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修江 王殿常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組織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首次鮮明提出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的要求。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 這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公司”)指明了新時代發展方向,為三峽集團公司從事長江大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兩年多來,三峽集團公司黨組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與長江大保護工作結合起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投入共抓長江大保護這項全新領域、全新事業,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貢獻央企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加強長江大保護工作組織領導
三峽集團公司黨組率先垂范,持續加強研討學習,從自身做起,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作為最高政治,將服從、服務和踐行國家戰略作為公司最大戰略。共抓長江大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偉大事業,集團黨組和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必須站在“對黨忠誠”的高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上來。集團黨組通過中央巡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研究確立了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的發展思路,提出以城鎮污水處理為切入點、兼顧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科學系統治水方案。截至2020年11月,集團黨組研究涉及長江大保護事項達90余項,共抓長江大保護領導小組召開會議33次,推進機構建設、資源獲取、項目推進以及政策研究等重點專項達150余項。2020年,三峽集團公司首次黨組會即專題研究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體現了公司更高的政治站位和責任擔當。
牢記政治使命,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履職盡責
共抓長江大保護是“三峽人”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三峽集團公司各部門、各單位始終把講政治貫穿到干部員工隊伍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不論在哪個部門單位、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增強“共抓大保護”的政治意識、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在思想上經常對標對表,檢查本部門(單位)對長江大保護的認識是不是存在“偏差”,對大保護工作的推進是不是存在“溫差”,對大保護工作的落實是不是存在“時差”;在工作上按照職責分工加大履職盡責力度,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工作實際需要設置專人或專崗從事“共抓大保護”相關工作;在作風上堅決貫徹執行集團黨組議定的關于“共抓大保護”各項事宜,不允許討價還價,不允許搞變通、打折扣,不允許相互推諉扯皮。三峽集團公司總部各部門開展了長江大保護工作調研活動,對業務職責邊界、加大工作授權、優化簡化流程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和建議。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結合長江大保護業務實際,按照集團公司新的授權,對長江大保護項目投資決策、聯合體比選、專項資金使用等事項做好全面梳理,優化“三重一大”事項清單,制定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進一步修改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保證黨委在重大決策中的決定權、建議權和監督權,確保黨委的領導地位。在推進長江大保護過程中新成立的公司嚴格貫徹“黨建進章程”要求,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各單位黨委也對基層黨支部在重大決策中如何發揮作用作出指導。
履行政治責任,大力營造長江大保護工作良好環境
共抓長江大保護是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堅決貫徹落實的政治任務,有關部委、地方政府等相關方始終將講政治挺在前面,為三峽集團公司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領導、相關部委指導、沿江省(市)主導、三峽集團公司牽頭組織實施、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形成了立體化、全方位的工作架構和工作機制,實現了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在這一創新機制下,國家部委發揮頂層設計優勢,以共抓長江大保護為平臺協同發力,探索體制機制創新路徑。地方政府發揮主體責任優勢,打破傳統分專業分塊管理工作局面,建立統一的協調調度機制,分層分級簡化優化審批程序,積極推進項目落地落實。三峽集團公司發揮統籌組織協調優勢,統籌整合各方資源,打造命運、責任和經濟共同體。社會資本方發揮專業細分優勢,在投資、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等環節實現聯動,充分挖掘優勢項目資源,擴大項目合作力度。社會公眾發揮輿論監督優勢,充分感知生態環境變化,督促各主體履職盡責。有關各方利用這一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規劃、前期、建設和運營全生命周期各項重難點問題。
扛起政治擔當,全力推動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成效
兩年多來,三峽集團公司瞄準做強做大生態環保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放松,相關發展態勢已初具雛形。傾力打造的“五大平臺”已逐步全面高效運轉。作為推動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核心業務實施主體——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13日在武漢注冊設立,目前已設立37家分、子公司,職工總數已突破1000人,帶動相關各方參與大保護人數超過1.5萬人。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定位為產業投資基金,致力于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引入社會資本,有效解決了長江大保護資金瓶頸問題。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按“平臺+實體”模式建設運行,聚焦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前沿技術追蹤與轉化。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則吸納近100家成員單位,形成了項目共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生態環保產業鏈,長江大保護國家級合作平臺已然成型。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每年計提資金用于政策機制創新探索和前瞻性、綜合性技術研發及示范工程建設,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截至2020年11月底,三峽集團公司共抓長江大保護落地總投資規模1 260億元,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日866.2萬噸,設計管網建設運營長度9. 771公里,涉及直接服務城鎮面積1.2萬平方公里,涉及直接服務人口1 630萬人。三峽集團公司與沿江11省市簽署共抓大保護戰略合作協議,實現長江經濟帶全覆蓋。首批四個試點城市安徽蕪湖、江西九江、湖南岳陽、湖北宜昌治水已初見成效,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治理“三峽模式”獲得廣泛認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十四五”時期 “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要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這些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我國在清潔能源開發和生態環保方面矢志不渝的長期努力,也恰恰是三峽集團公司清潔能源開發和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應有之義。三峽集團公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奮力開創共抓長江大保護新局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事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