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上的不斷發展,智能化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得到廣泛運用,繼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大量使用智能化武器裝備之后,俄軍在敘利亞戰爭中成功使用了平臺-M以及阿爾戈地面作戰機器人、多型號無人偵察機和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等多類型智能化武器裝備,并取得顯著戰果。
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自2015年9月起俄羅斯投入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參與到敘利亞戰爭中,其中包括以無人機、地面機器人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代表的諸多智能化裝備,在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地面機器人直接參加地面進攻。在敘利亞地面戰場,俄羅斯陸上力量開始實踐無人作戰模式,平臺-M履帶式戰斗機器人、阿爾戈輪式戰斗機器人等多類型智能平臺參加了地面作戰行動,大大降低了參戰人員傷亡率,同時作戰行動更為迅速有效。在2015年12月的一次作戰行動中,俄地面智能作戰平臺第一次參加支援敘利亞政府軍圍攻754.5高地的地面進攻行動。俄軍出動以平臺-M履帶式戰斗機器人為代表的地面智能平臺以及無人機,首先由無人機升空進行偵察,根據敵情俄地面智能平臺規劃好任務后對敵沖擊開火,吸引敵人開火后由無人機將敵人有生力量精確坐標傳回指揮所,俄參與支援作戰的炮兵隨即對其進行精確打擊,敵方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最終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戰斗,敘利亞政府軍只有輕微傷亡就攻占了這一要地,地面智能作戰平臺優勢盡顯。
二是無人機支援保障不可或缺。俄軍派往敘利亞的無人機近百架,主要包括超光速粒子、石榴-4、海雕-10、普捷羅、副翼-33SV和前哨無人機等類型。首先是執行空中偵察監視任務。2015年12月25日,敘空軍根據俄前哨無人機拍攝的圖像確定了反對派武裝“伊斯蘭軍”指揮部的位置,隨后敘空軍3架戰機使用精確制導導彈攻擊了該目標,一舉擊斃“伊斯蘭軍”首領扎赫蘭·阿盧什。其次是執行電子壓制任務,包括電子壓制恐怖分子的攻擊無人機和屏蔽敵方GSM手機信號。2018年1月恐怖分子集中13架無人機襲擊敘政府軍基地,海鷹-10無人機對恐怖分子的6架無人機成功實施了電子壓制并使其墜毀。此外,俄無人機還在敘利亞執行航空測繪任務,測繪結果被制成三維數字地圖,以協助俄軍展開搜索及救援行動。

平臺-M履帶式機器人

2015年底,俄軍出動機器人集群入敘參加地面反恐作戰
三是自動化指揮系統效能突出。在敘利亞戰爭中,俄軍方大量使用了以仙女座-D輕型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代表的智能化指揮控制系統。仙女座-D由通信偵察分系統、輔助決策分系統等組成,主要以便攜式電腦作為基本操作平臺,可配置在各種指揮機構中,還可方便地配置在俄現役的軍用卡車、戰斗車輛上,還可以通過空中輸送,甚至隨空降兵空降后方便地組裝使用,指控距離達5000千米。在強攻極端勢力據守的754.5高地戰斗中,俄軍投入的多臺戰斗機器人和無人機均由部署在戰區的仙女座-D輕型自動化指揮系統統一指揮。在進攻發起前,俄軍空中智能平臺反復對敵陣地進行全方位偵察,源源不斷地將相關情況傳回俄指揮部。仙女座-D輕型自動化指揮系統根據敵情進行任務規劃,俄軍操作人員只需進行監督和下達執行指令。俄軍智能化指揮控制系統通過集成計算機網、傳感器網和通信網,使得殺傷鏈和指揮鏈極為快速有效,保證了作戰行動的高效進行。

超光速粒子無人機

使用中的仙女座-D輕型自動化指揮系統
敘利亞戰爭中,俄軍在智能化武器裝備使用上,認真借鑒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中無人智能裝備使用經驗,充分發掘智能化武器裝備的作戰潛力,為贏得戰場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是以網絡為中心。在敘利亞戰爭中,俄軍注重借鑒學習美軍網絡中心戰理念,依托指揮信息網絡將無人偵察機系統和地面戰斗機器人打造成戰術級的信息傳輸、流轉平臺。海雕-10、超光速粒子、普捷羅等無人偵察機系統,平臺-M履帶式戰斗機器人、阿爾戈輪式戰斗機器人、鈾-9多功能戰斗機器人,以及仙女座-D輕型自動化指揮系統等,與俄駐敘利亞諸兵種聯合作戰集群指揮部C4ISR戰術系統實施鉸鏈,實時向其傳遞戰場態勢情報,大大縮短了OODA循環時間,提高了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效率,充分將信息優勢轉化為作戰優勢。
二是效費比較高。俄軍無人偵察機使用壽命全部超過了出動100架次的設計使用極限,其中,有些出動近200架次的海雕-10無人偵察機,經過簡單修理或更換發動機和電子元件后繼續投入使用。根據擔負的作戰任務不同,俄駐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無人機大隊,日均出動無人偵察機4架次,日均飛行時間達到10個小時。由于高強度的出動,無人偵察機操作員的平均飛行時間都超過2000小時。同時,根據俄羅斯的統計,使用無人機后俄軍突防效果提升1.5倍,而彈藥消耗則減少15%。
三是協同作戰。俄軍認為,多數武器平臺都是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全能型武器平臺要么能力不足,要么成本高昂。良好的作戰體系必定由優缺點同樣突出的各種武器平臺共同構成,通過精心設計的組織結構,讓他們相互配合構成有機整體,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在此思路下,俄軍希望讓無人機和有人駕駛飛機混合編組來執行戰斗任務,用無人機來彌補有人駕駛飛機偵察能力較弱的缺點。在敘利亞戰爭中,海雕-10無人偵察機經常在敵方上空飛過,把前方的信息通過視頻傳到后方進行分析,之后召喚地面火炮、武裝直升機、蘇-30戰斗機或巡航導彈的轟炸;在轟炸過后,海雕-10在地面站的指揮下飛回來進行戰果評估,如有需要還可再召喚火力進行打擊,確保發現必毀。
盡管俄軍智能化武器裝備在敘利亞戰爭中表現不俗。但有許多教訓值得反思。
一是智能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層次相對不高,與世界先進智能化武器系統相比存在差距。根據敘利亞戰爭中俄軍智能化武器裝備系統實戰使用的相關情報進行分析,俄軍并沒有讓智能化武器裝備系統與位于莫斯科的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的指控系統直接聯網,僅連接了俄駐敘利亞多兵種聯合作戰集群指揮部的指控系統,通過它和莫斯科間接相連。因此,俄軍最高指揮者掌握敘利亞前線戰場的情況存在一定延時,一般情況下不能直接越級或逐級連線第一線作戰部隊或士兵,進行臨機指揮調控。此外,由于沒有與地面武器系統構建一體化的信息化作戰平臺,俄智能武器系統無法直接向地面武器系統發出作戰指令,只能將相關情報傳送到聯合作戰集群指揮部,爾后由其下達作戰指令,其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海雕-10輕型無人機是俄羅斯使用最廣泛的無人機
二是俄軍缺少察打一體多用途無人機,降低了作戰效能,也讓俄軍戰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敘利亞戰爭中,恐怖分子通常采取游擊戰術,乘坐裝載重型武器的皮卡車打了就跑,攜帶導彈和制導炸彈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是打擊這種恐怖分子有力武器。察打一體無人機不僅可以有效摧毀小型移動目標,還可以降低裝備和人員的傷亡。但是由于俄軍無人機起步晚,裝備的多是功能單一的偵察無人機,察打一體無人機遲遲沒有列裝,沒有攻擊型無人機,偵察無人機即便找到了目標,也要依靠有人戰斗機(直升機)或炮兵加以打擊,但有人機或炮兵就位時,可能戰機已失。同時,有人駕駛戰斗機和直升機摧毀小型移動目標效費比低,有人戰斗機投擲的500千克航空炸彈與巡航導彈對這場戰爭中的典型目標而言,威力過大,效費比太低。
三是反制無人機集群作戰有一定效果,但是缺乏更為靈活有效的手段。在敘利亞戰場,針對俄軍基地發動攻擊的集群無人機高度低,航速慢,機體為木質結構,雷達反射截面積小,“隱身”性能好,很難被雷達遠距離發現,傳統防空系統和大型電子戰武器通常是倉促應戰。駐敘俄空天軍防空導彈部隊2017年第二季度戰果顯示,成功攔截了各型無人機類目標12個,平均每個目標消耗導彈1.3枚,高射炮彈若干。從效果上看用價值近百萬美元的導彈打擊數百美元的無人機,這樣的消耗是任何軍隊都難以承受的。對付此類低成本無人機集群攻擊,還需發展更為靈活有效、效費比更高的防御手段,諸如激光防御等手段。
盡管俄智能武器裝備系統在敘利亞戰場暴露出了部分不足之處,但是俄軍已經根據其實戰表現進行快速迭代改進,提高性能的同時縮小了與美軍同類裝備之間的差距,目前已經成為俄軍多兵種聯合作戰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必將在俄軍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