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瑾 陳鼎
“焦慮感一般都很突然,大多在深夜,刷朋友圈或聊天的某個瞬間,突然陷入不安,心率加快,無法專注于正在做的事,甚至想大哭?!?7歲的許潞曾因沒理想和目標而焦慮,現在又因有理想,卻不知能否實現而焦慮。
“總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怕別人搶先完成我想做的事,怕被和人比較,我不想輸,不想平庸地過一生,不甘人后的情緒逐漸放大,要強變成了焦慮?!?3歲的曹殊第一份工作是父母幫他選的,他完全沒興趣?!皫缀趺刻於技影嗟缴钜梗瑝衾锊皇窃谧鰣蟊砭褪歉I導和同事吵架,醒來后腦子一片空白。后來,我辭職了”。辭職后跟父母暴風驟雨般的爭吵,爸爸隔著房門喊“那你到底要干嘛?”“我現在時常會因不知未來如何而焦慮,又不愿做不想做的事。焦慮時會忽然手足無措,做什么事都不能持續,煩躁不安。甚至回憶那種感覺都會覺得痛苦”。
【專家建議】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評估中心主任石川:
焦慮的核心就是不確定、不知道會發生什么。焦慮可表現為擔心害怕,也可表現為各種身體癥狀。焦慮的形式是多樣的,可分為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從發作上可分為慢性的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的驚恐發作。
精神性焦慮表現為精神上的過度擔心和泛化。由于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個體會表現為易激惹、易發脾氣、易生氣,且會影響大腦對世界的認識和判斷,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長時間的焦慮會使大腦處于異?;钴S的狀態,導致易失眠。而失眠又會引起新的問題,如記憶力下降、反應變慢等。
焦慮也會產生一系列軀體癥狀,如心慌、胸口發悶、口干、尿頻、出汗,甚至憋氣或過度喘氣,肌肉也會特別緊繃,易酸痛,甚至發抖。急性發作的焦慮,也叫驚恐發作,個體會表現為:突然感到心慌、胸悶、出汗,覺得失控,甚至有瀕死感。急性焦慮發作時間較短,一般持續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最長不會超過一個小時,特點是突然發作、突然中止。
焦慮其實也有功能和意義,是人類在面臨病痛、災難等重大事件時的一種應激反應,是正?,F象。它是生物本身應有的一種防疫功能,在遭遇較重大事件時,它是身體的保護機制。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
每個人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后都會有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是正常的,應接納并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并適度宣泄。面對壓力,可采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如在穩定的居所、定時吃飯、按時休息。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于減輕壓力。穩定的心理狀態可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實現,如深呼吸放松、音樂放松、冥想訓練等。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還包括規律的生活,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交流和溝通,做自己感興趣或能有愉悅感的事。同時注意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煙、服用藥物,也不要過度工作和過多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