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銘,鄭城英,林 雁,周紅娟,葛 莉,龐書勤
1.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350122;2.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3.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規范化培訓護士是指從醫學院校畢業后步入正式工作崗位之前接受規范的、專業的護理理論和實踐培訓的護士[1]。規范化培訓護士是未來護理隊伍的主力軍,不但關系到護理隊伍的穩定性,更直接影響護理團隊的整體素質[2],所以其專業培養、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各大醫院規范化培訓主要側重在理論和操作技能方面,而對新護士組織文化學習和工作倫理培訓[3]較少關注。工作倫理是指員工在組織中對職權行為和人際互動的價值判斷,包括自身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反映這些價值和態度的外部行為[4]。倫理是一種內在固有契約,它強調員工在工作場所通過對職權行為和人際互動的價值判斷來進行自律和管理[5]。護士只有具備基本的工作倫理意識,真正了解護理行為的道德性特征,樹立起職業價值觀和責任感,才會產生對病人的道德情感,自覺承擔起關懷、照顧的職責,把提高病人生命質量作為不懈的追求[6]。因此,加強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感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促進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感的提高提供參考。
1.1 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19 年10 月—2019年12 月選取福州市3 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注冊規范化培訓護士245 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且已按要求注冊入職者;正在接受規范化培訓的護士。排除標準:拒絕參與本研究者;處于孕產期的規范化培訓護士;調查期間因病事假等原因未在醫院的規范化培訓護士。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問卷 由研究者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目的和目標人群特點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規范化培訓時間、目前所在科室、家庭居住地、學歷、月平均收入、自我評價性格類型、護理專業是否高考第一志愿、喜歡護理專業的程度、是否學習倫理相關課程、醫院是否進行工作倫理培訓、倫理教育培訓是否必要等項目。
1.2.2 多維工作倫理量表(Multidimensional Work Ethic Profile,MWEP) 該量表是由Miller 等[7]編制而成,王芃等[8]修訂并簡化后使其成為工作倫理領域研究者可行、簡約的參考工具,包括自我依賴、道德信念、追求閑暇、努力工作、工作中心、時間觀念及延遲滿足7 個維度,每個維度5 個條目,共35 個條目,采用5 級計分法,1 分為完全不同意,2 分為有點不同意,3 分為不確定,4 分為有點同意,5 分為完全同意,總分為175 分,得分越高說明工作倫理感知越高,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854[8]。
1.3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橫斷面調查法,對2018 年—2019 年入職的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匿名填寫,并使用問卷星軟件進行問卷資料收集。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50 份,回收有效問卷245 份,有效回收率為98%。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例數、構成比進行描述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進行描述。組間比較應用兩獨立樣本的t 檢驗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規范化培訓護士的一般資料 245 名護士的年齡20~25(22.88±1.05)歲;男9 人,女236 人;其他資料詳見表1。

表1 規范化培訓護士的一般資料(n=245)
2.2 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得分情況(見表2、表3)

表2 規范化培訓護士MWE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n=245)
表3 規范化培訓護士MWEP 總分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表3 規范化培訓護士MWEP 總分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項目 分類性別P男女統計值t=-1.92 0.06規范化培訓時間F=1.89 0.15科室F=2.19 0.82家庭居住地F=0.64 0.73學歷F=15.79<0.01月平均收入F=4.93 0.18自我評價性格類型1~6 個月7~12 個月>12 個月內科外科手術室急診科ICU其他城市鄉鎮農村專科本科研究生≤2 000 元2 001~4 000 元4 001~6 000 元6 001~8 000 元活潑型完美型力量型和平型人數9 236 160 39 46 96 95 7 19 17 11 71 70 104 78 163 4 33 148 45 19 86 4 2 F=1.47 0.69護理是否高考第一志愿t=1.14 0.26喜歡護理專業的程度是否喜歡一般不喜歡F=9.41<0.01是否學習倫理相關課程t=0.40 0.69醫院是否進行工作倫理培訓t=2.69 0.01倫理教育培訓是否必要是否是否是否153 134 111 64 174 7 235 10 199 46 232 13 MWEP 總分115.78±22.47 130.62±13.02 131.19±14.49 126.64±11.84 129.09±11.92 130.45±14.39 130.83±12.85 126.86±16.77 124.32±16.65 130.88±11.51 131.00±9.98 129.07±15.02 130.56±15.05 130.43±11.77 134.62±13.27 127.91±13.37 129.50±17.54 130.42±13.54 130.98±13.54 129.22±13.21 124.42±15.89 130.87±13.11 118.25±27.38 125.00 130.00±13.64 130.87±13.56 129.11±13.87 133.39±12.68 129.21±13.23 121.14±25.80 130.19±13.70 127.40±14.22 131.28±13.45 124.87±13.73 130.62±13.62 120.38±11.87 t=2.70 0.01
2.3 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MWEP 總分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4。結果顯示學歷是影響工作倫理得分的主要因素,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5 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3.1 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規范化培訓護士MWEP 總分為(130.07±13.70)分,各維度條目均分均>3 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說明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工作倫理感知仍有提升的空間。《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中提到,應當重視護士的職業素養培養,如熟悉醫學倫理、醫德醫風、護理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9]。陳楠等[10]研究結果表明,各醫院培訓多數注重其理論和操作技能培訓,而將職業素養、工作倫理作為考核指標的僅占4.17%,從而導致新護士對工作倫理感知及內容較為薄弱。本研究結果顯示,規范化培訓護士MWEP 量表追求閑暇、努力工作得分較高,工作中心、道德信念得分較低。與吳忠民[11]研究結果一致,因社會整體結構正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進行轉變,在此全方位的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的閑暇觀念也由一切以工作為中心轉變為閑暇與工作一體化。規范化培訓護士多為20~25 歲的青年人,其普遍文化程度高,更加追求能使自身精神世界豐富的閑暇方式,不局限于“單位-家庭”的簡單生活模式。道德信念是指護士通過對外在的道德認識和規范,逐步內化成自身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動機的最高形態,它可以使人的道德行為表現出堅定性和貫一性[12]。道德信念較低的原因可能與各院校、醫院道德內化教育不夠有關,護士受教育后經過個體心理內部矛盾運動,取得思想上的認同和接受,才能發揮效應,所以應當重視道德內化教育[13-14]。
3.2 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歷是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感知的影響因素。李春玉等[15]對31 所高等院校進行調查,本科和專科教育同時開設了護理倫理學課程的學校占88.6%,課程學時一般為18~36 h。在本科和專科院校設置相同的課程和學時下,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規范化培訓護士得分存在差異可能與不同學歷層次護士對職業認知和情感態度不同有關。李慧[16]研究結果顯示,82.2%本科護士選擇護理專業是因為高考調劑,而專科護士占50.0%。有研究顯示,調劑生中40%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25%對自己的專業產生消極情緒,33%的學生有轉專業或輔修的想法[17]。姜小鷹等[18]研究結果顯示,與高職護生相比,本科護生對護理社會地位的認同更傾向于消極。本科護士中被調劑至護理專業的人數較多,其心理出現較大落差,覺得自我價值無法實現,學校學習動力不足,從而導致專業倫理思想出現偏差。研究生護士雖不存在調劑問題,但因護理研究生重在培養在護理實踐中擁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專科型、應用型護理人才[19],往往忽略了對研究生護士的人文素養、倫理知識的培養。史崇清[20]對8 所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等醫學教育學院中開設的護理研究生教育課程進行調查發現,高校開設的課程多根據自身學校特色、資源、目標而設置,缺少護理研究生教學核心課程設置的統一標準,普遍存在對護理倫理教學重視度不高、學時不夠、設備不夠齊全以及教學內容局限的特點。這些因素使研究生護士對護理倫理認知不夠全面,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不能做出最恰當的決策[21]。
3.3 規范化培訓護士工作倫理感提升策略
3.3.1 醫院應分層次針對不同學歷的規范化培訓護士需求進行培訓 多數醫院在進行規范化培訓護士培訓時,對于不同學歷的護士所使用的培訓方法和評價考核體系是相同的[22]。然而,不同學歷護士在學校所接受教育的內容和層次不同,其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培訓要求也存在差異,若采用相同的培訓方式,勢必不能滿足其需求[23]。所以,采取不同的培訓和考核標準,發揮不同層次學歷護士的特長之處,查缺補漏,通過多模式、多渠道的方式,強化其職業道德信念,從而提升護士的工作倫理水平。
3.3.2 科室重視倫理再教育,改善工作倫理環境 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新護士是培養道德信念和職業精神的最佳時期[24]。除了醫院的規范化培訓應注重強化道德信念之外,各科室應注重護理倫理再教育、再鞏固。研究表明,護士可以從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教育中獲益,所以科室護士長及年限較高的護士應以身作則,遵守管理層面及臨床工作層面的道德規范,在科室護士中起到示范作用,創建科室良好環境氛圍,激發護理職業神圣感,從而提升工作倫理水平[25-26]。
3.3.3 院校強化護生專業思想,加強職業認知 不同學歷護士對職業認知和情感態度存在差異。學校應采取措施強化學生專業思想,以更好地吸收護理倫理知識。臨床教師要言傳身教,在課堂上引入職業情感教育[21],以真誠、積極、振奮的情緒感染護生,激發護士對專業的熱愛和使命感,有效的教學是促進護生形成積極情感態度的第一步[27]。
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工作倫理感知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學歷是其獨立影響因素。提示應完善各項工作制度,針對不同學歷進行分層培訓;各科室重視護理倫理再教育、再鞏固,維護和改善工作倫理環境;院校要強化護生專業思想,加強職業認知,促進護士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抽樣的偶然性可能產生抽樣誤差,因調查部分規范化培訓護士而非全部規范化培訓護士,所選擇的特定樣本不能完全代表總體,從而導致研究結果可能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