HCO合作,提高太空專業人員的技術文化和能力水平,同時TIO還將確保太空軍擁有數據基礎設施和機器擴充功能,以適應最先進的信息時代組織運作模式。
再次,改組指揮架構。太空軍的指揮架構主要體現了以任務為中心的特點,包括3個司令部。“太空作戰司令部”(SpOC)主要負責組織、訓練和裝備美國的太空軍力量,為美軍的全球作戰提供太空支援。太空系統司令部(SSC)負責開發、獲取和部署太空能力,發展與多國合作伙伴的協調能力,以及監督和整合太空軍科技計劃。太空訓練與戰備司令部(STARCOM)負責對太空專業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并負責作戰測試和系統評估。此外,STARCOM也將與HCO合作,在2023年建立一個更獨立的條令與職業軍事教育體系。
最后,下放決策權力。為了增強作戰部隊的彈性和響應性指揮與控制,《指南》強調要下放分布式決策權、執行“否定命令”和“任務型命令”(MTO)。《指南》指出,太空軍的指揮是“一種默認的命令風格”,即“否定命令”,在這種情況下,授權下級梯隊采取默認行動,除非更高梯隊有特別保留的權力。此外,為了利用好太空軍以任務為重點的小型軍種的特點,加強各級主動行動的意識,《指南》要求太空軍使用MTO來指導下屬梯隊行動,還要求各級指揮官做好未來將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納入MTO的準備。

施里弗空軍基地的太空教練員綜合訓練中心
優先事項二:培養世界級的聯合作戰人員《指南》從以下幾個方面表明美國在太空軍作戰人員方面的觀點立場。第一,《指南》認為,太空軍是美國的太空戰士,是一種新型聯合作戰人員。太空領域的戰爭與其他領域的戰爭有著根本的不同,因此需要有獨特的制度、戰術和理論,以及一支受過專業教育和訓練的、有經驗的作戰隊伍,才能在戰斗中取勝。
第二,《指南》強調價值觀的重要性,提出太空軍是“以價值觀為引領的軍種”。在太空軍各級領導商討形成最終核心價值觀之前,該部隊將秉持空軍核心價值觀——誠信第一,服務至上,追求卓越。
第三,在吸納人才方面,《指南》強調多樣性和包容性。即尊重擁有不同背景、技能和經驗的專業人士的加入,允許個性化發展,防止群體思維和偏見,支持積極防范歧視的政策。《指南》指出,太空軍需要積極運用基于優點和多樣性的標準,采取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眾對太空的興趣,以此來挖掘人才。

美太空部隊正式部署的第一批飛行員
第四,《指南》認為應在現實競爭的條件下訓練太空軍。《指南》指出,太空軍將開發和獲取高保真模擬器、虛擬現實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對抗思維,培養戰斗所需的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
第五,在溝通方式方面,《指南》提出要鼓勵積極分享見解和信息,以確保專業人員了解任務內容、指揮官意圖。《指南》提到,未來一年內,太空軍參謀部主任將公布指導方針,為太空專業人員如何處理結構化數據驅動的決策建立標準,以提高其快速分析復雜問題、制定和評估作戰路線以及做出最佳選擇的能力。
第六,《指南》在職業教育方面強調,應優先發展航天人才培養教育,優化課程設置,以適應航天就業需求。《指南》要求:太空專業人員將在STARCOM接受四門課程的培訓,分別是軌道戰、太空電磁戰、太空戰斗管理、太空介入與維持;此外,太空專業人員需要終身學習,比對手更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
優先事項三:以與作戰相匹配的速度交付新能力 《指南》從以下三個方面,為美太空軍以同作戰相匹配的速度裝備新能力制定了概略性的規劃,并提出相應的要求。
首先,《指南》闡述了美太空軍從以往的兵棋推演中得出的三點結論。第一,在任何大國沖突中,聯盟和伙伴關系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第二,在太空中沒有類似于國家邊界的標志,行為體可以在該領域的任何位置開展行動,執行“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為避免這一情況,太空軍設計必須減少“先發制人”的攻擊漏洞,并為聯合指揮官提供校準過的升級方案,以奪取主動權。第三,太空軍在多個方面都有固有的脆弱性。太空作戰依賴于軌道、地面和鏈路段,每一項都提供了一個攻擊面,對手將針對易受攻擊的部分來降低大型體系架構的性能,因此,必須確保聯合指揮官捍衛實現聯合作戰的關鍵太空資產。
其次,《指南》闡述了美太空軍能力建設的一些重要舉措。《指南》表示美太空軍目前正在建立太空作戰分析中心(SWAC),該機構負責設計未來的太空系統和過渡計劃,將太空軍原有的系統打造為一個強大的、有彈性的、高度自動化的新系統。《指南》指出,新的“部隊設計”將依賴于其他美國政府機構的合作伙伴來提供一些能力,如天基環境監測,戰術衛星通信,定位、導航與授時(PNT)。《指南》還指出,近期內太空軍將優先投資于軌道戰、太空電磁戰和戰術情報組合,以懾止對手在太空引發沖突或將沖突擴大到太空;即使威懾失敗,這些能力也能保證部隊在太空中取得勝利。

攜帶CCT-1的NASA超級孔雀魚抵達萊特·帕特森空軍基地
最后,《指南》強調要發展與作戰相匹配的采辦能力。一方面,《指南》認為,目前周期長、反應慢的采辦模式無法與太空軍的作戰任務相適應。為此,太空軍將在空軍的幫助下,以新的采辦機構簡化需求驗證程序,加快決策和簽約速度,將預算的執行、穩定性、靈活性和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指南》認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已經變得擅長在引發軍事沖突的門檻之下、在國際法的邊緣活動。為此,太空軍將提供獨特的方案,以支持作戰指揮官縮小“灰色地帶”。
優先事項四:擴大合作《指南》要求,美太空軍應在各軍種之間、各情報部門以及各國之間建立多樣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此整合并改進太空軍的體系、能力和彈性。
一是與其他軍種的一體化合作。《指南》強調,太空軍最親密的合作伙伴是空軍,太空軍將依靠空軍來完成其共同的任務。空軍將通過太空軍的基地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通信。通過參與聯合軍演,太空軍將加強與各軍種的伙伴關系,了解太空權益和多域概念,促進一體化合作。同時,《指南》還指出,為確保來自多個軍種的作戰人員能夠更好地利用太空軍的規劃指南、為太空軍和聯合部隊的整合做好準備,目前太空軍正嘗試使用聯合規劃的方法。除非空軍部門(DAF)有明確要求,否則太空軍將明確聯合樣式、格式和術語,以確保標準的統一。
二是與情報界的信息整合。《指南》認為,面對不斷變化的任務和新興的威脅,太空軍對太空領域情報的需求繼續增加。太空軍將繼續加強其與情報界的伙伴關系,特別是與國防情報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國家偵察局和國家安全局的伙伴關系。此外,作為太空領域情報工作的重點,太空軍將建立國家太空情報中心(NSIC)。NSIC將與“太空情監偵企業”合作,以滿足太空軍在各行動層級上獲得太空情報的預期需求。
三是與伙伴國的優勢互補。《指南》提到,太空軍將利用美國盟友在作戰和采辦方面的能力,發現并彌補自身在太空領域的不足。太空軍還將采取措施加強盟國的太空能力,這包括合作能力的培養、專業教育和培訓以及作戰協調和聯絡。此外,為了加強美國與盟國之間的互操作性,太空軍將重新評估可能會限制聯盟在太空中的互操作性的數據共享協議和安全模式,提高合作伙伴在作戰及能力開發方面的參與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應變能力并加速太空軍現代化。

《指南》的發布將會對大國軍事博弈產生重要影響
優先事項五:建立數字化太空軍以加速創新 《指南》十分重視創新在太空軍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強調數據、信息以及推動創新的技能和工具將指導和加速太空軍的決策制定,并會影響太空軍所有的關鍵活動。為此,該優先事項簡述了如何建立一支數字化的太空軍。
一方面,太空軍將對其采辦項目實施數字工程標準。這包括采用數字孿生和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以及擴展敏捷軟件開發和DevSecOps,以加快能力開發和改進采辦成果。太空軍必須熟悉相關技術,并有能力將其應用于國家安全目標。此外,太空軍還將培養作戰人員的有機建模能力以指導數字化工作。另一方面,太空軍將在各種太空任務中推動數字化作戰。這將涉及對數字工程數據與分析基礎設施的投資,以確保所有數據在多個安全級別上都是可發現、可訪問、可理解、可鏈接和可信任的。《指南》還強調,機器學習和自動化將使作戰人員能夠專注于數據驅動的決策制定。通過將重復、耗時或不需要使用智力的任務自動化,太空軍人員將能有更多時間參與訓練、教育、作戰,提高太空軍的戰斗力。這種工作環境也會對太空專業人員具有一定吸引力,從而有利于太空軍吸納專業人才。
《指南》從組織、訓練、裝備、合作和創新等方面規劃了美太空軍各個層級的重點工作,對美太空軍的未來建設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從《指南》內容可以看出,美太空軍對“軌道戰”“太空電磁戰”、人工智能與數字化高度重視,這將會對未來太空領域的大國軍事博弈帶來重要影響。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