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芬,李 利,杜 娟,王 艷,阮湘虹,宋 佳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惠僑醫療中心,廣東510515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重,促使中青年群體承受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誘發疾病譜發生改變,致使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年齡段較以往提前[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首發腦卒中發病群體間中青年群體比例高達65%以上且比率逐年增加[2]。腦卒中在全球成人死亡原因中排第3 位,也是致殘的首位原因,其發生會導致病人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受到限制,而中青年作為家庭經濟及精神支柱,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勞動力,其一旦發生腦卒中,會對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影響[3]。以往研究多局限于將患病個體作為一個研究整體,忽略了外部環境對病人健康的影響,而隨著醫學的發展,將病人生存的社會環境納入研究,對全面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更具價值。家庭作為個體生活的主要社會環境,中青年病人發生腦卒中后,整個家庭都會面臨嚴重的危機或壓力,此時對其家庭優勢力量的挖掘對患病個體及其家庭意義顯著。家庭抗逆力是一種家庭特質,先天即具有并可通過后天學習不斷提升,用以幫助家庭應對和適應逆境,在減輕個體、家庭及社會的疾病負擔中起重要作用[4-5]。目前,國外對于家庭抗逆力研究已趨于成熟[6],國內對于家庭抗逆力的研究發展相對較晚[7]。因此,促進家庭的優勢力量發揮對促進我國中青年腦卒中病人應對腦卒中、回歸社會尤為重要。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8 年5 月—2020年4 月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惠僑醫療中心住院的中青年腦卒中病人190 例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經CT 或MRI 診斷確診為腦卒中;②符合WHO 年齡劃分標準,年齡18~60 歲;③病情基本穩定,意識清楚;④知情同意并能夠配合完成調查。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及惡性腫瘤病人;②有嚴重認知、心理功能不全;③正在參與其他研究項目。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項目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職業、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腦卒中類型、是否首次發病、自理能力等。
1.2.2 家庭抗逆力評定量表 該量表于2008 年由戴艷[8]編制,主要用于家庭抗逆力的測量,包括家庭信念及家庭力量2 個分量表,共49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抗逆力越強。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4。
1.2.3 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量表 該量表由Olson 研制[9],用于評價病人家庭功能情況。包括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2 個維度,共30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總分150 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好。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02。
1.2.4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該量表由Zimet 等[10]編制,我國姜乾金[11]進行漢化和修訂,用于測量個體領悟到的來自家庭內外的社會支持程度。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0.852。
1.2.5 Barthel 指數評分 評價病人的自理能力,≤20分為完全依賴,21~39 分為重度依賴,40~59 分為中度依賴,60~99 分為輕度依賴,100 分為無依賴。
1.3 資料收集方法 征得醫院和研究對象的同意后,對中青年腦卒中病人進行調查。調查前向病人說明調查目的和意義,同意后發放問卷,發放問卷后研究者向病人解釋問卷填寫的方法,對于不能夠自行填寫的病人,由研究者根據病人的回答代為填寫。共發放問卷200 份,剔除問卷填寫不完整和無效問卷10 份,回收有效問卷190 份,有效回收率為95.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處理,一般人口學資料及生活質量等計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時應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及百分比表示;家庭抗逆力得分單因素分析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家庭抗逆力和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應用Pearson 相關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家庭抗逆力的影響因素。研究利用雙側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的一般資料 190 例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年齡26~59(46.78±7.23)歲;男123 例,女67 例;婚姻狀態:有配偶165 例,無配偶25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23 例,專科50 例,本科56 例,研究生61例;職業:中高層管理人員32 例,個體經營者47 例,事業單位職工53 例,企業家36 例,自由職業22 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0 000 元134 例,≥10 000 元56 例;醫保類型:省市醫保55 例,社會醫療保險34 例,城鎮居民醫保86 例,自費15 例;腦卒中類型:出血性45 例,缺血性145 例;首次發病154 例;自理能力:完全依賴21 例,重度依賴48 例,中度依賴43 例,輕度依賴78 例。
2.2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得分情況(n=190) 單位:分
2.3 影響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單因素分 析(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得分比較(±s,n=190) 單位:分
表2 不同特征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得分比較(±s,n=190) 單位:分
項目年齡性別婚姻狀態受教育程度分類18~44 歲45~59 歲統計值t=-0.961 P 0.393男女t=-0.563 0.572有配偶無配偶高中專科本科研究生中高層管理人員個體經營者事業單位職工企業家自由職業例數69 121 123 67 165 25 23 50 56 61 32 47 53 36 22總分188.42±23.11 191.35±22.52 189.42±23.14 192.33±22.84 194.82±23.55 177.44±21.72 143.74±24.36 186.46±26.56 192.88±19.82 205.21±20.65 191.83±23.33 190.16±22.43 188.07±21.99 193.08±22.46 190.73±23.68 t=2.691 0.019 F=2.420 0.021職業F=1.061 0.211
(續表)
2.4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與家庭親密度和 適應性、社會支持的相關性(見表3)
表3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社會支持的相關性
2.5 影響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多因素分析 以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得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P<0.1 的4 個變量(婚姻狀態、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否首次發病)及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社會支持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社會支持進入回歸方程,共解釋總變異的57.7%。見表4。
表4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3.1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水平 中青年作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其發生腦卒中后,家庭會陷入不穩定的狀態。家庭抗逆力作為一種正向的家庭保護因素,在家庭遭遇壓力和危機時,發揮家庭行為、功能等作用,從而對壓力和危機進行調試,促進家庭應對壓力及危機,并在壓力和危機后更加強大[12]。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青年腦卒中病人的家庭抗逆力總分為(190.28±22.15)分,處于中等水平。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經歷了腦卒中這一壓力源后,迫使整個家庭必須要應對這一疾病,容易激發家庭的抗逆力,然而腦卒中后需要經歷長期的功能康復,整個家庭的功能還是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致使中青年腦卒中病人的家庭抗逆力處于中等水平[13]。本研究結果顯示,無配偶、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首次發生腦卒中的病人家庭抗逆力得分較低。因此,醫務工作人員應加大對低收入、低學歷、無配偶及首次發病的中青年腦卒中病人的關注力度,幫助患病家庭積極應對腦卒中。
3.2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影響因素
3.2.1 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是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家庭抗逆力是發揮家庭能力和優勢的一個統一稱呼,其受到家庭資源的制約[14]。家庭資源是維系家庭和諧及平衡的關鍵點,資源充分能幫助家庭避免陷入危機狀態,弱化壓力和困境對現有家庭功能模式而產生的改變。以往有關家庭抗逆力的研究表明,影響家庭抗逆力的核心因素中首要兩點即為家庭凝聚力和家庭適應性[15]。家庭凝聚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團結、情感親密、彼此間信任和尊重。凝聚力強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多,關系更為和諧,親密度更高[16]。適應性是指隨著外界環境變化,家庭能夠彈性應對,適應外界變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的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在患病期間能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而其家庭在應對腦卒中這一負向事件時也能夠及時做出變化應對困境。
3.2.2 社會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是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可以有效地增強家庭抗逆力,與相關研究結果[17]基本一致。社會支持是一種重要的資源,給病人乃至家庭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并會對家庭管理壓力和應對壓力產生重要影響。家庭壓力理論研究表明,通過評估壓力事件來解釋家庭如何應對壓力或創傷的情況,然后尋求資源來管理,資源越多,家庭就越能應對[18]。腦卒中對病人和家庭都是一種負性的應激事件,需要調動內部以及外部資源的應對問題,而社會支持力度越高的個體,得到的保障越多,在面對腦卒中時更能夠積極處理疾病給個體及家庭帶來的困境,增進家庭應對和適應壓力。此結果提示臨床醫務人員面對中青年腦卒中人群時,應采取有效方法幫助腦卒中家庭認識家庭抗逆力,充分調動家庭內部和外部的資源,幫助腦卒中家庭積極應對腦卒中帶來的壓力。
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處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人群中分布具有差異性;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社會支持是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提示醫務人員應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患病家庭的親密度與適應性,充分調動家庭內部和外部的支持資源,從而提高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水平。本研究受到時間的限制,只調查了中青年腦卒中病人家庭抗逆力的一個時間點的現狀,而家庭抗逆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未來需要開展縱向研究,以發現家庭抗逆力的最佳干預點。