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年來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因為甲狀腺結節良性居多,所以很多患者覺得“無關痛癢”,抱有僥幸心理覺得結節可以自行消失。專家提醒,臨床當中還沒有出現甲狀腺結節自行消失的案例,反而有大量的患者因為拖延治療而產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有一種放任叫后悔不迭
周先生在2018年6月份單位體檢的時候發現脖子腫大,醫生當時建議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但因為工作忙,直到2019年1月份才去做了檢查,此時結節已經有1cm了。結節的性質是3類,良性,當時醫生建議需要定期復查。半年后,周先生復查發現結節已經縮小到7.2mm,周先生竊喜:結節慢慢變小了,慢慢就會徹底消失,于是復查一拖再拖拖到了2020年的11月,結節已瘋長,性質從3類到4B,且左右兩側均有不止一個結節。從良性結節到高度疑似惡性腫瘤,從建議定期觀察無需處理,到必須手術切除。這樣的“大起大落”,讓周先生后悔不迭!
其實,像周先生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多數小結節,只需要定期觀察復查,這是事實,但結節無論大小如何,其實都會有一定癌變的風險,遵醫囑定期復查是必須的!
查出結節切忌兩種極端
甲狀腺結節多見于中青年人群,高發于30歲至50歲的女性,年齡越大,患病概率越高。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徐波介紹,甲狀腺結節性質的確定是后續處理的關鍵。甲狀腺穿刺有助于為甲狀腺結節“定性”,但也需要通過抽血了解甲狀腺本身的工作狀態。如患者查出甲狀腺結節合并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即使結節不大、考慮為良性病變,處理起來也不是定期隨訪觀察那么簡單。
徐波指出,查出甲狀腺結節,切忌兩種極端:一是不聞不問;二是非常恐慌,總焦慮結節惡變。此外,還有幾個誤區需要厘清。
一.相安無事多年,可以不處理?
這需要醫生專業判斷:一看結節性質,二看對人體是否有影響、有危害。
二.切了就永無后患?
不建議一發現結節就切除。一方面很有可能無法根除,還會再長,另一方面手術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創傷。
三.結節大于4厘米,一定要全切?
結節大小并不是判斷手術的絕對指標。如果是良性病變,且沒有出現呼吸、吞咽困難等癥狀,可不用手術治療。
這樣自檢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高發,如何來初步判斷自己有沒有中招呢?下面就教你自檢方法:
1.準備好一個鏡子,去掉一切飾品,讓脖子在鏡子內一覽無余,以便檢查。
2.脖子稍微后仰,仔細觀察甲狀腺的位置,兩邊是否對稱,兩側是不是一樣大,有沒有一側偏大的情況。
3.手指并攏,用指腹從兩側脖子上方往下慢慢撫摸,感受下是否有硬塊、結節等。
4.脖子后仰,做吞咽口水的動作,感受下是否有腫塊、包塊隨著動作上下活動。
5.發現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