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淵 鐘誠
頭痛去了醫院,首先要去神經內科,但是有些頭痛只有耳鼻喉科才能解決。因為,有些頭痛是耳鼻喉等處的疾病引起的。比較常見的就是鼻源性頭痛。
病因5個字
鼻源性頭痛的病因主要源于鼻腔組織結構異常、鼻腔以及鼻竇病變,一般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可以用“堵、毒、吸、壓、空”5字來歸納。感染性的多伴有鼻腔及鼻竇的急性感染,疼痛有一定部位和時間;非感染性的多見于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腔及鼻竇腫瘤等。
堵:由于鼻甲肥大或鼻息肉和鼻中隔高位偏曲等原因,影響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引起阻塞性頭痛。
毒:堵塞引起鼻部繼發感染,細菌產生的毒素刺激神經末梢導致頭痛或毒素吸收引起膿毒性頭痛。
吸:由于鼻竇自然開口受阻,導致竇內空氣被吸收形成負壓,造成真空性頭痛;繼而血管擴張,血清漏出液增多積聚,引起竇內壓力升高,導致張力性頭痛。
壓:由于鼻中隔高位偏曲等原因擠壓鼻甲和鼻腔外側壁,壓迫、刺激該處三叉神經纖維末梢,引起反射性或接觸性頭痛。
空:鼻腔過于寬大,進入鼻內的空氣過多,黏膜受冷空氣的刺激而引起頭痛,多見于萎縮性鼻炎。
治療3原則
治療鼻源性頭痛,除了一般的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感冒受涼等方法外,可以采用“一通二沖三清空”的原則。
通:就是在醫生指導下短時間使用幾天滴鼻液或噴鼻劑,可很快減輕鼻腔黏膜腫脹,使堵塞的鼻子通暢起來。
沖:到醫院進行鼻腔沖洗,目的是把鼻腔鼻竇內的大量分泌物沖洗出來,減少炎癥刺激和感染機會。
清空:到醫院在內窺鏡下清理常規沖洗難以清除的膿涕,在鼻內窺鏡下對肥大增生的、解剖變異的鼻結構進行手術治療,恢復鼻腔、鼻竇正常的通氣、引流功能,解除鼻源性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