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鳳 羅昌春 李海芳 胡曉玉 馬宗娟 張愛軍 于冬梅 畢靚
老年綜合評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是一項多維度跨學科的診斷過程,用以確定老年脆弱群體在醫學、社會心理學及其功能狀況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和存在的問題,以便為病人制訂一個協調的、綜合的治療、康復、照護計劃和長期隨訪計劃[1]。目前,CGA尚未形成全球標準化的指南和專家共識。2017年,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專家團隊出臺了《老年綜合評估技術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共識中對該技術的適用范圍以及由具有什么資質的人員來完成評估工作做出了詳細的闡述[2]。CGA是老年醫學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也是篩查老年綜合征的主要手段。我國從事老年醫學的醫務人員對CGA的認識普遍不足。本文通過調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總結醫務人員對CGA的認知及其醫療機構對CGA的應用現狀,旨在為CGA的臨床應用和推廣提供理論指導,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20年9月抽取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90所醫療機構及其1564名醫務人員。納入標準:(1)醫療機構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2)醫療機構收治老年病人;(3)具有衛生執業資格證書,且工作滿1年的醫務人員。排除標準:(1)口腔醫院等專科醫院;(2)此調查前半年內連續休假>3個月及調查期間外出學習的醫務人員;(4)進修及實習的醫務人員。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自設問卷進行調查。(1)醫療機構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包括機構一般資料、是否開展CGA技術、是否有老年專科護士以及運行中涉及的關鍵問題等。(2)醫務人員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包括人員一般資料以及對CGA技術的認識等。
1.2.2 資料收集方法:通過微信的方式發放電子版調查問卷,說明本調查的目的、意義及填寫注意事項,知情并自愿參與者10日內完成。共收回問卷1672份,有效問卷1564份,有效率為93.5%。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被調查醫療機構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的390家醫療機構中,有215家(55.1%)機構開展了CGA相關工作,223家(57.2%)機構有老年專科護士。不同醫療機構的CGA開展率與老年專科護士覆蓋率與機構的類型、級別以及所在地區有關(P<0.05),與機構性質無關(P>0.05),見表1。

表1 不同醫療機構的CGA開展率與老年專科護士覆蓋率比較(n,%,n=390)
2.2 215家醫療機構CGA工作開展情況 結果顯示,主要由多學科團隊完成CGA工作,不同醫療機構CGA的開展情況差別較大。見表2。
2.3 不同醫療機構的CGA工作制度及流程情況比較 在開展CGA的醫療機構中,有168家(78.1%)機構有評估相關制度,178家(82.8%)機構有評估相關流程。機構有無CGA工作制度及流程與機構的類型、性質和級別均無關(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醫療機構的CGA工作制度及流程情況比較(n,%,n=215)
2.4 被調查醫務人員情況 被調查的1564名醫務人員中,874人(55.9%)為臨床護理崗;學歷本科及以上占75.8%,其余見表4。

表4 被調查醫務人員一般資料(n,%,n=1564)
2.5 被調查醫務人員對CGA的掌握情況 僅半數不到的醫務人員掌握CGA的情況,其CGA培訓、經歷、對CGA管理知識的了解均比較低。見表5。

表5 被調查醫務人員對CGA的掌握情況(n,%,n=1564)
3.1 被調查醫療機構CGA技術應用現狀 被調查的390家醫療機構中,有215家(55.1%)開展了CGA相關工作,223家(57.2%)有老年專科護士。開展CGA工作情況及是否有老年專科護士的比較顯示,醫療機構的類型、級別及所在地區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療機構性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級醫院和老年專科醫院的CGA開展率和老年專科護士覆蓋率最高,這可能與國衛醫發[2019]48號文件《關于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范服務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有關[3]。西北地區的CGA開展率和老年專科護士覆蓋率最低。有研究表明,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健康狀況會影響居民衛生服務需求,對人口稀疏、經濟滯后的地區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不足,導致西北地區衛生資源相對匱乏[4-5],使老年醫學的發展更加緩慢。當下,為適應我國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需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6]等政策性文件,未來政策將助力CGA工作的推廣。
3.2 開展CGA醫療機構的評估工作情況 215家開展CGA工作的醫療機構中,78.1%的機構有評估相關制度,82.8%的機構有評估相關流程。醫療機構的類型、性質和級別對機構是否有CGA、CGA評估相關制度和流程無影響(P>0.05)。另外,有56.7%的機構的評估工作不需要特殊資質,只需要有相應衛生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即可完成;87.5%的機構由多學科團隊共同完成。《中國老年綜合評估技術應用專家共識》及其解讀對CGA的評估人員做了詳細的說明[2,7];評估形式以紙質評估單和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評估系統共同使用為主,占比為44.7%;70.2%的機構的CGA工作由專人負責,負責人一般是護士長;95.3%的機構會根據評估結果給予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也就意味著有4.7%的機構并沒有充分利用評估結果來為病人制訂綜合的治療與康復護理計劃;52.1%的機構在為住院病人開展CGA工作的同時也通過門診評估等形式為門診病人開展CGA工作,在發現病人潛在風險因素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全國各省市對于CGA的收費問題并不樂觀,只有49.8%的機構能夠收取部分評估項目的費用,而能走醫保的醫療機構也只占55.6%。隨著國家健康中國行動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發布[3,6],相信CGA工作的收費問題也將會隨之解決。
3.3 被調查醫務人員對CGA技術的認知現狀 本調查中,90.0%以上的醫務人員認為CGA工作對醫療和護理有所幫助,同時認為通過CGA工作能夠降低病人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但對CGA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和培訓率普遍低,占比不到50%。其中接受過CGA技術的實踐指導和培訓的人員只占36.8%,而對老年綜合征的知曉率和培訓率更低,占比不到35%,真正有過CGA經歷的人員只有32.7%,對老年醫學三大核心選擇正確的人僅占8.1%,可見醫務人員對老年醫學體系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在調查對象接受CGA相關培訓的方式中,通過學校教育以及書本和網絡等形式獲得的方式最少,這應該與老年醫學在我國發展比較晚有關。已有文件提出教育部門將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及課程[8],多途徑培養養老服務相關人才,助力我國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通過調研發現,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對CGA工作的開展率及醫務人員對CGA的知曉率均處于低水平,建議各醫療機構對醫務人員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與實踐,同時希望有相應的政策支持來解決收費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廣泛地開展CGA工作,更好地管理老年綜合征,從而實現醫養康護一體化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本調查研究也存在抽樣覆蓋面不廣,樣本量小等缺陷,希望今后有更大樣本量、覆蓋面更廣的相關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