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劉文彩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山東252600
護士與具有良好的動機、知識、技能和信心的病人進行交互,有利于做出有效的護理決策[1]。病人積極度是美國學者Hibbard 等于2004 年提出的,是指病人重視自己在疾病管理中的地位和角色,積極與醫護人員合作,具備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預防疾病惡化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尋求與健康相關信息、醫護人員的幫助和高質量的護理,并能夠堅持健康行為的改變[2]。積極度可反映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識、技能和信心。積極度越高的病人,其執行自我管理行為及利用管理資源能力越好,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越高[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良好的自我管理,了解COPD 病人積極度有利于護理人員早期對病人參與自我管理的能力進行評估,以便對不同積極度的病人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自我管理教育。Irene 等[4]調查了包括COPD 病人在內的多種慢性病病人,發現病人積極度普遍較差,而年齡、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疾病認知、社會支持和與病人的積極度具有相關性。
1.1 對象 選擇2018 年3 月—2019 年7 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的COPD 病人290 例。根據預測變量數量與受試者數量的最小比例(1∶10),為使20 個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提供足夠的效能,需要不少于200 例受試者的樣本量。納入標準:診斷標準符合2017 版全球COPD 倡議[5];年齡>40 歲。排除肺癌、認知障礙、語言或溝通障礙,以及預期壽命少于3 個月的病人。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病人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研制,包括年齡、性別、體質指數(BMI)、家庭收入、生活狀況和吸煙習慣等。
1.2.2 病人積極度量表(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PAM) 該量表由Hibbard 等[6]編制,中文版PAM 由洪洋等[2]修訂,用于評估病人知識、技能和自我管理信心。包括13 個條目,采用1~5 分評分,所得總分為原始分,根據原作者提供的積分對照表換算積極度標準得分,標準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意味著積極度越高。≤47.0分為第1級,47.1~55.1分為第2級,55.2~67.0分為第3 級,≥67.1 分為第4 級[2]。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35,Guttman 分半信度為0.736,重測信度為0.878[2]。
1.2.3 健康調查簡表(SF-12)[7]該量表包括生理評分和心理評分兩方面,總分為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好。
1.2.4 醫院焦慮和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8]該量表分為焦慮和抑郁2個亞量表,共14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或抑郁的程度越高。
1.2.5 簡化版疾病感知問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9]該量表包括認知、情緒、理解能力等9 個條目(第9 個條目關于病因的因果關系,為開放性問題,不計分),每個條目采用0~10 分計分,總分為0~80 分,得分越高代表個體負性感知越多,疾病感知越消極。
1.2.6 多維領悟社會支持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MSPSS)[10]該量表用于評價社會支持度,總分為12~84 分,得分越高表示領悟社會支持越好。
1.2.7 其他 COPD 嚴重程度從病歷中獲得,依據全球COPD 倡議(GOLD)[11]的4 個階段進行分類;COPD病程由確診后的時間(年)決定;采用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困難量表(MRC)記錄呼吸困難程度,分數越高表示呼吸急促程度越高;通過查爾森共病指數(CCI)評估共病情況。
1.3 調查方法 研究者在安靜的房間向病人介紹本研究的目的、方法、意義和病人可能的風險和獲益,并說明資料的保密性,病人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者采用統一的指導語言向病人介紹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當場完成問卷的填寫并收回問卷。共發放問卷294 份,回收問卷291 份,有效問卷290 份,有效回收率為98.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病人積極度與社會支持、健康狀況、心理狀況、疾病感知等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對于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病人積極度的獨立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COPD 病人的一般資料 年齡(67.2±10.3)歲;BMI(26.7±4.6)kg/m2;每年吸煙(36.7±24.8)包;其他病人特征詳見表1。

表1 COPD 病人的一般資料(n=290)
2.2 COPD 病人積極度及心理狀況、社會支持情況
COPD 病人PAM 評分為(54.77±10.35)分,其中14.4%病人為第4級,33.1%為第3級,29.7%為第2級,22.8%為第1 級。MSPSS 得分為(60.52±17.56)分;HADS 抑 郁 得 分 為(8.12±2.56)分,焦 慮 得 分 為(7.91±2.43)分;SF-12 生理評分為(45.64±13.61)分,心理評分為(61.78±14.82)分;B-IPQ 得分為(40.33±12.13)分;CCI 得分為(2.53±1.44)分。
2.3 COPD 病人積極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 單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影響COPD 病人積極度的單因素分析(±s,n=290) 單位:分

表2 影響COPD 病人積極度的單因素分析(±s,n=290) 單位:分
項目性別分類P男女統計值t=1.258 0.209年齡F=23.539<0.001婚姻狀況t=0.854 0.394居住狀況t=-1.707 0.089文化程度F=1.891 0.231工作狀態t=0.090 0.929年收入F=0.996 0.243吸煙F=0.644 0.354病程F=0.165 0.776 GOLD 分級F=17.385<0.001 BMI F=22.447<0.001 MRC 評分50~<60 歲60~<70 歲70~80 歲已婚未婚獨居與家人同居小學及以下中學大學及以上在職退休或無業>10 萬元5 萬~10 萬 元<5 萬元從不吸煙曾經吸煙當前吸煙<2 年2~5 年>5 年1 級2 級3 級4 級<18.5 kg/m2 18.5~23.9 kg/m2 24.0~27.9 kg/m2≥28.0 kg/m2≤3 分>3 分例數184 106 98 106 86 283 7 72 218 126 118 46 47 243 121 136 33 28 173 89 50 84 156 96 137 42 15 15 132 105 38 183 107 PAM 評分55.65±11.45 53.98±9.78 60.75±13.48 55.55±18.45 51.34±15.48 55.02±12.40 50.98±10.33 52.91±17.99 56.35±13.63 54.02±15.74 54.97±17.33 56.73±14.56 54.96±12.63 54.77±13.41 55.78±11.44 54.08±10.23 54.23±9.33 56.43±17.94 54.11±16.34 54.09±18.89 55.54±15.65 54.77±13.44 54.12±15.43 57.44±15.34 56.64±16.32 53.23±11.50 51.37±16.48 57.66±16.55 69.32±14.45 55.32±17.76 51.54±16.54 55.15±12.25 53.66±10.58 t=1.091 0.276
2.3.2 相關性分析 COPD 病人PAM 評分與MSPSS得分(r=0.133,P<0.05)、SF-12 生理評分(r=0.234,P<0.05)、SF-12 心理評分(r=0.308,P<0.05)呈正相 關,與HADS 抑 郁 得 分(r=-0.233,P<0.05)、HADS 焦慮得分(r=-0.564,P<0.05)、B-IPQ 得分(r=-0.188,P<0.05)、CCI 得分(r=-0.324,P<0.05)呈負相關。
2.3.3 多因素分析(見表3)

表3 COPD 病人積極度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3.1 COPD 病人的積極度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COPD 病人PAM 評分為(54.77±10.35)分,低于Irene等[4]的研究結果,可能是因為Irene 等[4]的研究人群包括除了COPD 病人外的其他多種慢性病病人,且年齡較低(平均58.7 歲)。本研究中只有14.4%病人積極度達到第4 級,33.1%為第3 級,29.7%為第2 級,22.8%為第1 級,提示COPD 病人積極度較低,應重視COPD病人的自我管理教育。
3.2 COPD 病人積極度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BMI、年齡、GOLD 分級和CCI 得分是COPD 病人積極度的影響因素,與以往關于COPD 病人積極度的研究結果[12]基本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老年病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運動量減少、病程較長和整體健康狀況差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高BMI 病人本身就存在運動耐力較差、氣體交換困難的特點,如果同時罹患COPD,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13],日常運動的減少可能會使病人進一步放棄學習疾病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并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有研究顯示,COPD 病人年齡和疾病嚴重程度與病人積極度具有相關性[13];但另一項研究顯示,COPD 病人的積極度與年齡和共病無相關性[14],這可能是因為該研究[14]納入的病例年齡相對年輕(平均56 歲)有關。而癥狀嚴重、共病種類多的病人由于癥狀負擔較重,日常活動受到了限制,病人往往處于久坐狀態,對恢復健康的生活狀態喪失了信心,進而影響了積極度。本研究結果還顯示,HADS 焦慮和B-IPQ 得分是COPD 病人積極度的影響因素。焦慮病人往往無法適應疾病的癥狀,不能在與疾病共存情況下學習預防和應對技巧,導致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消極的疾病感知增強,形成惡性循環,會進一步降低病人的積極度。對疾病正確積極感知的病人會積極利用其了解的醫療信息,達到與疾病共存狀態下的最佳健康狀態。而對疾病存在消極感知的病人,會夸大感知到的癥狀,將自身癥狀與疾病終末期癥狀進行對比,引起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本研究表明,COPD 病人的積極度水平較低,對于BMI 較高、疾病感知較差、病情較重、共病和焦慮的病人,應加強自我管理教育以提高其積極度水平。本研究結果有助于辨識病人在自我管理活動中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足的風險,是制定疾病管理目標和個性化自我管理干預措施的重要步驟。今后研究還需要進一步考察病人積極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及其發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