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芬
沖突是可以自由選擇的選項。選擇面對,你有足夠的能力去和沖突和談、甚至化解。選擇離開,你有恰當的心態去面臨自我內在的沖突。而這些沖突,無一例外都存在于關系中,沒有關系,沖突就會蕩然無存。
有關系就有沖突
葉女士常歇斯底里地情緒發作,讓老公無所適從。她說:“我有一肚子的火,他卻說,‘生氣傷身,早點休息。或干脆不理我。冷冰冰的感覺讓我更憤怒。”她的情緒強硬壓制,到某天再次爆發,周而復始。他們的沖突一直都沒得到正面回應和解決。葉女士情緒背后想要表達的需求是:你看到我此刻的憤怒,安慰理解我,我很痛苦。而老公用回避的態度表達的需求是:我惹不起你,只得躲你,這樣我會感覺輕松一點。
當沖突被回避時,彼此的需求沒辦法看到。葉女士感受到的是冰冷而堅硬的墻壁,孤獨而委屈,甚至絕望。而老公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壓抑的同樣是憤怒和無助。葉女士說:“有時真希望他能和我酣暢淋漓大吵一架,但他太克制,我又太控制不住自己。我們都知道,遲早有一天會徹底崩潰,我非常恐懼。”
沖突并不可怕
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隨時可以離開,這是兩個人害怕的基本點。所以,理想狀態下,兩個人能和諧共處,關系就很完美。一旦任何一方有不適感,關系就存在沖突。越是親密的關系,沖突就來得越頻繁和猛烈。因為只有親密關系才能提供展現真實情感的機會和空間。而親密關系能承受兩人的沖突。即使你和TA吵了,TA也不會輕易離開。
有人曾說過,沖突的本質是親密。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淡漠。愛和恨都需心理能量,你愿意花費能量愛或恨一個人,說明這個人對你特別重要。當真的可以云淡風輕地去面對一個人,說明那個人對你不再重要,這就是淡漠。所以沖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沖突想得太可怕了。
直面沖突才能解決沖突
處在關系中的人,沒有誰能逃脫沖突。可怕的不是沖突,而是回避沖突的態度。當你試圖面對沖突,也許只在態度上做調整,會無意間打開一個可能的出口。
回避沖突的那個人,可以談談:為什么害怕沖突?可能因為以前看多了父母吵架,可能害怕對方會離開自己,也可能是覺得和對方吵架,對方會更傷心。想要沖突回應的那個人,也可以談談:我為什么要和你吵鬧?可能真的無法控制住自己,可能是太在乎,想得到你的回應,但不知道怎么做。無論怎樣,最重要的是把自我感受傳遞給對方,沖突不是讓人舒服的方式,但卻攜帶著關愛和在乎的信號,找到恰當的方式反饋給對方,一定不能不回應。
一方面,理想的關系就是在一次次的沖突中爆發、磨合、修正、完善的過程。另一方面,要理解只要在關系里,就沒辦法逃避沖突,暫時的逃避不能解決關系中的問題。只有直面沖突,才不會活在想象的恐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