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平
摘 ?要:煤礦礦井的通風安全工作是保證煤礦作業有一個良好、安全環境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正因為涉及煤礦礦井的工作都是具有一定危險系數的,所以對安全方面的問題就要更加重視,并且將其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做好,給相關的工作人員營造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環境。所以就要求涉及煤礦礦井的部門以及相關組織機構要對通風管理等多方面的安全工作做到位,并且根據煤礦礦井的實際情況,以及通風安全的數據和相關措施,進行科學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關鍵詞:煤礦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措施;探索
1煤礦開采中通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保證煤礦開采作業的安全性、規范性
煤礦開采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從而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在煤礦開采過程中,通風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煤礦開采環境較為復雜,由于是地下作業,整個開采過程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容易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因此,有關管理人員需要定期細化管理工作,并組織工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按照生產管理制度規范進行,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也就是說,在煤礦開采作業中要落實通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礦井的通風能力,確保開采工作的正常進行。
1.2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氧氣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開采環境保持充足的氧氣供應是安全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而想要保證煤礦通風系統的正常運轉,就必須對煤礦進行科學有效的通風安全管理。如果在煤礦開采作業中出現礦井內氧氣供應不足的問題,就會嚴重威脅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甚至出現休克死亡等嚴重安全事故。與此同時,隨著煤礦開采深度的增加,礦井內氧氣含量也會不斷減少,此時礦井通風系統對礦井內氧氣提供就發揮了重大作用,在礦井通風系統的運作下能夠實現礦井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空氣交換,為礦井內提供充足的氧氣,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從而將煤礦開采作業順利進行下去。
2煤礦安全工程通風管理的影響因素
2.1管理制度
針對通風管理工作,若是缺乏完善的制度,則會導致通風管理工作無據可依,這就容易出現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增加通風事故的風險。同時,若是缺乏有效的應急處理預案,則安全隱患、通風事故一旦出現,便無法根據應急處理預案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處理,導致安全隱患得不到及時排除,無法控制通風事故造成的后果,造成巨大的損失。
2.2客觀因素
煤礦井下環境、通風設備等客觀因素,也是影響通風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若是通風管理中,未全面了解井下工作條件,自然也不能根據井下實際情況提前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從而增加了通風事故的發生幾率。同時,也有一些煤礦企業出于減少成本的考慮,采取的通風技術措施、通風管理措施比較落后或未合理應用,也會引起通風事故。
2.3人為因素
煤礦生產中,人員是確保各項工作得以開展的前提與基礎。鑒于此,通風管理質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員的影響。若是人員不重視、沒有做好通風管理工作,則通風管理措施再完善、技術水平再高,也難以發揮應有效果,無法預防通風事故。
3礦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高效實用的通風安全控制系統
煤礦通風安全控制流程比較復雜,工作內容多變,為了保證通風安全性,企業應針對通風控制工作設定專門的組織部門,并明確劃分各部門職能范圍,保證各級領導階層可以直接參與通風安全管控工作。各級領導人員應以直線形式逐級傳遞通風安全管理流程及問題,及時制定可行的預防治理方案,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做好之后的工作安排與計劃。除此之外,各級管理階層還應明確自身職責,將通風安全影響因素的觀測與控制責任嚴格落實至人、至班組,保證及時傳遞通風安全控制信息,全面高效的執行相關控制流程,保證井下通風效果。
另一方面,煤礦企業應在嚴格遵循五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制定通風安全管理體系。具體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層級原則,煤礦企業應根據實際通風情況,針對不同部門的責任與崗位內容劃定不同的管理層次,保證職責分工的明確性與具體性。二是統一指揮原則,在通風安全控制工作中,煤礦各部門機構不能根據自身意愿隨意設置,在設定通風安全管理制度時應保證各管理層級的充分溝通,及時做好溝通與協調工作,以全面、高效的落實通風管理措施。三是授權原則,當前部分煤礦的管理質地比較嚴格,在災害發生時無法保證靈活性,下級開采人員不能根據通風事故情況隨機應變,以致無法保證通風事故處理的及時性。此時,煤礦企業應根據授權原則靈活轉變工作方式,及時處理災害事故問題。四是分工協作原則,煤礦企業應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形成專人專崗的工作狀態,提高通風效率。同時,煤礦企業的通風安全管理不能僅依靠一個或幾個部門進行,應整個企業共同參與,確保循序分工的執行通風安全控制體系。五是動態原則,煤礦通風安全控制體系應保證動態性與靈活性。煤礦井下開采條件比較復雜,通風安全控制體系的構建應保證動態性,確保通風控制滿足煤礦生產需求。
3.2建立完善的通風管控制度
一方面,煤礦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通風安全控制檢測制度,以合理掌握井下開采情況。且開采期間應采用定期抽檢與不定期抽檢模式,根據實際工作經驗確定檢查日期,了解井下空氣質量,及時排查通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煤礦企業應完善事故分析體系,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管理制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避免發生通風災害事故。除此之外,煤礦作業人員在進入礦井時應嚴格檢查,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包括火柴、打火機等,嚴禁穿著化纖服裝進入井下工作,并配備齊全的礦燈設備。
3.3引用新興技術,跟上時代潮流
煤礦礦產作為能源產業之一,在技術層面是有一定要求的,并且含金量高、使用性能高的技術對于煤礦產業的發展是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在進行煤礦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措施的探索過程中,相關的企業或者機構也要與時俱進,在安全方面要提高重視程度,進行一定的資金投入,從而滿足硬件上的需求。將陳舊、落后于國際煤礦企業發展的設備進行更新,引進新式的設備,比如,采煤、液壓系統之類的設備,進一步保證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利用現階段的互聯網技術,建立數字化的管理系統,對施工、監測以及各方面的工作環節進行專業的數據統計和實時跟蹤監測。
3.4強化技術與設備管理
煤礦企業應在技術與設備方面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保證開采環境的合格。開采期間應及時淘汰老舊通風設備,引入新型采煤機、供電及液壓系統以及運輸機等,實現通風系統的數字化管理。且在測算施工圖紙、通風系統圖紙、通風網絡圖紙、瓦斯監控系統圖紙以及防塵管路布置圖紙時應實現數字化管理,準確反映煤礦井下的實際通風情況,設置必要的瓦斯抽放與防火灌漿設備。除此之外,在開采通風安全管理系統時也應設定通風阻力測定系統及通風網絡解算系統。
4結語
為了保證煤礦企業的安全開采,應強化煤礦通風安全控制工作。煤礦企業應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現有的通風控制體系,降低煤礦災害事故的發生幾率,提高通風安全管控水平,從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杰.煤礦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及瓦斯防治技術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20,v.46;No.362(02):103-105.
[2]馬俊東.煤礦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高新區,2018,000(015):236-237.
[3]李振山.煤礦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問題及措施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000(011):181-182.
[4]宋偉國.淺談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國金屬通報,2019,1000(0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