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寬
鄉村旅游這邊風景正好,文旅融合有“遠方”更有“詩意”,“游山西·讀歷史”系列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旅游業遭遇重創之下,山西省旅游經濟指標仍然達到預期,2020年全省累計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16529人次,國內旅游者33251.87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919.71億元,入境旅游創匯605.12萬美元,全省共實現旅游總收入2920.08億元。
過去一年,山西深化文旅融合,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上邁出新步伐,力促山西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華麗轉身。文旅業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正在成為釋放綠色經濟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山西省因地制宜推進文旅融合,熔鑄出越來越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風景,“文化+”“旅游+”助推了新業態發展。2020年是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的品牌建設年,山西省印發《關于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設年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實施9大行動、70項重點舉措,推動全省文化旅游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圍繞三大品牌進行文藝創作,在文化原生地深挖內涵,《如夢磧口》《大河古鎮》等一部部實景演藝節目融入景區,布藝、漆器、陶瓷、剪紙、皮影及民俗演藝活動等,以各種形式與景區結合,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內涵,傳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豐富產品業態,山西省文旅系統聚焦打造核心吸引物,打造龍頭景區,積極組織實施《5A級旅游景區培育成長計劃》《旅游景區品質提升行動方案》等,全面推進三大遺產地、5A景區內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相結合,督促推動喬家大院復牌整改,持續加快A級景區創建步伐,推動云丘山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壺口瀑布通過文旅部景觀質量評審進入5A級景區創建名單,云竹湖等一批新景區開門迎客。
同時,省文旅廳出臺《5A級景區服務規范》等,加快A級景區創建,提升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水平,星級酒店WiFi全部落地。山西省強化形象塑造,加大涉文旅人員培訓力度,線上線下累計培訓2.92萬人次。通過舉辦山西省第二屆金牌導游大賽,評選出金牌導游100名,人才隊伍進一步充實。
如今,全省上下形成了文旅融合的濃厚氛圍,呈現出和合共生、質量雙升、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如果說“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對全省文旅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牽引性,那么,“游山西·讀歷史”則推動山西文旅從“資源時代”進入“品牌時代”。
“游山西·讀歷史”文化旅游推廣活動2020年8月11日啟動后,市場紅利逐步顯現。國慶假期全省累計接待游客5246.89萬人次,居全國第四名;旅游收入316.38億元,位居全國第九位。
通過組建“游山西·讀歷史”推廣聯盟,以“組合拳”推動品牌塑造。隨著《省文旅廳“游山西·讀歷史”活動三年行動工作計劃》出臺,山西省推出10條全域旅游精品線路,組織15家單位開展試點,推動全省60家高等級景區圍繞“游山西·讀歷史”主題進行改造升級,首批科研站完成申報即將掛牌。到2023年,“游山西就是讀歷史”將成為全國知名旅游品牌。

各市也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深入開展“游山西·讀歷史”活動,設計推出富有地域歷史文化內涵的旅游線路50余條,“游山西·讀歷史”太原行、晉中行、陽泉游、品呂梁、游運城等特色旅游產品市場反響熱烈。
在省市圖書館、大劇院,以“游山西·讀歷史”為主題的文旅在線微講堂、公益講堂、專題講座、讀書分享會頻頻舉行,寓教于樂的解讀方式,引來廣大游客紛紛打卡,增強了大眾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各景點景區深度開發線路產品,推出“游讀”產品包、景點群和線路套餐,拓展形態。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打造出一批可親近、可品讀、可觀賞的樣板,豐富載體。山西省以“游山西·讀歷史”為主題,與陜西、河南、河北、內蒙古開展“好鄰居多走動”活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線路互推、客源互送。聯合京津冀三地文化旅游行政部門,開展“2020京、津、冀、晉房車巡游”活動,聯合黑龍江旅行商組織“游山西·讀歷史·太原行”環游中國主題旅游專列。以鄭太高鐵開通為契機,組織河南30余家大型旅行商圍繞“游山西·讀歷史”進行產品設計和推廣。
2020年12月,從文化和旅游部傳來喜訊,山西省壺關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第四批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我省同時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還有澤州縣、永濟市和武鄉縣。
這是繼陽城縣、洪洞縣和平遙縣被文旅部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山西省正式成為全國第8個省級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后,山西獲得的又一張亮麗“國家號”名片。
站在新時代,山西文旅業闊步前行再出發。
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下、玩得好,必須深耕全域旅游產業鏈,發揮好集聚支撐作用。近年來,山西省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在政策支持、產業鏈延伸、多元產品體系構建等方面,指導各地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各類文旅要素有機整合,實現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大步跨越,形成了“文旅融合型”“資源轉型文旅”“景區帶動全域”等可借鑒復制的創建模式,全域旅游取得階段性成效,推動了山西省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山西省全域旅游建設勢頭強勁。一方面,精心塑造“游山西·讀歷史”全域旅游品牌,精準定位“九游九讀”文旅新形象,開展系列推介活動,好戲連臺、熱度持久;另一方面,省文旅廳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意見》,針對82家重點單位開展培訓,推動4縣成功入選第二批創建名單,調研左權等6個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游或康養產業,錯位發展、差異發展。與此同時,太原市被納入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為了夯實“游山西·讀歷史”這個全域旅游品牌,山西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針對“九游九讀”設計產品,“太原美麗鄉村”等10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陽泉市小河村等18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推動臨汾、呂梁等市出臺“三個人家”獎補政策。完成首批4A和第二批3A鄉村旅游示范村評定公示,著力提升首批3A示范村建設水平和服務品質,《鄉村旅游示范村登記劃分與評價》榮獲文旅部優秀地方旅游標準三等獎。
現在,山西省全域旅游發展態勢良好,進一步激活了文化旅游資源,推動了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資源要素向文旅業集聚,逐步形成“全域+旅游”“百業+文旅”協調發展的繁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