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要:初中數學的課堂上,學生的質疑精神的培養和提高對數學教學效果影響很大。教師的方法教育會影響到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要立足教學實踐,圍繞質疑精神的培養積極的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本文將從鼓勵學生提問、深度挖掘知識、制造錯誤陷阱三個方面,緊緊圍繞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質疑精神的提高方法展開系統論述。
關鍵詞:培養學生自信;發散思維寬度;強化知識理解;發揮教育機智
隨著年級的攀升,數學知識的難度也逐漸上升。如何確保學生能聽懂,能掌握數學知識?我們教師通常會通過課堂提問來觀察并考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再根據回答,做出針對性的教學改善方案。此外,教師在課后也要積極反思學生學習效率低的原因。
一、鼓勵學生提問
在課堂上教師要抓住學生朦朧的眼睛,從學生的眼中觀察學生對這個知識的理解程度,然后有目的的訓練學生,改變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學生處成朋友的關系,然后讓學生對教師有一個深度的認識,從而不會因為恐懼和心里作用的前提下,在課堂上瑟瑟發抖。教師在學生心里的一個重塑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學生很害怕老師,那么早在課堂上會走神或者是全神貫注的在聽講,但是卻不明白教師所講的內容很難去理解,所以教師在這種前提下,就要改變學生對教師的一種看法。
例如在教授“直方圖”時,在講解直方圖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掌握技巧和方法,通過直方圖的幾個步驟,去理解數據頻數和頻數分布的意義,并且能夠繪制直方圖。直方圖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深度的理解,就是可以用舉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在全體班中,你要挑選出身高同等的幾名學生去參加表演那么你會用哪種方法進行選擇?引導學生思考,對于學生理解的內容進行總結,教師加以點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深度挖掘知識
如果有小學知識的前提下,那么在開展初中數學知識的講解中,學生就不會感受到有壓力,就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初中的知識點,在課堂上的講解,教師要注重方式方法,去觀察學生對這個教學方式的可行性。教師不能阻礙學生的發展,不能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區別對待學生,要知道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符合學生的主體性,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強迫學生用這種方式學習,在課堂上對于問題的環節要積極的去發散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知識的深度,然后積極有效的促進學生,能夠利用知識去進行運用和實踐。
例如在教授“統計調查”時,統計調查分為抽樣調查和全面調查,教師針對這兩種調查提出問題,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去區分,針對這兩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這兩個的概念和含義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再通過做題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讓學生去查閱書中的內容,然后教師則在黑板上進行這兩種統計調查的問題,針對這一個問題,讓學生用兩種調查去進行解答,有目的的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這兩種調查,有目的讓學生去區分它們之間的區別。
三、制造錯誤陷阱
如果要發散學生的思維,那么教師就要在不同情況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為了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寬度,教師在進行問答環節的時候就可以對問題做出多種方式的解決方案,讓學生思考多種方式的運用。并且適當的在問答環節中提出陷阱,以此來了解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有效客觀的去促進學生認識到自己對知識點是否理解透徹,在提問環節中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做題時培養一個嚴謹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對于做事不能快速的選擇,要學會用細致和穩定的方式去解答。
例如在教授“從數據談節水”時,在進行教授時,讓學生經歷整理、分析,收集數據,從中得出結論,來明白節水的重要性。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讓學生體會用數據分析問題的過程,提出合理化建議,感受數學給生活帶來的價值,通過具體的數據,使學生了解節水的重要性, 重點收集數據,畫出統計圖和難點,恰當選用統計圖描述數據,在教學過程內容及流程中,教師與學生活動,并備注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導入新課,明確目標,進行學生的復習檢測,從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態度,積極有效的去改善,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教師要符合教書育人的原則,在課前要學會發現問題,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有效的去進行實施,在課中積極的引發學生思考,開散學生的思維寬度,在課后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針對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開展第二次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積極的引導學生對于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同學或者教師,有效的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加強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王勇.初中數學課堂質疑與探究的有效性運用[J].新絲路(下旬),2016(01):69+75.
[2]李文德.尋根究底:初中學生數學質疑能力培養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